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亞里士多德從這些人那裡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資料。對調查來的資料,他不是照抄照錄,他認為實際操作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符合科學,親眼所見也不見得都那麼準確無誤。
亞里士多德對一切材料都要重新分析、研究、證實,然後利用。
關於親眼所見也不一定完全確切,這是很多人都有的體會。這裡不妨用兩則小故事來說明。
孔子帶著學生周游列國,走到陳國與蔡國交界處,人煙稀少,炊煙不見,幾天沒見到糧食了。一天,得意門生顏回從過路人那裡討到一點米,立即架火煮飯。孔子在一旁看書,忽然看到顏回伸手到鍋裡抓了一把吃掉。孔子裝作沒看見,但很生氣,心想,平時很有教養的顏回竟也背着自己搞小動作,很是不舒服。
飯好了,顏回請老師吃飯。孔子眉頭一皺,朝天一拜說:「剛纔我夢見亡逝了的父親,他要我們把最乾淨的飯送給他。」顏回明白了老師的意思,說:「剛纔有灰塵掉進鍋裡,把 ① 此例見
英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版,第
18—
27頁。飯弄髒了一點,這口飯丟了可惜,給老師吃又不好,我就自己抓起來吃了。」孔子聽後,恍然大悟,知道方纔錯怪了顏回。後來,孔子執鞭從教,有弟子三千。弟子們常有不睦,請老師給以評判,孔子嘆息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時候;我依靠判斷,但判斷也常有誤。你們要記住,瞭解一個人真是不容易。」孔子的反省,對我們很有啟發,對親眼所見也要分析。親眼所見,比道聽途說自然要好,然而,不能認為親眼所見就一定靠得住。孔子確實親眼見到顏回抓飯吃,這不是虛構。可是僅靠這一點就認為顏回背後搞鬼,那就太武斷了。
可貴的是,孔子瞭解了真相後,沒堅持己見,並在以後不斷反省自己,這很可貴。是的,親眼所見,加上科學分析,才能更準確。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70年代末,
40名素有觀察力的心理學家在德國哥廷根開會。會議剛一開始,突然有兩個人破門而入,一個黑人持槍追趕一個白人,兩人廝打起來,一聲槍響,一聲慘叫,隨後兩人追逐而去。全場的科學家被方纔的場面驚獃了。
正在驚慌之際,會議主席輕輕搖搖鈴鐺,然後宣佈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不必驚慌,方纔的場面是我們事先安排的一個實驗。現在請大家拿出紙來描述一下剛剛發生的耳聞目睹之事。」要大家回答的問題十分簡單,比如,剛纔進來幾個人,是黑人追白人,還是白人追黑人,是穿長褲,還是穿短褲?是什麼顏色?等等。全部過程只有
20秒,並且被高速攝像機全部記錄下來。
測驗的結果是
40名素有洞察力的心理學家,竟沒有一人全部答對。只有
1人錯誤率在
10%以下,
14人錯誤為
20%—
40%,
12人錯誤為
40%—①
50%,
13人錯誤在
50%以上。有的答卷是驢唇不對馬嘴,純屬胡扯 。
這個實驗說明,即使是目睹者的言論也不能全部可靠,對目睹者的言論也要通過科學的考察方可置信。人的大腦有「瞬時畸變」現象,常使人發生錯覺。親眼所見而發生錯覺是常見現象。有一個醫生為了教育學生學會正確判斷、細心觀察,搞了一個實驗:他把手指伸進裝有糖尿病人尿液的試管,嘗一嘗這種尿是否是甜的,然後讓學生們都嘗試一下,學生們實在不願意品味這滋味,為欺騙老師,他們無一例外地說「是甜的」。
老師笑着說:「同學們!你們上當了。我剛纔伸進試管的是拇指,而舔的卻是食指。我這樣做,是為了教育你們注意實驗中的細節,不要造成①錯覺。因此,你們剛纔的回答是假的。」 又一例親眼所見造成的不真實。
所以,還是孔老夫子說的對:「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時候。」
亞里士多德沒聽到過孔子的反省,更沒進行過上述實驗,但科學的頭腦,使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使用別人提供的資料時,十分謹慎。
他說,有些人否認魚能交配,但他們錯了,「他們的錯誤不難理解,因為魚的交配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即使是漁夫也難以觀察到它,何況他②們沒有一個人為了獲得知識而去觀察這類事情。」 這裡也不是說對什麼都懷疑,什麼也不信就用不着去觀察去請教了。問題是要善於分析。亞 ① 李瑞英:《領導藝術與領導科學》,《科學家與科技管理》,
1981年第
1期,第
4頁;趙紅州:《大科學觀》,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第
132頁。
①
英B.貝弗裡奇:《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出版社,
1981年版,第
104頁。
② 轉引自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9年版,第
29頁。
裡士多德的許多材料來自有實踐經驗的人的提供,都經過分析、證實,這正是他善於向實踐學習的特點。
除了向實踐學習外,還向歷史學,向他人學,向前人的成果學。希臘醫生曾對人體解剖作過一些研究,亞里士多德在論述人的各個構成部分時借鑒了他們的成果。「亞里士多德的研究包括相當廣泛的閲讀工程,他工作得如此努力……以至於他的宿舍被稱作『讀書人之室』」。他擁有大量藏書,「他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個蒐羅書籍的人,他的榜樣使埃①及國王知道應該怎樣建立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