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
二年,江西巡撫裴度奏裁里長。時廷臣有言大小衙署,遇有公事需用物件,恣行科派,總甲串通姦胥,從中漁利;凡工作匠役,皆設立總甲,派定當官,以次輪轉;又設貼差名目,不原赴官者,勒令出銀,大為民害。詔並禁止。然日久玩生,滋擾益甚。乾隆元年,復有詔申禁。又諭各處歲修工程,如直隷、山東運河,江南海塘,四川堤堰,河南沁河、孟縣小金堤等工,向皆於民田按畝派捐,經管裡甲,不無苛索,嗣後永行停止。凡有工作,悉動用帑金。十年,川陝總督慶復奏興修各屬城垣,請令州縣捐廉,共襄其事。帝曰:「各官養廉,未必有餘,名為幫修,實派之百姓,其弊更大。」不許。乃定各省城工千兩以下者,分年修補,土方小工,酌用民力,餘於公項下支修。二十二年,更定江西修堤力役之法。凡修築土堤,闔邑共攤,夫從糧徵,聽官按堤攤分,募夫修築。從巡撫胡寶瑔請也。二十五年,禦史丁田樹言:「自丁糧歸於地畝,凡有差徭及軍需,必按程給價,無所謂力役之征。近者州縣於上官迎送,同僚往來,輒封拏車船,奸役藉票勒派,所發官價,不及時價之半,而守候回空,概置不問,以致商旅裹足,物價騰踴。嗣後非承辨大差,及委運官物,毋得減發官價,出票封拏,違者從重參處。」得旨允行。三十二年,以用兵緬甸,經過各地,夫馬運送,頗資民力,特頒帑銀,每省十萬,分給人民。
田賦職役,本有經制,大率東南諸省,賦重而役輕,西北賦輕而役重。直隷力役之征,有按牛驢派者,有按村莊派者,有按牌甲戶口科者,間亦有按地畝者。然富者地多可以隱匿,貧者分釐必科,雜亂無章,偏枯不公。其尤甚者,莫如紳民兩歧。有紳辦三而民辦七者,有紳不辦而民獨辦者,小民困苦流離,無可告訴。時有議仿攤丁於地之例,減差均徭,每畝一分,無論紳民,按地均攤。直隷總督顏檢力言其不可,並謂:「如議者所言,每地一畝,攤徵差銀一分,其意在藉賦以收減差之實效,不知適藉差而添加賦之虛名,累官病民,弊仍不免。」疏入,議遂寢。
鹹豐時,粵西役起,徵調不時,不得不藉民力。糧銀一兩,派差銀數倍不等。事定,差徭繁重如故,且錢糧或有蠲緩,差銀則歉歲仍徵。
光緒四年,山西巡撫曾國荃疏陳晉省瘡痍難復,請均減差徭以舒民困,其略曰:「晉省右輔畿疆,西通秦、蜀,軍差、餉差、藏差,絡繹於道,州縣供億之煩,幾於日不暇給。車馬既資之民間,役夫亦責之裡甲。而各屬辦理不同。有闔邑裡甲通年攤認者,資眾力以應役,法尚公允。有分裡分甲限年輪認者,初年攤之一甲一里,次年攤之二甲二里,各年差徭多寡不等,即裡甲認派苦樂不均。豪猾者恃有甲倒累甲、戶倒累戶之弊,將其地重價出售,而以空言自認其糧。三五年後,乘間潛逃,於是本甲既代賠無主之糧,又代認無主之差,貽害無窮。計惟減差均徭,尚堪略為補救。除大差持傳單勘合,循例支應,其他概不得藉端苛派。如有擅索車馬者,治以應得之罪。」從之。五年,閻敬銘復條陳八事:一,裁減例差借差;二,由臬司發給車馬印票;三,喇嘛來往,須有定班;四,奉使辦事大臣,宜禁濫索;五,嚴除衙蠹地痞;六,令民間折交流差錢,由衙門自辦;七,嚴查驛馬足額備用;八,本省征防各兵,給予長車,由營自辦。下所司議行。八年,張之洞任山西巡撫,復言:「晉省虐民之政,不在賦斂而在差徭。向例每縣所派差錢,大縣制錢五六萬緡,小縣亦萬緡不等,按糧攤派,官吏朋分,沖途州縣,設立車櫃,追集四鄉牲畜,拘留過客車馬,或長年抽收,或臨時勒價,居者行者均受其患。現擬籌款生息,官設差局,嚴定應差章程,禁止差員濫支。」車櫃陋習遂革。
先是先代陵墓,皆設陵戶司巡查灑掃,例免差徭。又各先賢祠宇,凡有祭田,皆免其丁糧。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子侍養,免其雜泛差役。
順治二年,免直省京班匠價,併除其匠籍。定紳衿優免例,內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丁三十,二品免糧二十四石、丁二十四,其下以次遞減;外任官減其半。十四年,部議優免丁徭,本身為止。雍正四年,四川巡撫羅殷泰言,川省各屬,以糧載丁,請將紳衿貢監優免之例禁革。部議駁之。復下九卿議,定紳衿止免本身;其子孫族戶冒濫,及私立儒戶官戶者,罪之。乾隆元年,申舉貢生監免派雜差之令。三十七年,停編審造冊。時丁銀既攤入地糧,而續生人丁又不加賦,五年編審,不過沿襲虛文,無裨實政,至是因李瀚言,遂罷之。翌年,陳輝祖請將民屯新墾丁銀隨年攤徵。帝以所奏與小民較及錙銖,非惠下恤民之道,諭嗣後各省辦理丁糧,悉仍舊制,毋得輕議更張。
一曰蠲免賦稅。蠲免之制有二:曰恩蠲,曰災蠲。恩蠲者,遇國家慶典,或巡幸,或用兵,輒蠲其田賦。
世祖入關,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賦役三年。順治二年,以山西初復,免本年田租之半。三年,收江南,免漕糧三之一。八年,世祖親政,給還九省加派額外錢糧,免山西荒地額糧一萬五千頃,及直隷、山東、河南、陝西荒殘額賦。恩蠲災蠲之詔,歲數四下。康熙十年東巡,免蹕路所經今年租。十三年,蠲免各省八九兩年本折錢糧積欠在民者。時海內大定,詔用兵以來積欠錢糧悉免之。二十七年南巡,免江南積欠地丁錢糧,及屯糧蘆課米麥豆雜稅。三十三年,蠲免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四省應徵地丁銀米。四十五年,免直隷、山東本年積欠錢糧,其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各省,自康熙四十三年以前,未完地丁銀二百十二萬有奇,糧十萬五千石有奇,悉行蠲免。
承平日久,戶口漸繁,地不加增,民生有不給之虞,詔直省自五十年始,分三年輪免錢糧一周。三年中計免天下地丁糧賦三千八百餘萬。五十六年,免直隷、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廣、西安、甘肅帶徵地丁屯衛銀二百三十九萬餘兩,其安徽、江蘇所屬帶徵漕項銀四十九萬餘兩,米麥豆十四萬餘石,免徵各半。五十七年,以征策妄阿拉布坦,免陝、甘明年地丁百八十餘萬。聖祖嘗讀漢文帝蠲民田租詔,嘆曰:「蠲租乃古今第一仁政,窮穀荒陬,皆沾實惠。然非宮廷力崇節儉,不能行此。」故在位六十年中,屢頒恩詔,有一年蠲及數省者,一省連蠲數年者,前後蠲除之數,殆逾萬萬。
世宗即位,蠲免江蘇各屬歷年未完民屯地丁蘆課等銀千二百十餘萬。西藏、苗疆平,免甘肅、四川、廣西、雲、貴五省田租。又諭國家經費已敷,宜散富於民,乃次第免直省額賦各四十萬。乾隆元年,詔免天下田租,先後免雍正十三年以前各省逋賦、及江南錢糧之官侵吏蝕者。四年,免直隷本年錢糧九十萬,江蘇百萬,安徽六十萬,正耗一體蠲除。十年,普免天下錢糧二千八百二十四萬有奇,援康熙五十一年之例,將各省分為三年,以次豁免。三十一年,詔次第蠲各省漕米,五年而遍,其例徵折色者亦免之。三十五年,值帝六旬,明歲又際太後八旬,照十年之例,按各省額賦,分三年輪免一周。
四十二年,普免天下錢糧,自明年始,分三年輪免,計二千七百五十九萬有奇。各省漕糧,自四十五年普免一次。四十九年,豁免甘肅壓欠起運糧銀百六十餘萬,其存留項下民欠銀糧,起運項下民欠草束,悉免之。五十五年,高宗八旬,詔按各省額徵銀數,將所屬各府州縣次第搭配三次,按年輪免,三年而竣,一省之中,仍先侭上年災緩之區,首先蠲免。五十九年,普免各省應徵漕糧。六十年,普免各省積欠,及因災緩帶銀千五百五十餘萬兩、糧三百八十餘萬石,其奉天、山西、四川、湖南、廣西、貴州六省向無積欠,免下年正賦十之二。又以明年將歸政,免嘉慶元年各省應徵地丁錢糧,其省方時巡蹕路所經,輒減額賦十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