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而久之,這些人便容易患肥胖症。當這種肥胖症患者接受節食治療時,常會出現抑鬱、苦悶等反應。待療程結束後,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大吃,結果致使減肥成果付之東流。
針對這種情況,專家對習慣於情緒性進食的肥胖症患者實施了心理療法,並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壓力過大可導致苗條女性腰部肥胖
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次實驗,其目的是研究心理壓力與肥胖的關係。他們對受心理壓力困擾的
59名
30~
46歲的婦女進行了研究。這些婦女都表示自己平時承受着相當大的生活壓力。實驗開始後,研究人員蒐集了她們的唾液樣本,以測試「考的松」
由腎上腺產生的應激激素水平。
結果發現,在健康女性的身上,就算其他部位的考的松分泌在正常範圍內,而且體重也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心理壓力過大,其腹部的考的松分泌就會增加,從而導致脂肪脂肪囤積。
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發現,不管這些婦女是苗條還是肥胖,腹部脂肪量較高的女性比較不能承受壓力,當壓力過大時,她們就會分泌出比較多的考的松,腹部脂肪較少的婦女則不會分泌出如此高的可體松。
研究人員對苗條婦女和肥胖婦女之間的差異感到驚奇。主持這項研究計劃的艾波爾博士指出,苗條婦女多餘的腹部脂肪可能是繁重的生活壓力和荷爾蒙不規律造成的,而對於超重的婦女,她們腹部的脂肪沉積只是肥胖結果的一部分。造成腹部脂肪沉積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遺傳、抽菸、運動和飲食及本次實驗中發現的緊張。
艾波爾博士指出,心理壓力可能使具有正常休眠考的松水平以及體重為平均值的健康人腹部脂肪堆積。這是一個不好的前兆,因為同大腿或臀部脂肪堆積相比,腹部脂肪過多更能增加包括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幾種疾病的發病率。不過,人們完全可以自我控制緊張情緒以達到保健的目的。另外,運動也能帶來很多益處,如控制緊張、減少考的松和內臟脂肪。
3.心理焦慮可促進食慾引發肥胖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肥胖者遇到高焦慮情景時吃的會比平時多;而體重正常者遇到高焦慮情景時,則吃的較少。
早在
1977年,懷特
White做過這樣一項實驗:他讓體重肥胖者及正常兩組學生,同時在四個學期分別觀看悲劇感傷、滑稽有趣、性感刺激、旅遊記錄四部影片
前三部有情緒刺激,並于每次觀看影片後品嚐及評價不同品牌的餅乾,結果肥胖組的學生在觀看前三組影片後所吃的餅乾都比看過第四部影片後吃得多;而正常體重組在看過四部影片後所吃的餅乾量相差無幾。
1987年,荷曼
Hemanetal也做過一項類似的實驗:他將節食與不節食者分成兩組,邀請他們空腹前來參與冰淇淋口味的市場調查。在試吃前,
第一組的受試者會被告知在試吃冰淇淋之後,必須為此項產品做廣告曲,並錄音錄像後放映給行銷專家觀看。第二組則沒有受到此項安排,他們只要在試吃後列出廣告時應加強宣傳的產品特色即可。結果發現,不節 食者在受到壓力時吃的較多。
以上兩項實驗都證實了肥胖者易受情緒影響而多進食這一現象。
4.情緒變化可導致肥胖
七情六慾,人皆有之,肥胖者也不例外。醫學研究指出,情緒變化也會使人發胖。
克里茨在
1974年指出,美國黑人婦女的肥胖症發病率比白人中產階級婦女高
2~
3倍。收入少、社會地位不穩定,使他們多食、愛吃甜食而發胖。
50%肥胖症有周期性貪食現象,自我無法控制。愛吃甜食、多食、飲酒、社會不良應激反應皆可促發肥胖症。
第一部第12節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
2)
內向性格的勤奮青年,工作成績突出,飲食良好,情緒穩定,會使體重在一年內增加
20千克。在經歷了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後,如轉校、結婚、生產、閉經、疾病、手術及精神刺激等,會隨着生活的改變而增進食慾,從而形成脂肪囤積,導致肥胖。
飲食因素
1.貪食、偏食、吃零食導致肥胖
日常生活中,貪食、偏食及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極易使人發胖。
1貪食
調查發現,肥胖者的胃口都很好,看見食物就會有強烈的進食慾望,進食量明顯多於一般人。他們的進食速度比一般人快,這也會促進攝入過多的食物。一般進餐後
15~
20分鐘,大腦裡的飲食中樞才會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貪食的人在飲食中樞發出停止進食信號前就已經攝入了大量食物,其熱能明顯超出了機體的正常需要。
經常吃請赴宴的人,也會攝入過多熱能,所以這些人中肥胖者較多。
2偏食
胖人偏食屬於習慣性偏食,這些人主要是偏甜食和高脂肪食物。糖和脂肪都是生熱營養素,脂肪又是產熱最高的營養素,因此會使人體從飲食中攝入大量的熱能,從而導致發胖。特別是喜歡高脂肪飲食的中老年人,其機體消耗熱能隨年齡增長而不斷下降,如果不去刻意控制食物的攝入量,改變好吃油膩食物的不良飲食習慣,則更容易發胖。
2吃零食
吃零食所致肥胖多見于兒童和女青年。現在我國的小食品及快餐的品種和數量極其可觀,不論包裝還是口感,確實存在一定的吸引力。醫學研究指出,愛吃零食對身體健康有害。快餐大多是高脂肪、高鹽、低纖維素的食品,其熱能有
40%來自脂肪,纖維素含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