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規勸。[
5]古人影子:外貌象古人。比喻李夢陽詩文,似秦漢與盛唐。[
6]守古而尺尺寸寸之:墨守古文法度,尺則尺,寸則寸,不敢稍變。
[
7]倕、班:皆古代能工巧匠。《莊子.胠篋》:「攦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據《世本》等古書記載:倕始造耒耜、鐘、規矩、準繩等。《呂氏春秋.本生》高誘註:“倕,堯之巧工。
」《尚書.堯典》作「垂」。《玉篇》和《廣韻》說他是「黃帝時巧人」。公輸班,姓公輸,名班,世稱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
事蹟見《墨子.公輸》、《禮記.檀弓》、《戰國策》等書。[
8]罔:無;沒有。[
9]「猶班」數句:猶如分輸班,學習倕之作圓;又如工倕,學習公輸班之作方。第一個「圓」字與「方」字,都作動詞用。
[
10]「筏我二也」四句:筏與我是兩回事,渡河而舍筏,如兔與蹄,魚與筌的一樣,得兔舍蹄,得魚舍筌。蹄,捕兔器;筌,捕魚器。《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1]自:始。
[
12]操戈入室:意即「同室操戈」,自家人打自家人。比喻內部鬥爭《後漢書.鄭玄傳》:「
何休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13]「孔、曾、思、孟」句: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他們的文章不同,而目的一致。[
14]「曹、劉、阮、陸」句:詩宗曹植
192—232、劉楨
?—217、阮籍
210—263、陸機
261—303就夠了。[
15]李杜:李白、杜甫,以詩齊名,號李杜。
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16]「《詩》雲」二句:《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痛惜河,人知其一,不知其他。」意思是:「不敢徒手打虎,不敢徒步渡河,人都知道這一類事情危險,沒有人知道其他事情的危險更多。」李夢陽引此詩以警告何景明,同室操戈比「暴虎馮河」還要危險。
[
17]蔑
miè滅:無,沒有。[
18]靡解:不懂。靡
mī米,不。《史記.外戚世家》:「其詳靡得而記焉。
」[
19]阿房:宮名。故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一帶。《三輔黃圖》:「秦惠王造阿房宮未成,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閣道通驪山。」杜牧《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20]靈光:殿名。故址在今山東省曲阜縣東。漢景帝子恭王所立。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宮室,遂因魯僖基兆而營焉,遭漢中微,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
21]臨春、結綺:閣名。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史》:「陳後主造臨春、結綺、望春三閣,皆以沉檀香木為之。
」[
22]揚亭葛廬: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揚雄故宅遺址在成都,世稱揚子宅,宅帝有亭,世稱「玄亭」或「載酒亭」。諸葛亮
181—234,曾隱居南陽草居南陽草廬,遺址在今河南省南陽市。[
23]泥法:墨守成法。
泥
nì逆,拘泥。[
24]「《易》曰」二句:見《周易.繫辭下》。意思是:天下人同歸一處,而大家走過的道路各不相同;大家的最終目標一致,而達到最終目標的想法卻有百種。[
25]歐、虞、顏、柳:唐代四大書法家,號稱歐、虞、顏、柳四體。
歐陽詢
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
今湖南省長沙市人,筆法剛勁有勢。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
今浙江省餘姚縣人,書法豐趣秀逸。顏真卿
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
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楷書端莊雄偉,行書剛勁多姿。柳公權
778—865,字誠懸,京兆華原
今陝西省耀縣人,楷書遒媚勁健。
[
26]矧
shěn審:況;何況。柳宗元《敵戒》:「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27]假令:假使;倘若。[
28]麄:同「粗」。
[
29]淺譾
jiǎn剪:淺漏。《史記.李斯傳》:「能薄而材譾。」[
30]爰痴爰枯:指文章又笨拙、又枯燥。爰,乃。
[
31]宛亮:宛轉而響亮。[
32]翕
xì戲闢:一合一開。[
33]「脈之濡弱」二句:晉王叔和《脈經》分脈象為浮。芤、洪、滑、數、促、弦、緊、學,沉、伏、革、實、微、澀、細、軟、弱、虛、散、緩、遲、結。
代、動二十四脈。其中濡脈,脈搏軟弱帶浮;弱脈,脈搏軟弱而沉。緊脈,肪持緊張有力;數脈,脈搏頻繁快速。遲脈,脈搏遲慢無力;緩脈有兩種:一種脈搏弛緩無力
病脈,另一種脈搏和緩均稱
常脈。
數
shuò朔。[
34]俚輳
còu湊:鄙俗雜湊。[
35]鞞
bǐn比,又讀bǐng餅:刀鞘。[
36]聰明衰矣:耳力目力已經衰弱。
《管子.內業》:「耳目聰明,四枝
肢堅固。」[
37]通家:舊時對世交或姻親,都稱通家。[
38]持堅白:堅持己見。堅白,是戰國時代名家代表公孫龍
約前320—前250的一種名辯論題。
其主要論點是「離堅白」。認為堅、白、石三者,堅和白是分離的,只有堅石或白石,沒有堅白石。見《公孫龍子.堅白論》。
李夢陽
1473—1530,明文學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
今甘肅省慶陽縣人。弘治七年
1494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為戶部郎中時,疏劾宦官劉瑾,遭禍下獄,氣節聲名,震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