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第一階段敵人將從東北和東南實施突擊……敵人投入進攻我庫爾斯克集團的兵力,可能達到
15~
16個坦克師,坦克總數約
2500輛……
3.為了通過防禦打敗敵人,我們不但必須採取措施加強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反坦克防禦,還必須在葉夫列莫夫、利夫內、卡斯托爾諾那、新奧斯科爾、瓦盧伊基、羅索什、沃羅涅日、葉列茨地域儘快部署戰略預備隊。預備隊的主要兵力應部署在葉列茨、沃羅涅日地域……
我認為我們部隊近日內先敵轉入進攻是不合適的。最好是先通過我們的防禦消耗敵人擊毀敵坦克,然後投入新的預備隊轉入總攻,徹底擊潰敵軍主要集團。
史達林接到朱可夫的報告,極為重視,他立即通知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同各方面軍司令商量一下。
根據史達林的指示,
4月初,蘇軍總參謀部召開大本營會議,討論夏秋季計劃,並徵求各方面軍司令關於作戰行動的可能樣式和德軍可能的突擊方向等意見。
4月
11日晚,朱可夫從前線返回莫斯科。一到莫斯科,朱可夫立刻同華西列夫斯基及安東諾夫等人一起商討前線的情況。三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見:德軍企圖吃掉孤立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如果他們進展順利並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擊潰蘇軍的部隊,那麼總的戰略形勢就將變得有利於敵人。
在統帥部大本營會議上,中央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杜丁也都表示與朱可夫等人看法相同,確信德軍將在庫爾斯克地域方向發動進攻。
朱可夫還進一步指出,德軍夏季進攻之後,可能會在東面和東南方向發動進攻,同時不排除德軍向東北方向進攻迂迴莫斯科的可能性。
儘管蘇軍此時掌握著戰略主動權,並有能力進行積極的進攻行動,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還是在事實上下了進行預先防禦計劃,並決定在所有方向上,首先是庫爾斯克突出部建立堅強的大縱深多梯次的防禦。
在大本營會議上,朱可夫強調指出:「為實施這一戰役,應當保證牢固掌握戰略主動權,最終在重要方向上轉入總進攻。必須把德軍的進攻阻止在防禦的戰術地幅內,否則,德軍坦克兵團一旦突破了庫爾斯克地域,將使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處于困難境地。必須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使德軍主力遭受決定性的失敗,因此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會戰計劃是全部夏秋戰略戰役計劃的核心。」
史達林這一次對朱可夫和總參謀部的計劃沒有提出一點意見,他完全贊同朱可夫等人的看法,並責成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擬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4月
12日晚,朱可夫等人向史達林提交了詳細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為通過防禦作戰消耗德軍突擊集團並最終轉入進攻,決定以
3個實施防禦。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由兩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編成內轄
5個集團軍,第二梯隊編成內轄坦克第
2集團軍和坦克第
19集團軍,由空軍第
16集團軍支援戰鬥。瓦杜丁大將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也由兩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編成內轄
4個集團軍,第二梯隊編成內轄坦克第
1集團軍和坦克第
69集團軍,由空軍第
2集團軍支援戰鬥。這兩個方面軍總兵力達
13萬人,火炮和迫擊炮
1.
9萬門,坦克和啟行火炮
3444輛,飛機
2172架。
中央方面軍的任務是抗擊德軍從奧廖爾方向的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抗擊德軍由別爾哥羅德地域的進攻。此外,新組建的草原方面軍作為預備隊,由科涅夫上將指揮。
計劃中還談到,當蘇軍防禦階段作戰取得成功後,將在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轉入反攻,這一進攻任務將由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左翼軍隊和中央方面軍右翼軍隊實施;圍殲粉碎德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由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在西南方面軍的協同下實施。
朱可夫等人的計劃得到了批准。與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不同,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轉入防禦不是被迫的,而是預先計劃的,蘇軍並沒有喪失在冬季戰鬥中奪得的主動權,只不過選擇了對己有利的軍事行動。
2「庫圖佐夫」戰役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大戰,從
4月份開始,蘇軍不斷地向庫爾斯克增兵,晝夜不停地修築工事。
蘇軍充分地利用了庫爾斯克一帶略有起伏的地形,把防禦的重點放在了突出部的南北根部,以高地為中心,設置反坦克掩體,在高地的兩端修築坦克和自行火炮掩體。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蘇軍在巨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挖出了近
1萬公里的反坦克壕、塹壕和斷崖,鋪設了大面積的雷場和
1200公里的鐵絲網。對此,美國作家凱登曾在《虎式坦克在燃燒》一書中寫道:在研究俄國人準備庫爾斯克會戰時,有一點很明顯,德國人對戰役的準備一向是有計劃、講效率的,從不忽視任何細節。這一點早就聞名于世。
但現在俄國人在戰役準備的細節和周密程度上卻勝敵一籌……朱可夫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主要作戰意圖,是在莫斯科猛烈戰鬥結束後採取的,是在史達林格勒會戰中所擬定的那些措施的發展。防禦開始了,德軍在強攻中力量已經消耗殆盡……於是交戰進程發生了變化。
1943年
5、
6月間,朱可夫几乎寸步不離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他關心作戰準備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任何疏忽都休想逃過他的眼睛。朱可夫每天、有時一天幾次,給史達林發去電報,報告擬採取的各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