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處于運動不足狀態下,基礎代謝下降,貯藏能量卻增加,而且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也出現亢進。實際上,運動不足在肥胖成因相關性方面,與其說是能量消耗減少,還不如說是代謝狀態的改變所引起的要多些。
運動不足的情況,在現代社會裡已成為肥胖產生的重要原因,日愈涉及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如交通手段的完善、家庭勞動的電氣化、體力勞動的減少,已經幾年形成了「省力型」社會。因此,成人膳食近
10年來尚未改變,使肥胖者急劇增加,似乎是順理成章的。
美國《預防醫學》雜誌曾指出,汽車在成為現代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代步工具的同時,也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書中說到,駕車時間越長,人的腰圍就會越粗,可直接導致肥胖。
調查者在對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
1萬多名市民進行為期兩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駕車時間每增加
30分鐘,肥胖幾率隨之增加
3%。經常駕車者與經常步行者相比,肥胖比例要高出
7%。
美國被稱為「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多達
91%的被調查者表示,出門時一般不會走路,其中大多數人每天在車裡度過的時間超過
1小時。
調查負責人弗蘭克指出:「駕車越多,人越容易發胖;而走路越多,體重越不容易上升。人們應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開車時間過長。」
疾病因素
由疾病因素而引發的肥胖,屬於繼發性肥胖
參見第一章 「肥胖的類型」。
第一部第15節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
5)
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肥胖,大多為單純性肥胖,占肥胖者的絶大多數。但一些由神經、內分泌或代謝失常而引起的疾病,也可導致肥胖。
間腦性肥胖就是由疾病引起的一種肥胖,如腦炎後及間腦外傷
由於腦損傷所引起的肥胖都屬於這一類。此類患者常有食慾波動、睡眠節律反常、體溫、血壓及脈搏易變、普遍性肥胖、性功能減退等癥狀。
腎上腺皮質增生及腺瘤所導致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也會引發肥胖。尤以面部、頸部、胸部及腹部肥胖為主,面呈圓形之滿月狀,四肢沒有顯著變化,而腹部、大腿等地方出現紫紋。患者還會出現多毛現象,女性會呈男性化,出現閉經或月經紊亂,男性則陽痿。
藥物因素
由藥物因素所致的肥胖,屬於藥源性肥胖
參見第一章 「肥胖的類型」。這裡特彆強調一點:女性服避孕藥可使體重增加。
目前臨床使用的避孕藥物中的主要成分,多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根據其作用功能的不同,可簡單分為抑制排卵型、抗着床型和影響子宮功能型三類。根據其所含主要成分、使用劑型、用法和給藥途徑的不同,又可分為複合型避孕藥、序貫型避孕藥等不同類型。
少數女性
2%~5%服用避孕藥物後,可能會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這與以往使用的避孕藥物中所含雌、孕激素量稍大,以及女性自身體質情況有關。例如,避孕藥物中所含孕激素可以影響機體的合成代謝過程,使體重增加。而雌激素可以引起體內水鈉瀦留,同樣可以使體重增加。
女性服用避孕藥後體重增加,與個人體質有關。目前使用的第三代避孕藥物,如諾孕酯
Noregesfimate,NGM、孕二烯酮
Gestodene,GSD中已經大幅度減少了雌、孕激素的含量,可以說使用這類避孕藥几乎不會對體內糖代謝、脂代謝及血液學產生任何不良影響,對絶大多數的使用者也不會造成體重增加的困擾,但對於極少數體質對這類藥物比較敏感的女性仍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麻煩。好在這種情況在停止使用避孕藥物後很快就會消失。女性朋友在使用避孕藥物後,若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最好及時與醫生商量一下,以便更換新型避孕藥物,或採用其他的避孕方法。
遺傳因素
1.肥胖孕婦所生孩子多肥胖
醫學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初期過胖,可使小孩在
2~
4歲時發生肥胖的危險增加兩倍以上。這些孩子被定義為嚴重過胖,因為他們不是隻比平均體重重一點而已,他們的體內脂肪已經比同齡孩子多了
95%。
這項研究以近
8500個低收入家庭所參加的婦女、嬰兒以及兒童額外補充營養計劃的數據為依據。結果顯示,在這些孩子
4歲時,有四分之一的胖孩子在媽媽生他們時也很胖;這項事實也由只有少於十分之一的胖孩子來自于正常體重的媽媽來證實。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數據顯示,懷孕時過胖可能會在生產時出現問題。在懷孕前、懷孕期間及嬰兒出生後的前幾年,都是避免日後孩子肥胖的重要時機。
此外,醫學專家在一卵雙生的兒童中觀察發現,肥胖的一致率比異卵雙生兒童要高,強調其有遺傳性。另外,一卵雙生兒直到青春期,雙方肥胖發生率為
70%,青春期後則下降為
30%。這說明遺傳因素確實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而且一般情況下,這一因素也是被認為可以克服的。最近巴庫德
Buchurd及彭魯斯
Perusse也發表了體內脂肪蓄積與遺傳因素相關只占
5%~
30%的數據,這一數據也說明,遺傳是肥胖產生的原因之一,但所占比例並不高。
2.女兒肥胖與父親肥胖有關
最新研究發現,女兒肥胖與父親肥胖有關。父親肥胖的,女兒很可能會遺傳到父親的肥胖基因,而兒子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