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大陸散文 - 28 / 165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中國大陸散文

第28頁 / 共165頁。

 大小:

 第28頁

朗讀: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于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背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了精修細研,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

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裡,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惟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實事求是,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並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


  

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從不受軍銜,不背一槍。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

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梁衡

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但沒有誰能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長久不衰的懷念;中國大地上有無數座祠堂,沒有哪一座能像武侯祠這樣,讓人生出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這座帶有傳奇色彩的建築,令海內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出一種神秘的嚮往。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區略偏南的閙市。兩棵古榕樹為屏,一對石獅拱衛,當街一座朱紅飛檐的廟門,你只要往門口一站,一種塵世暫離,而聖地在即的莊嚴肅穆之感便油然而生。進門是一庭院,滿院綠樹批道,雜花映目,一條五十米長的甬道直達二門,路兩側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這綠蔭的清涼和古碑的悠遠先教你有一種感情的準備,我們將去造訪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進二門又一座四合庭院,約五十米深,劉備殿飛檐翹角,雄踞正中,左右兩廊分別供着二十八位文臣武將。過劉備殿,下十一階,穿過庭,又一四合院,東西南三面以迴廊相通,正北三諸葛亮殿。由諸葛亮殿順一紅牆翠竹夾道就到了祠的西部

-惠陵。這是劉備的墓,夕陽抹過古塚老松,教人想起遙遠的漢魏。

由諸葛亮殿前向東有門通向一片諾大的園林,這些樹、殿、陵都被一綫紅牆環繞,牆外車馬喧,牆內柏森森。諸葛亮能在以前七百年後享此祀地,並前配天子廟,又一先帝陵,千多年來香火不絶,這氣象也真絶無僅有了。

公元二三四年,諸葛亮在進行他一生對魏作戰時病死軍中。一時國傾樑柱,民失父相,舉國上下莫不痛悲,百姓請建祠廟,但朝廷以禮不合,不許建祠。於是每年清明時節,百姓就于野外對天設祭,舉國痛呼魂兮歸來。這樣過了三十年,民心難違,朝廷才允許在諸葛亮殉職的定軍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開,全國武侯祠林立。

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晉,以後多有變遷。先是武侯祠與劉備廟毗鄰,諸葛亮前香火旺,劉備廟前車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冑朱樁來拜,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廢武侯祠,只在劉備殿旁附帶供諸葛亮。不想事與願違,百姓反把整座廟稱武侯祠,香火更甚。


  

到清康熙年間,為解決這個矛盾,乾脆改建為君臣合廟,劉備在前,諸葛在後,以後朝廷又多次重申,這祠的 正名為昭烈廟劉備謚號昭烈帝,並在大門上懸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們總是稱它為武侯祠,直到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經瘋狂地破壞了多少文物古蹟,但武侯祠卻片瓦未損,至今每年還有二百萬人來拜訪。這是一處供人感懷、抒情的所在,一個借古正今的地方。

我穿過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諸葛亮殿走去。這殿不像一般佛殿那樣深暗,它和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貫大地正氣,殿門前敞,容萬年之情。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台上,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

往事越千年,歷史的風塵不能遮掩他聰慧的目光,牆外車馬的 喧閙也不能把他從沉思中喚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瞻與尚在諸葛亮死後都為蜀漢政權戰死沙場。殿後有銅鼓三面,為丞相當初治軍之用,已銹跡斑駁,卻餘威尚存。

我默對良久,隱隱如聞金戈鐵馬聲。殿的左右兩壁書着他的兩篇名文,左為《隆中對》,條為縷析,預知數十年後天下事:右為《出師表》,慷慨陳詞,痛表一顆憂國憂民心。我透過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從中發現這位東方「思想家」的過去。我看到他在國亂加喪之時,布衣粗茶,耕讀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廬,羽扇輕輕一揮,八十萬曹兵灰飛煙滅;我看到他在斬馬謖是那一地難言的混濁的淚;我看到他在向後主自報家產時那坦然無私的心。

記得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總希望蜀國能贏,那實在不是為了劉備,而是為了諸葛亮。這樣一位才比天高,德昭宇宙的人不贏,真是天理不容。但他還是輸了,上帝為中國歷史安排了一出最雄壯的悲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