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上 - 168 / 663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上

第168頁 / 共663頁。

 大小:

 第168頁

朗讀:

十七年七月,欽天監進呈康熙永年表三十二卷。二十二年十月,監臣推算盛京九十度表告成。初,南懷仁奏:「各省北極高度不同,其交合之時刻食分俱不等,全憑各省之九十度表推算。向來不知盛京北極高度,即用京師之九十度表,今測得盛京北極比京師高二度,請依其高度推算九十度表。」從之。至是,以盛京九十度表進呈,諭「永遠遵守」雲。

四十一年十月,大學士李光地以宣城貢生梅文鼎歷學疑問三捲進呈,上曰:「朕留心歷算多年,此事朕能決其是非。」乃親加批點還之,事具梅文鼎傳。文鼎論中、西二法之同異曰:「今之用新曆也,乃兼用其長,以補舊法之未備,非盡廢古法而從新法術也。夫西曆之同乎中法者,不止一端。其言五星之最高加減也,即中法之盈縮歷也,在太陰,則遲疾歷也。其言五星之歲輪也,即中法之段目也。其言恆星東行也,即中法之歲差也。其言節氣之以日躔過宮也,即中法之定氣也。其言各省真節氣不同也,即中法之裡差也。但中法言盈縮遲疾,而西說以最高最卑明其故;中法言段目,而西說以歲輪明其故;中法言歲差,而西說以恆星東行明其故。是則中歷所言者當然之運,而西曆所推者其所以然之理,此其可取者也。若夫定氣裡差,中歷原有其法,但不以法歷耳,非古無而今始有也。西曆始有者,則五星之緯度是也。中歷之緯度,惟太陽、太陰有之,而五星則未有及之者。今西曆之五星有交點、有緯行,亦如太陽太陰之詳明,是則中歷缺陷之大端,得西法以補其未備矣。夫於中法之同,亦既有以明其所以然之故,而於中法之未備者,又有以補其缺,於是吾之積候者,得彼說而益信,而彼說之若難信者,亦因吾之積候而有以知其不誣,雖聖人復起,亦在所兼收而並取矣。」


  

五十年十月,上諭大學士等:「天文曆法,朕素留心,西法大端不誤,但分刻度數之間,積久不能無差。今年夏至,欽天監奏午正三刻,朕細測日景,是午初三刻九分。此時稍有舛錯,恐數十年後所差愈甚。猶之錢糧,微塵秒忽,雖屬無幾,而總計之,便積少成多,此事實有證驗,非比書生論說可以虛詞塞責也。」又諭禮部考取效力算法人員,臨軒親試,取顧琮等四十二人。五十一年五月,駕幸避暑山莊,徵梅文鼎之孫梅★成詣行在。先是命蘇州府教授陳厚耀,欽天監五官正何君錫之子何國柱、國宗,官學生明安圖,原任欽天監監副成德,皆扈從侍直,上親臨提命,許其問難如師弟子。及徵★成至,奏對稱旨,遂與厚耀等同直內廷。五十二年五月,修律呂、算法諸書,以誠親王允祉、皇十五子允烜、皇十六子允祿充承旨纂修,何國宗、梅★成充彙編,陳厚耀、魏廷珍、王蘭生、方苞等充分校。所纂之書,每日進呈,上親加改正焉。

五十三年四月,諭誠親王允祉等:「古歷規模甚好,但其數目歲久不合,今修書宜依古歷規模,用今之數目算之。」十月,又諭:「北極高度、黃赤距度最為緊要,著於澹寧居後逐日測量。」乃制象限儀,儀徑五尺,範銅為之,晝測日度,夜測勾陳帝星。又制中表、正表、倒表各二,俱高四尺,中表測日中心,正表、倒表測日上下邊之景。惟六表所得日景尾數多參差不合。海★成言:「表高景澹,尾數難真,自古患之。昔郭守敬為銅表,端挾二龍,舉橫樑至四十尺,因其景虛澹,創為景符以取實影。其制以銅葉博二寸,長加博之二,中穿一竅若針芥然,以方木為趺,一端設機軸,令可開闔。稽其一端,使其針斜倚,北高南下,往來遷就於虛影之中。竅達日光,僅如黍米,隱然見橫樑於其中。」乃仿元史郭守敬製造景符六,如法用之,影尾數始毫末不爽。測得申昜春園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比京師觀象台高四分三十秒,黃赤大距二十三度二十九分,比舊測減二分雲。十一月,誠親王允祉等言:「郭守敬造授時術,遣人二十七處分測,故能密合。今除申昜春園及觀象台逐日測驗外,如福建、廣東、雲南、四川、陝西、河南、江南、浙江八省,於裡差尤為較著,請遣人逐日測量,得其真數,庶幾東西南北里差及日天半徑,皆有實據。」從之。

五十八年二月,以推算人不敷用,敕禮部錄送蒙養齋考試,取傅明安等二十八人,命在修書處行走。六十年,禦製算法書成,賜名數理精藴。諭:「此書賜梅文鼎一部,命悉心校對。」遣其孫梅★成賫書賜之。六十一年六月,曆書稿成,並律呂、算法,共為律歷淵源一百卷:一曰歷象考成上、下編,一曰律呂精義上、下編,續編,一曰數理精藴上、下編。雍正元年,頒歷象考成於欽天監,是為康熙甲子元法。自雍正四年為始,造時憲書一遵歷象考成之法。又議準其禦製之書,無庸欽天監治理,其治曆法之西洋人授為監正。八年六月,監正明安圖言:「日月行度,積久漸差,法須旋改,始能密合。臣等遵禦製歷象考成推算時憲,據監正戴進賢、監副徐懋德推測,覺有微差。於本月初一日日食,臣等公同測驗,實測與推算分數不合,乞敕下戴進賢、徐懋德詳加校定修理。」從之。十年四月,修日躔、月離表成。

乾隆二年四月,協辦吏部尚書事顧琮言:「世宗皇帝允監臣言,請纂修日躔、月離二表,以推日月交合,★交宮過度,晦朔弦望,晝夜永短,以及淩犯,共三十九頁,續於歷象考成諸表之末。查造此表者,監正西洋人戴進賢;能用此表者,監副西洋人徐懋德與五官正明安圖。擬令戴進賢為總裁,徐懋德、明安圖為副總裁,盡心考驗,增補圖說。歷象考成內倘有酌改之處,亦令其悉心改正。」敕:「即著顧琮專管。」五月,琮復言:「乞命梅★成為總裁,何國宗協同總裁。」從之。十一月,命莊親王允祿為總理。


  
三年四月,莊親王允祿等言:「歷象考成一書,其數惟黃赤大距減少二分,餘皆仍新法算書西人第穀之舊。康熙中西人有噶西尼、法蘭德等,發第穀未盡之義,其大端有三:其一謂太陽地半徑差,舊定為三分,今測祗有十秒;其一謂清蒙氣差,舊定地平上為三十四分,高四十五度,祗有五秒,今測地平上止三十二分,高四十五度,尚有五十九秒;其一謂日月五星之本天非平圓,皆為橢圓,兩端徑長,兩腰徑短。以是三者,經緯度俱有微差。戴進賢等習知其說,因未經徵驗,不敢遽以為是。雍正八年六月朔日食,舊法推得九分二十二秒,今法推得八分十秒,驗諸實測,今法為近。故奏準重修日躔、月離新表二差,以續於歷象考成之後。臣等奉命增修表解圖說,以日躔新表推算,春分比前遲十三刻許,秋分比前早九刻許,冬夏至皆遲二刻許。然以測午正日高,惟冬至比前高二分餘,夏至秋分僅差二三十秒。蓋測量在地面,而推算則以地心,今所定地半徑差與蒙氣差皆與前不同,故推算每差數刻,而測量終不甚相遠也。至其立法以本天為隋圓,雖推算較繁,而損益舊數以合天行,頗為新巧。臣等闡明理數,著日躔九篇並表數,乞親加裁定,附歷象考成之後,顏曰禦製後編。凡前書已發明者,不復贅述。」報聞。七年,莊親王允祿等奏進日躔、月離、交宮共書十捲,是為雍正癸卯元法。

九年十月,監正戴進賢等言:「靈台儀象志原載星辰約七十年差一度,為時已久,宜改定。康熙十三年修志之時,黃赤大距與今測不同,所列諸表,當逐一增修。三垣二十八宿以及諸星,今昔多寡不同,亦應釐訂。」敕莊親王、鄂爾泰、張照議奏。十一月,議準仍以三人兼管。是年更定羅★、計都名目,又增入紫★為四餘。十七年,莊親王允祿等言儀象志所載之星,多不順序,今依次改正,共成書三十捲,賜名儀象考成。是月莊親王等復奏改正恆星經緯度表,並更定二十八宿值日觜參之前後。敕大學士會同九卿議奏。十二月,大學士傅恆等言:「請以乾隆十九年為始,時憲書之值宿,改觜前參後。」從之。既而欽天監又以推算土星有差減平行三十分,自乾隆以後至道光初,交食分秒漸與原推不合。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