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周作人的「閒話體」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見聞感想,取材平凡瑣碎,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戀、愛女的生病等,藉以抒發自己的某種情緒,給讀者某些生活的啟迪或感悟。其最為動人之處,是在平淡的敘述中有人生的況味,有內心的情趣。如《北京的茶食》中寫道:「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 這裡寫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無關係,頗有生活情趣。
同時,這些散文往往以知識為思想感情的「載體」,旁徵博引,將詩情和理性滲入其中,抒寫真切具體,給人以知識的熏陶。如《喝茶》一文,所談及的是中外許多喝茶和吃點心的知識,而最終要告訴人們的是,喝茶應以綠茶為正宗,「賞鑒其色與香味」,而且「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周作人的「閒話體」散文大都寫得悠閒、恬淡,筆調從容舒徐,但並非純是悠哉游哉、無病呻吟之作,而是將人生的酸甜苦辣潛藏於字裡行間,表現出冷靜機智,和諧自然,樸素有味。教材把這種文風特點歸納為:閒談體、澀味、簡單味、趣味和節奏。
周作人的散文簡單、散漫,可內涵豐富,在讀作品時要細細地體味,尊重自己的閲讀感覺。
7.周作人散文的澀味與簡單味
澀味與簡單味是周作人對現代散文文體的一種理想追求。他在給俞平伯的散文集《燕知草》所做的跋中有一段話:「但是在論文——不,或者不如說小品文,不專說理敘事而以抒情分子為主的,有人稱他為『絮語』過的那種散文上,我以為必須有澀味與簡單味,這才耐讀……」
周作人散文的澀味與簡單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詞的澀與簡單。周作人認為文詞應「以口語為基本,再加上歐化語,古文,方言等分子,雜揉調和,適宜地或吝嗇地安排起來,有知識與趣味的兩重的統一,才可以造出有雅緻的俗語文來,我說雅,這只是說自然,大方的風度,並不要禁忌什麼字句,或者裝出鄉紳的架子。」 在他的散文中,隨外可見這種文白雜揉,簡單又自然的文詞。如他自己最為欣賞的《知堂說》: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荀子曰,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了也。此言甚妙,以名吾堂。昔楊伯起不受暮夜贈金,有四知之說,後人欽其高節,以為堂名,由來舊矣。吾堂後起,或當作新四知堂耳。
雖然,孔荀二君生於周季,不新矣,且知亦不必以四限之,因截取其半,名曰知堂云爾。文章以文言入文,似「澀」,但讀起來,並沒有艱澀、生硬之感。全文才
100多字,几乎是一句就產生一個轉折,簡潔通達的文詞,卻形成一種古雅、「低徊趣味」的審美效果。
2心緒的「澀」。周作人的人生觀之一就是順從自然,天人合一,他說過:「人的臉上固然不可沒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種感情,——自然,戀愛與死等都可以算是例外,無妨有較強烈的表示,但也似乎不必那樣掀起鼻子,露出牙齒,彷彿是要咬人的樣子。這種嘴臉只好放到影戲裡去,反正與我沒有關係,因為二十年來我不曾看電影。」所以,在作品中極力地淡化情感色彩,把情感隱藏在字裡行間,如我們熟悉的篇目《烏篷船》,作者似是在漫不經心地指點朋友如何遊覽他的故鄉,實際要表達的是自我的處世態度:閒適和隱逸,一種消閒的人生觀。
周作人的許多作品都流露出這種淡淡的惆悵或落寞,這一方面是一種「人到中年萬事休」的心態,另一方面是思想觀、人生觀和文學觀的矛盾所帶來的苦澀。
3文章的「隔」。一般來說,作家寫文章是為了給讀者看的,要與讀者產生溝通,產生一定的社會意義,這叫「不隔」,而周作人覺得寫文章是在「自己的園地」裡隨意耕種,「我對於這個選擇並不後悔,並不漸愧園地的小與出產的薄弱而且似乎無用。依了自己心的傾向,去種薔薇地丁,這是尊重個性的正當辦法,……」他的文章寫的大多是草木蟲魚類的東西和日常生活的瑣事,表面看來沒什麼意思,與讀者自然產生一種「隔」,不易讀懂。從另一個角度說,沒有一定人生經歷和藝術品味的人,讀不懂他的文章。
4選材與敘事角度簡單
周作人散文的「澀」與他的選材與敘事角度的簡單也有很大的關係。
關於這一點,教材的
188頁至
199頁作了論述。
8.現代散文鑒賞和批評的方法與角度
如何鑒賞現代散文是這一講的學習要求之一,也是學習上的一個難點。
第一,要清楚散文所具有的美學特徵。散文是一種最自由靈活的文體,其基本的美學特徵是:抒寫真情;給人一種美的愉悅;選材自由,即散。
第二,要瞭解現代散文的文體分類及各自的風格特點;
第三,要抓住散文的寫作特點和要求。散文特別講究「情思」的營造和「格調」的體現,取材散但要有神韻,如周作人的散文。當然,文辭、構思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9.冰心與朱自清散文創作的比較
關於這一內容,要求掌握三點:一是冰心的「冰心體」散文的形成和特點;二是朱自清散文的特點及前後期的變化;三是比較冰心與朱自清散文的不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