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物種起源 - 76 / 166
生物學類 / 達爾文 / 本書目錄
  

物種起源

第76頁 / 共166頁。

 大小:

 第76頁

朗讀:

從琵琶嘴鴨的椽這種高度發達的構造(根據我從沙爾文先生[Mr.Salvin]送給我的標本和報告所知道的),僅就適于濾水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經由湍鴨(Merganettaarmata)的喙,並在某些方面經由鴛鴦(Aixsponsa)的喙,一直追蹤到普通家鴨的喙,其間並沒有任何大的間斷。家鴨喙內的櫛片比琵琶嘴鴨喙內的櫛片粗糙得多,並且牢固地附着在顎的兩側;在每側上大約只有五十枚,不向嘴邊下方突出。它們的頂端呈方形,並且鑲着透明堅硬組織的邊,好像是為了軋碎食物似的。下顎邊緣上橫生着無數細小而突出很少的突起綫。

作為一個濾水器來說,雖然這種喙比琵琶嘴鴨的喙差得多,然而每個人都知道,鴨經常用它濾水的。我從沙爾文先生那裡聽到,還有其他物種的柿片比家鴨的櫛片更不發達;但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把它當作濾水用的。


  

現在談一下同科的另一群。埃及鵝(Chenalopex)的喙與家鴨的喙極相類似;但是柿片沒有那麼多,那麼分明,而且向內突出也不那樣厲害;然而巴利特先生(Mr.E.Bartlett)告訴我說,這種鵝「和家鴨一樣,用它的嘴把水從喙角排出來」。但是它的主要食物是草,像家鵝那樣地咬吃它們。家鵝上顎的柿片比家鴨的粗糙得多,几乎混生在一起,每側約有二十七枚,末端形成齒狀的結節。

顎部也滿佈堅硬的圓形結節。下顎邊緣由牙齒形成鋸齒狀,比鴨喙的更突出,更粗糙,更鋭利。家鵝不用喙濾水,而完全用喙去撕裂或切斷草類,它的喙十分適于這種用途,能夠靠近根部把草切斷,其他任何動物几乎都不及它。另外還有一些鵝種,我聽到巴利特先生說,它們的櫛片比家鵝的還下發達。

由此我們看到,生有像家鵝椽那樣的喙、而且僅供咬草之用的鴨科的一個成員,或者甚至生有柿片較不發達的喙的一個成員,由於微小的變異,大概會變成為像埃及鵝那樣的物種的,——由此更演變成像家鴨那樣的物種,——最後再演變成像琵琶嘴鴨那樣的物種,而生有一個差不多完全適于濾水的喙;因為這種鳥除去使用喙部的帶鈎先端外,並不使用喙的任何其他部分以捉取堅硬的食物和撕裂它們。我還可補充他說,鵝的喙也可以由微小的變異變成為生有突出的、向後彎曲的牙齒的喙,就像同科的一個成員秋沙鴨(Merganser)的喙那樣的,這種喙的使用目的大不相同,是用作捕捉活魚的。

再回頭來講一講鯨魚,無鬚鯨(Hyperoodonbidens)缺少有效狀態的真牙齒,但是據拉塞丕特(Lacepede)說,它的顎散亂地生有小形的、不等的角質粒點。所以假定某些原始的鯨魚類型在顎上生有這等相似的角質粒點,但排列得稍微整齊一些,並且像鵝喙上的結節一樣,用以幫助捉取和撕裂食物,並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就几乎不能否認這等粒點可以通過變異和自然選擇,演變成像埃及鵝那樣的十分發達的櫛片,這種櫛片是用以濾水和捉取食物的;然後又演變成像家鴨那樣的櫛片;這樣演變下去,一直到像琵琶嘴鴨那樣的專門當作濾水器用的構造良好的櫛片。從櫛片達到長吻鰛鯨鬚片的三分之二長這一個階段起,在現存鯨魚類中觀察到的級進變化可以把我們向前引導到格林蘭鯨魚的巨大須片上去。

這一系列中的每一步驟,就像鴨科不同現存成員的喙部級進變化那樣,對於在發展進程中其器官機能慢慢變化着的某些古代鯨魚都是有用的,對此毫無懷疑的餘地。我們必須記住,每一個鴨種都是處于劇烈的生存鬥爭之下的,並且它的身體的每一部分的構造一定要十分適應它的生活條件。

比目魚科(Pleuronectidra)以身體不對稱著稱。它們臥在一側,——多數物種臥在左側,有些臥在右側;與此相反的成魚也往往出現,下面,即臥着的那一側,最初一看,與普通魚類的腹面相類似:它是白色的,在許多方面不如上面那一側發達,側鰭也常常比較小。它的兩眼具有極其顯著的特徵;因為它們都生在頭部上側。在幼小的時候,它們本來分生在兩側,那時整個的身體是對稱的,兩側的顏色也是相同的。


  

不久之後,下側的眼睛開始沿著頭部慢慢地向上側移動;但並不是像從前想像的那樣是直接穿過頭骨的。顯然,除非下側的眼睛移到上側,當身體以習慣的姿勢臥在一側時,那只眼睛就沒有用處了。還有,這大概是因為下側的那一隻眼容易被沙底磨損的緣故。比目魚科那種扁平的和不對稱的構造極其適應它們的生活習性,這種情形,在若干物種如鰨(soles)、鰈(flounders)裡也極其普通,就是很好的說明。

由此得到的主要利益似乎在於可以防避敵害,而且容易在海底取食。然而希阿特說,本科中的不同成員可以「列為一個長系列的類型,這系列表示了它們的逐漸過渡,從孵化後在形狀上沒有多大改變的庸鰈(Hippog-lossuspinguis)起,一直到完全臥倒在一側的鰨為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