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上 - 604 / 663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上

第604頁 / 共663頁。

 大小:

 第604頁

朗讀:

三年,大學士管川陝總督事查郎阿言:「瓜州地多水少,民田資以灌溉者,惟疏勒河之水,河流微細。查靖逆衛北有川北、鞏昌兩湖,西流合一,名蘑菇溝。其西有三道柳條溝,北流歸擺帶湖。請從中腰建閘,下濬一渠,截兩溝之水盡入渠中,為回民灌田之利。」貴州總督張廣泗請開鑿黔省河道,自都勻經舊施秉通清水江至湖南黔陽,直達常德,又由獨山三腳坉達古州,抵廣西懷遠,直達廣東,興天地自然之利。均下部議行。四年,安徽布政使晏斯盛言,江北鳳、潁以睢水為經,廬州以巢湖為緯,他如六安舊有堤堰,滁、泗亦多谿壑,概應動帑及時修濬,從之。川陝總督鄂彌達等言:「寧夏新渠、寶豐,前因地震水湧,二縣治俱沉沒。請裁其可耕之田,將漢渠尾展長以資灌溉。惟查漢渠百九十餘裡,渠尾餘水無多,若將惠農廢渠口修整引水,使漢渠尾接長,可灌新、寶良田數千頃。」上嘉勉之。

五年,河督顧琮言:「前經總河白鍾山奏稱‘漳河復歸故道,則衛河不致泛溢,為一勞永逸之計’。臣等確勘,自和兒寨東起,至青縣鮑家嘴入運之處止,計程六百餘裡,河身淤淺,兩岸居民稠密。若益以全漳之水,勢難容納,則改由故道,於直隷不能無患,然不由故道,又於山東不能無患。惟有分泄防禦,使兩省均無所害,庶為經久之圖。」總辦江南水利大理卿汪漋言:「鹽城東塘河及阜寧、山陽各河道,高郵、寶應下遊,及串場河、溱潼河,俱淤淺,應挑濬。其串場河之範堤,及拼茶角二場堤工,俱逼海濱,應加寬厚。揚州各閘壩應疏築,限三年告成。」均如所請行。安徽巡撫陳大受言:「江北水利關係田功。原任籓司晏斯盛奏定興修,估銀四十餘萬。竊思水利固為旱澇有備,而緩急輕重,必須熟籌。各州縣所報,如河圩湖澤,及大溝長渠,工程浩繁,民力不能獨舉,自應官為經理。其餘零星塘荅,現有管業之人,原皆自行疏濬,朝廷豈能以有限錢糧,為小民代謀畚鍤?」上韙之。河南巡撫雅爾圖言:「豫省水利工程,惟上蔡估建堤壩,系防蔡河異漲之水。其餘汝河、滍河堤堰,應令地主自行修補。至開濬汝河、潁河等工,請停罷以節糜費。」報聞。


  

六年春,雅爾圖言:「永城地窪積潦,城南舊有渠身長三萬一千餘丈,通澮河,年久淤淺。現乘農隙,勸諭紳民挑濬,俾水有歸。」又言:「前奉諭旨,開濬省城乾涯河,復於中牟創開新河一,分賈魯河水勢,由沙河會乾涯河,以達江南之渦河而匯於淮,長六萬五千餘丈,今已竣工。」賜名惠濟。

九年,禦史柴潮生言:「北方地勢平衍,原有河渠澱泊水道可尋。如聽其自盈自涸,則有水無利而獨受其害。請遣大臣賫帑興修。」命吏部尚書劉於義往保定,會同總督高斌,督率辦理。尋請將宛平、良鄉、涿州、新城、雄縣、大城舊有澱渠,與擬開河道,並堤墊涵洞橋閘,次第興工。下廷議,如所請行。先是禦史張漢疏陳湖廣水利,命總督鄂彌達查勘。至是疏言:「治水之法,有不可與水爭地者,有不能棄地就水者。三楚之水,百派千條,其江邊湖岸未開之隙地,須嚴禁私築小垸,俾水有所匯,以緩其流,所謂不可爭者也。其倚江傍湖已闢之沃壤,須加謹防護堤塍,俾民有所依以資其生,所謂不能棄者也。其各屬迎溜頂沖處,長堤連接,責令每歲增高培厚,寓疏濬於壅築之中。」報聞。

十一年,大學士署河督劉於義等疏陳慶雲、鹽山續勘疏濬事宜,下部議行。青州瀰河水漲,衝開百餘丈決口,旋堵。博興、樂安積水,挑引河導入溜河。十二年夏,宿遷、桃源、清河、安東之六塘河,及沭陽、海州之沭河,山水漲發,地方被淹,命大學士高斌、總督尹繼善,會同河臣周學健往勘。議於險處加寬挑直,建石橋,開引河,官民協力防護,從之。十三年,湖北巡撫彭樹葵言:「荊襄一帶,江湖袤延千餘裡,一遇異漲,必借餘地容納。宋孟珙知江陵時,曾修三海八櫃以瀦水。無如水濁易淤,小民趨利者,因於岸腳湖心,多方截流以成淤,隨借水糧魚課,四圍築堤以成垸,人與水爭地為利,以致水與人爭地為殃。惟有杜其將來,將現垸若幹,著為定數,此外不許私自增加。」報聞。十四年,雲南巡撫圖爾炳阿以疏鑿金沙江底績,纂進金沙江志。

十七年,江蘇巡撫莊有恭言:「蘇州之福山塘河,太倉之劉河,乃常熟等八州縣水利攸關,歲久不修,旱澇無備。請於附河兩岸霑及水利各區,按畝酌捐,興工修建。」得旨嘉獎。十八年,陝甘總督黃廷桂言:「巴裡坤之尖山子至奎素,百餘裡內地畝皆取用南山之水,自山口以外,多滲入沙磧,必用木槽接引,方可暢流。請於甘、涼、肅三處撥種地官兵千名,前往疏濬。」如所請行。以江南、山東、河南積年被水,而山東之水匯於淮、徐,河南之水達於鳳、潁,須會三省全局以治之,命侍郎裘曰修、夢麟往來察閲,會江蘇、安徽、河南各巡撫計議。尋曰修言:「包、澮二河在宿、永連界處,為泄水通商之要道。入安徽境內有石橋六,應加寬展。洪河、睢河與虹縣之柏家河、下江之林子河、羅家河,應補修子堰。鳳台之裔溝、黑濠、涇泥三河應挑深,使暢達入淮。」夢麟言:「碭山、蕭縣、宿遷、桃源、山陽、阜寧、沭陽共有支河二十餘,應分晰疏濬。」均從之。

二十三年,豫省開濬河道工竣,允紳民請,於永城建萬歲亭,並禦製文志之。山東巡撫阿爾泰言:「濟寧、汶上、嘉祥毗連蜀山湖,地畝湮沒約千餘頃,擬將金綫、利運二閘啟閉,使湖水濟運,坡水歸湖,可以盡數涸出。」得旨嘉獎。二十四年,濬京師護城河及圓明園一帶河。禦史李宜青請疏濬畿輔水源,命直隷總督方觀承條議以聞。觀承言:「東西二澱千里長堤,即宋臣何承矩興堰遺蹟。今昔情形有異。倘泥往跡,害將莫救。如就澱言利,則三百餘裡中水村物產,視昔加饒,惟遇旱而求通雨澤於水土之氣,則人事有當盡者耳。」四川總督開泰言:「灌縣都江大堰引灌成都各屬及眉、邛二州田畝,寧遠南有大渡河,自冕寧抵會理三口,與金沙江合,支河雜出,堰壩最多,俱應相機修濬。」部議從之。

初,禦史吳鵬南請責成興修水土之政,命各督撫經畫。浙江巡撫莊有恭言水之大利五,江、湖、海、渠、泉。他省得其二三,而浙實兼數利。金、衢、嚴三郡,各有山泉溪澗,灌注成渠,堰壩塘蕩,無不具備。惟仁和、錢塘之上中市、三河垸、區塘、苕溪塘,海鹽之白洋河、湯家鋪廟、涇河,長興之東西南漊港,永嘉之七都新洲陡門、九都水湫、三十四都黃田浦陡門,實應修舉,以收已然之利。至杭州臨平湖、紹興夏蓋湖,有關田疇大利,應設法疏挑,或召佃墾種,再體勘辦理。”允之。


  

二十五年,阿爾泰疏言:「東省水利,以濟運為關鍵,以入海為歸宿。濟、東、泰、武之老黃河、馬頰、徒駭等河,兗、沂、曹之洸、涑等河,共六十餘道,皆挑濬通暢。運河民墊計長七百餘裡,亦修整完固。青、萊所屬樂安、平度、昌邑、濰縣、高密等州縣,應挑支河三十餘,俱節次挑竣。萊州之膠萊河,納上遊諸水,高密有膠河,亦趨膠萊,易致漫溢,應導入百脈湖,以分水勢。沂州屬蘭、郯境內應開之武城等溝河二十五道,又續挑之響水等溝河二十五道,引窪地之水由江南邳州入運,並已工竣。」帝嘉之。

二十六年,河東鹽政薩哈岱言:「鹽池地窪,全恃姚暹渠為宣洩。近因渠身日高,漲漫南北堤堰禁牆內。黑河實產鹽之本,年久淺溢。涑水河西地勢北高南下,倘汛漲南趨,則鹽池益難保護。五姓湖為眾水所匯,恐下遊阻滯,逆行為患。均應及時疏通。」從之。明年,帝南巡,諭曰:「江南濱河阻洳之區,霖潦堪虞,而下遊蓄泄機宜,尤以洪澤湖為關鍵。自邵伯以下,金灣及東西灣滾壩,節節措置,特為三湖旁疏曲引起見。若溯源絜要,莫如廣疏清口,乃及今第一義。至六塘河尾閭橫經鹽河以達於海,所有修防事宜,該督、撫、河臣會同鹽政,悉心覈議以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