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17日,停戰期滿,戰爭重啟。聯軍開始發動攻擊,而拿破崙卻將主力預先集中在德累斯頓至戈爾利茨一帶,他在這裡修建了強大的設防兵營。準備用於對付聯軍的進攻。他的想法是以德累斯頓作依託點,靜觀一下聯軍的攻勢如何發展。
本來,他照往常的做法是應傾其全力摧垮布呂歇爾,然後向南對付施瓦岑貝格指揮的波希米亞軍團,但他想過後卻猶豫不決,故而導致失敗。
拿破崙現在採取的措施是將部隊分為兩支,一支由烏迪諾指揮
7.
2萬人,集中在德累斯頓以北
65英里的盧考附近,以攻佔柏林,另一支由麥克唐納指揮,計
4個軍
10.
2萬人,負責攻擊布呂歇爾。由於兵力分散,兩處卻不幸遭到慘敗。
8月
23日,烏迪諾在離柏林
12英里的格羅斯貝倫遭到普軍猛攻,損失了
3000人和
23門火炮。
8月
26日,麥克唐納在奧得河支流卡茲巴哈河上,被布呂歇爾徹底擊敗,損失了
2萬人和
103門火炮。
拿破崙的打擊力量已減少到
20.
1萬人。
但是,
8月
26日至
27日,在德累斯頓防禦戰中,拿破崙還是取得了勝利。這次戰鬥擊敗了施瓦岑貝格的進攻,聯軍傷亡約
3.
8萬人,損失
26門火炮,法軍損失只有
1萬餘人。聯軍戰敗撤退時,拿破崙由於缺少騎兵而未能及時追擊,以至未能進一步擴大戰果。所以,德累斯頓戰役雖然獲勝,而且是拿破崙在外國土地上的最後一次勝利,但同包岑之戰一樣,這次戰役在戰略上影響不大。
兩天之後,拿破崙屬下的旺達姆第一軍
3萬餘人,由於孤軍奉命「突入波西米亞」,結果在埃爾茨山的一條峽谷裡,被克萊斯特的普軍徹底殲滅。旺達姆本人也被俘。
烏迪諾·麥克唐納和旺達姆接連慘敗,兩次表明拿破崙的領導控制能力正在衰退,法軍的作戰行動中假如沒有拿破崙本人的積極控制,他的整個指揮系統就會徹底癱瘓。
德累斯頓戰役後,拿破崙對於下一步行動有些舉棋不定。就在他在各種行動方案間躊躇時,聯軍已展開了巨大的鉗形攻勢。布呂歇爾、貝爾納多特、施瓦岑貝格率領各自的軍團從三個方向向法軍大軍團包抄了過來。
10月
10日,拿破崙將他的大本營移到了萊比錫以北
20英里的杜本。
他決心在萊比錫進行一場決戰。
10月
14日,他又將大本營移到了距萊比錫東北不到
2英里的一個小村莊羅伊德尼茨。這一次,拿破崙選擇的這一戰場十分糟糕,因為他的
19萬人馬已被甩到了一個狹窄的圈子裡,機動餘地很小。
10月
16日,聯軍發動向心攻擊,「民族會戰」開始了,雙方激戰一天,勝負難分,交戰雙方各傷亡約
2萬人。第二天,雙方喘息體整,拿破崙請求休戰,但聯軍未理睬,因為拿破崙的外交伎倆他們早就領教夠了。但聯軍也不急於重新開戰,因為他們還在等待即將趕來的俄軍。
10月
18日,戰鬥又開始進行。這天清晨,拿破崙視察了戰場各地段。
7時正,聯軍發起衝鋒,法軍抵抗一陣後,終因眾寡懸殊被迫退守萊比錫郊區。法軍的炮兵將炮彈也几乎消耗光了。從早晨到傍晚的交戰,雙方損失都達
2.
5萬人左右。夜幕降臨後,拿破崙被迫放棄戰鬥,下令向西南撤退。
幸虧從呂岑到魏森費爾斯和薩勒河谷的退路未被聯軍封閉。大軍團撤退時,狹窄的路擁塞不堪。在艾爾斯特過河時,由於一位工兵少尉的錯誤,在後衛部隊未退過之前就把石橋炸燬了,結果,
3.
3萬名法軍後衛軍和
260門火炮全部落入聯軍之手。
拿破崙殘部奪路逃往萊茵河。
10月
30日,在法蘭克福,
4萬名巴伐利亞軍擋住了他的去路,德勞特指揮
50門火炮投入戰鬥,將其擊退。
11月
2日,拿破崙到達美因茨,在此留下馬爾蒙的
3個軍為後衛,自己則啟程回了巴黎。
萊比錫之戰就這樣以法軍的失敗而結束了。此次戰役的失敗責任在拿破崙自己。由於他軍事上的棋盤鋪得太大,而他的思維的靈活反應能力又正在衰退。在具體戰術指揮上也犯了錯誤,比如他讓最優秀能戰的軍長達武坐守孤城漢堡,讓聖西爾和穆頓閒居德累斯頓,這兩方兵力有
6萬人閒置,如充分利用起來進行萊比錫決戰,也可能會贏得會戰勝利,但事實不是這樣,拿破崙的軍事之才,最終為其政治野心葬送了。
2被迫退位萊比錫戰敗後,拿破崙回到巴黎,法國平民的反應很冷淡。沿途沒有以往的歡呼人群,沒有鮮花和笑聲。飽嘗戰爭苦難的法國人民,已經傾盡了財力和人力,他們無限地企盼一個和平穩定、歌舞昇平的環境。
法國軍隊中的將官元帥們也對拿破崙表露出厭煩再度征戰的情緒。
然而,拿破崙是不甘罷休的。儘管法國已三面受敵,危在旦夕,英國和西班牙的大軍坐守西南,北方的貝爾納多特大軍磨刀霍霍,東面的布呂歇爾和施瓦爾岑堡軍虎視眈眈。反法聯盟在兵力上已佔有絶大優勢,拿破崙仍決心組建一支新軍對反法聯盟決一死戰。
通過蒐羅各團留守人員以及提前徵召
1815年度新兵,到
1814年
1月初,拿破崙又組建了一支野戰軍,其實力達
10萬人,其中騎兵
1.
2萬人。他將這支野戰部隊的主力集中于夏龍附近的馬恩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