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治通鑑 下 - 543 / 862
中國古代史類 / 司馬光 / 本書目錄
  

資治通鑑 下

第543頁 / 共862頁。

 大小:

 第543頁

朗讀:

以衡山道士劉玄靜為銀青光祿大夫、崇玄館學士,賜號廣成先生,為之治崇玄館,置吏鑄印。玄靜固辭,乞還山,許之。

李德裕秉政日久,好徇愛憎,人多怨之。自杜悰、崔鉉罷相,宦官左右言其太專,上亦不悅。給事中韋弘質上疏,言宰相權重,不應更領三司錢谷。德裕奏稱:「制置職業,人主之柄。弘質受人教導,所謂賤人圖柄臣,非所宜言。」十二月,弘質坐貶官,由是眾怒愈甚。


  

上自秋冬以來,覺有疾,而道士以為換骨。上秘其事,外人但怪上希復遊獵,宰相奏事者亦不敢久留。詔罷來年正旦朝會。

吐蕃論恐熱復糾合諸部擊尚婢婢,婢婢遣厖結藏將兵五千拒之,恐熱大敗,與數十騎遁去。婢婢傳檄河、湟,數恐熱殘虐之罪,曰:「汝輩本唐人,吐蕃無主,則相與歸唐,毋為恐熱所獵如狐兔也!」於是諸部從恐熱者稍稍引去。

是歲,天下戶四百九十五萬五千一百五十一。

朝廷雖為黨項置使,黨項侵盜不已,攻陷邠、寧、鹽州界城堡,屯叱利寨。宰相請遣使宣慰,上決意討之。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下會昌六年(丙寅,公元八四六年)

春,二月,庚辰,以夏州節度使米暨為東北道招討黨項使。

上疾久未平,以為漢火德,改「洛」為「雒」。唐土德,不可以王氣勝君名。三月,下詔改名炎。上自正月乙卯不視朝,宰相請見,不許。中外憂懼。

初,憲宗納李錡妾鄭氏,生光王怡。怡幼時,宮中皆以為不慧,太和以後,益自韜匿,群居游處,未嘗發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誘其言以為戲笑,號曰光叔。上性豪邁,尤所不禮。及上疾篤,日不能言。諸宦官密於禁中定策,辛酉,下詔稱:「皇子沖幼,須選賢德,光王怡可立為皇太叔,更名忱,應軍國政事令權句當。」太叔見百官,哀戚滿容;裁決庶務,咸當於理,人始知有隱德焉。

甲子,上崩。以李德裕攝塚宰。丁卯,宣宗即位。宣宗素惡李德裕之專,即位之日,德裕奉冊。既罷,謂左右曰:「適近我者非太尉邪?每顧我,使我毛髮灑淅。」夏,四月,辛未朔,上始聽政。

尊母鄭氏為皇太后。

壬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同平章事,充荊南節度使。德裕秉權日久,位重有功,眾不謂其遽罷,聞之莫不驚駭。甲戌,貶工部尚書、判鹽鐵轉運使薛元賞為忠州刺史,弟京兆少尹、權知府事元龜為崖州司戶,皆德裕之黨也。

杖殺道士趙歸真等數人,流羅浮山人軒轅集於嶺南。五月,乙巳,赦天下。上京兩街先聽留兩寺外,更各增置八寺;僧、尼依前隷功德使,不隷主客,所度僧、尼仍令祠部給牒。

以翰林學士、兵部侍郎白敏中同平章事。

辛酉,立皇子溫為鄆王,氵美為雍王,涇為雅王,滋為夔王,沂為慶王。

六月,禮儀使奏「請復代宗神主于太廟,以敬宗、文宗、武宗同為一代,于廟東增置兩室,為九代十一室。」從之。秋,七月,壬寅,淮南節度使李紳薨。


  
回鶻烏介可汗之眾稍稍降散及凍餒死,所餘不及三千人。國相逸隱啜殺烏介於金山,立其弟特勒捻為可汗。

八月,壬申,葬至道昭肅孝皇帝于端陵,廟號武宗。初,武宗疾困,顧王才人曰:「我死,汝當如何?」對曰:「願從陛下于九泉!」武宗以巾授之。武宗崩,才人即縊。上聞而矜之,贈貴妃,葬于端陵柏城之內。

以循州司馬牛僧孺為衡州長史,封州流人李宗閔為郴州司馬,恩州司馬崔珙為安州長史,潮州刺史楊嗣復為江州刺史,昭州刺史李珏為郴州刺史。僧孺等五相皆武宗所貶逐,至是,同日北遷。宗閔未離封州而卒。

九月,以刑南節度使郴德裕為東都留守,解平章事;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鄭肅同平章事,充荊南節度使。

以兵部侍郎、判度支盧商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商,翰之族孫也。

冊黠戛斯可汗使者以國喪未行,或以為僻遠小國,不足與之抗衡。回鶻未平,不應遽有建置。詔百官集議,事遂寢。

蠻寇安南,經略使裴元裕帥鄰道兵討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