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學術界,對亞里士多德著作分為兩大類,五大部分。兩大類是,一為一般大眾所寫的對話形式的通俗讀物,一為在學園為學生寫的比較深奧的講稿和筆記。五大部分是:
1.邏輯學,
2.哲學,
3.自然科學,
4.政治倫理學,
5.美學文學。
這些著作同主人一樣,命運坎坷。幾經波折,能保存下來,確實不容易。這位博學的學者雖然寫下了大量著作,但生前基本上沒有由自己整理和公開發表過。他早期在柏拉圖學園時曾寫過一些和柏拉圖相似的對話,現在都已佚失了,只留下了一些殘篇。
現保存下來的這些著作,也都經歷了許多離奇的曲折。
關於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坎坷命運,早在公元
11世紀就以傳奇故事的形式記載于著名的地理和歷史學家斯特拉波的《地理學》和阿加德米哲學家、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道德論集》中。公元前
322年亞里士多德逝世後,遺著原稿由弟子泰奧弗拉斯特保存,泰奧弗拉斯特逝世前,將書稿託付于同事納留斯,納留斯將書稿帶回故鄉小亞細亞公開展覽,任人傳抄。後來珀加蒙王國的君主為自己的圖書館曾向民間徵集書籍,納留斯的後人對這些書不感興趣,但為了防止這些書稿被徵收充公,就將書稿藏於塞普西斯的地窖中,一藏就是
130年。直到公元前
1世紀,泰奧弗拉斯特的後裔幾經尋找,才找到這批手稿。
長時間的埋藏,已有許多處破爛了。後來台奧斯的哲學家阿柏裡康買下了這些手稿,重新帶回雅典。公元前
86年,羅馬統帥蘇拉率軍攻佔了雅典,書稿又成了羅馬帝國的戰利品。被劫到羅馬的書稿後又轉手到文法學家提蘭尼奧手裡,準 ① 參看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序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第
5—
6頁。
備編輯抄傳。前後經過兩個世紀輾轉劫藏、播遷散亂、蟲蛀霉爛,書稿已面目全非,加上謄抄手文化不高,缺乏專業知識,錯誤迭出,所以書稿的內容次序、寫作順序已無法辨別。直到公元前
60—前
50年,呂克昂學園第
11任主持安德羅尼珂有幸獲得了先師的原稿,將原稿與學園留存的、經過幾度翻抄的講義相校勘,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整理,重新加以編輯。當時,安德羅尼珂已無法查清這些書稿的寫作年代,只能用當時流行的分類歸納法,把它們按內容進行編排。
問題至此並未結束,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命運還有波折。安德羅尼珂編定的亞里士多德著作後來也失散了,甚至連一份目錄也未保存下來。
這次失散,與羅馬帝國衰落有關。公元後的幾個世紀裡,羅馬帝國戰爭頻繁、社會腐敗,希臘哲學的智慧火花已瀕于熄滅。學者們紛紛帶著他們的典籍移居較安定的東方,繼續自己的事業。公元
4世紀,羅馬帝國宣佈基督教為國教,對希臘哲學加強了限制。
公元
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閉了所有非基督教的學校。希臘哲學在西方失去了存身之地,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几乎不再為人所知。除了在公元
6世紀初,羅馬的一位學者和政治家波埃修把《範疇篇》《解釋篇》等幾個短篇譯成拉丁語之外,直到
12世紀初
600年間,沒有跡象表明拉丁語世界還接觸過其他亞里士多德著作。公元
12世紀之後,隨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人士通過阿拉伯哲學家阿維納森和阿威羅依重新見到了亞里士多德著作。
由約翰·艾文戴思和多米尼克·貢迪薩爾維由阿拉伯文譯成拉丁文。但因原文幾經轉抄、翻譯,謬誤亦頗多。公元
13世紀,十字軍東侵,亞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臘文原稿回到歐洲。佛蘭德斯的翻譯家莫依貝克將其由希臘文譯成拉丁文,他所編的亞里士多德全集拉丁文本中,也有一半是從阿拉伯文轉譯過來的。
公元
14世紀末,出版家阿爾杜斯·曼努修①出版了亞里士多德全部著作的希臘文本 。
亞里士多德這個名字在中國並不陌生,他的著作在中國流傳比較順利。熱心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人士,早就開始翻譯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最初的譯著也是《範疇篇》和《解釋篇》。到
80年代,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十來種被譯為漢語,而且《範疇篇》等還有了不同的譯本。為更好地研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和思想,我國學者們進行了艱辛地翻譯和研究工作。
《亞里士多德全集》的翻譯工作列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重點課題,由苗力田先生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這部全集按照貝克爾版的頁碼順序編為
9卷,把後來發現的《雅典政體》和其他殘篇編為第
10卷。全部篇目如下:第
1卷《範疇篇》《解釋篇》《前分析篇》《後分析篇》《論題篇》《辨謬篇》第
2卷《物理學》《論天》《論生成和消滅》《天象學》《論宇宙》**第
3卷 ① 關於亞里士多德著作流傳經過,參看苗力田主編《〈亞里士多德全集〉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第
9—
12頁;王宏等主編《西方著名哲學家介紹》,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74—
75頁;葉秀山等編《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
第2卷,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
3-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