第298頁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專家、柯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薩莫斯(*
2001年起,任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H.Summers)以展望歷史的方式評價中國的未來。他說:
很可能在一百年以後,當人們書寫二十世紀後期這段歷史時,最有意義的事件就是中國所發生的革命性的變革,它很快使共產主義變得只具有修辭學上的意義......一個多世紀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到了下一代,唯一有機會在絶對規模上超過美國的國家就是中國。
70
根據購買力等值計算法,
1996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將中國的經濟實力排列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上(見下表)。
1996年主要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情況
1996年(十億美元)人均(美元)
1.美國
7,
57628,
5002.中國
3,
8783,
2003.日本
2,
99123,
8004.德國
1,
67020,
0005.印度
1,
4321,
5006.法國
1,
26721,
7007.意大利
1,
19520,
8008.英國
1,
17420,
100來源:CIA,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1997,updated Jan.
12,
1998.Table
2,Selected OECD Countries,and Table
3,Big Emerging Markets。國內生產總值是以購買力等價計算法衡量。這個計算法是以國內貨幣的購買能力而不是以國際市場上的交易數值來計算。
如果中國經濟按年增長率
8%的速度持續下去,到
2020年它的經濟力量可能變成世界第一。在政治上,中國政府正在尋求用一種統合的哲學取代行將就木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這種哲學看起來應類似一種包含着傳統儒學、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少許反映歷史上王朝觀念的「大中華主義」所組成的混合體。與此同時,為了保持經濟勢頭的強勁,政府積極推進市場經濟體制,並實施那種新型買辦式的、以利潤為中心的準資本主義。
對於不能盈利的國有企業,政府將其出售給私人股東;為鼓勵個人購買住房,政府通過抵押貸款予以資助。軍事上的投入也一直在穩步進行,使中國在國際政治中不失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革命組織變成了執政的政黨。它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並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它不再宣揚自己是「無產階級先鋒隊」,也不再推崇第三世界的立場,而是渴望將中國提升到第一世界的前列。的確,追求財富、權勢和國際尊敬,已經取代了對馬克思主義烏托邦的理念。
經由十五屆黨代會(
1997年
9月)和全國人大(
1998年
3月)所選定的黨和政府領導人,大部分都是年紀更輕、教育程度更高的都市化的技術官僚。前四位領導人:國家主席江澤民、副主席胡錦濤、總理朱鎔基,人大委員長李鵬,都是大學畢業的工程師,他們將毫不猶豫地在二十一世紀將中國帶入科學和信息新時代。
黨對人們生活的控制已大大放鬆,但依舊戒心十足地保持着它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任何異議都是不允許的。一些異見人士在經過了長期刑罰後以「保外就醫」的理由驅逐到國外;宗教迫害依然存在。
民眾對此有何看法他們對缺乏政治自由感到遺憾,但還是接受了這是為換取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的代價。他們覺得生活總的來說要比
1949年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任何一段時期都自由得多。他們有了選擇工作、夥伴和居住的自由,可以購買汽車、旅行,生活水平確實得到大大提高。在過去,許多休閒享受被禁止,現在則聽憑自便。
他們普遍持有樂觀的看法,認為自己的國家注定要起飛,明天的生活會更美好。他們渴望像其它文明國家居民那樣生活。
71由於政府不再負責畢業分配,大學畢業生面對著更多的經濟上的選擇。他們變得更實際,忙於謀劃自己的事業,夢想著賺錢或出國深造。
他們沒有時間為政治原因去參加遊行和示威。
72人們憎惡任何社會大動亂,例如文化革命,或導致社會和經濟的大混亂的秩序破壞,就像共產黨垮台後俄羅斯所出現的那樣。他們不主張在中國以暴力推翻共產主義體制,但主張內部和平變革,使它能更清醒、更敏鋭地應付時代的挑戰。
73通過微小進步的累積過程,一個更自由的政治制度最終一定會出現。他們希望中國融入到世界主流之中。
他們對香港回歸、中國成為區域強國,以及到
2020年將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世界強國而感到驕傲。他們贊成與台灣和平統一,但不要設時間表。他們相信時間會站在他們一邊,最終這兩者會變為一體。
中國社會已變得越來越富裕,尤其是在大城市、沿海地區和南方。領導層將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來自日趨文明的社會裡那些新生中產階級的壓力。新的富裕階層
企業家、金融家、投資人、計算機大亨、公司經理和商業巨頭
會要求更大的政治參與和法治,同時也會要求立法和預算上的發言權。政府將被迫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言論、集會、出版的自由和宗教信仰、創作、藝術表達及地方選舉的自由。
通過靜悄悄的和平演變,一種中國式的、有節制的民主政體將應運而生。如果它是某種類似
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學者和政治家們所追求的那種政體
中西文化精華的結合,完全現代化同時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它一定會為大多數中國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