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羅馬帝國興亡史 - 312 / 319
西洋古代史類 / 吉本 / 本書目錄
  

羅馬帝國興亡史

第312頁 / 共319頁。

 大小:

 第312頁

朗讀:

西部的大分裂位於第伯河畔和羅訥河畔的這兩個敵對教堂之間展開了筆桿和刀劍兩方面的爭鬥:民政和宗教的社會秩序都遭到了破壞;羅馬人在那場災難中受盡了折磨,而這場災難之所以形成,他們自己可以說是罪魁禍首。他們過于狂妄自大,竟然自以為能夠使羅馬重新恢復作為宗教王國的首領地位,並依靠各民族的貢金和奉獻來解救自己的貧窮;但是法蘭西和西班牙的分離改變了來自朝聖者財源的流向;那擠在10年中進行一次的兩次五十歲節的收入也無法抵銷那一損失。由於分裂活動、外來軍事力量和民眾騷亂種種原因,烏爾班六世和他的三位繼承人常常被迫暫不住在梵蒂岡。科隆納和烏爾西尼之間仍然為殊死的宿怨進行着鬥爭:羅馬各區的騎手仍堅持享有一個共和國的特權並加以濫用:已曾組織起一支軍事力量的基督的代理人們用絞架、寶劍和匕手來懲治他們的叛亂行為;在一次友好集會上,竟有11位人民代表被惡毒地殺害並暴屍街頭。自從諾曼人羅伯特入侵以來,羅馬人一直進行着內部鬥爭而沒有外族干預的危險。但是,在這分裂的紛爭之中,一位別有用心的鄰人,那不勒斯國王拉狄斯勞斯,卻朝三暮四地支持與背叛教皇和人民。教皇曾稱他為gonBfaloiner,或教會的將軍,而人民在選擇他們的行政官時卻聽從他的選擇。在由陸路和水路對羅馬進行包圍中,他曾三度作為一位野蠻人征服者進入城門;他玷污聖壇、糟塌少女、搶劫商人、在聖彼得教堂虔誠禮拜,並在聖安吉羅城堡留下一支衛戍部隊。他的軍隊有時也很不幸,就因為三天的耽擱,他得以保住了性命和王冠:但接下去拉狄斯勞斯取得了勝利;現在也只有他的過早的死可以把這都城和這宗教城邦,從他那個野心勃勃的、已擁有羅馬國王的頭銜,或至少已擁有騎兵力的征服者手中拯救出來。

我並不打算在這裡寫下這次分裂的宗教史;但是作為這最後幾章主題的羅馬,和她的君主們的有爭議的繼承問題卻是密切相關的。


  

最初幾次有關基督教世界和平與聯合問題的爭議是由巴黎大學,由索邦學院的教師們所發起的,那裡的博學之士,至少在高盧教會中被尊為最完美的神學大師。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對糾纏不清的爭論起源和誰是誰非問題進行研究,而只是,作為一項彌補的措施,提出在羅馬和阿維尼翁的兩位自封者,在使敵對方紅衣主教具有參加一次合法選舉資格之後便同時退位;提出,如果這兩位競爭者中的任何一位把自己的利益置於共和國利益之上,那各民族便將收回對他的服從。在出現空位的時候,這些教會醫生力圖避免倉促抉擇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秘密會議的策略以及會議成員們的野心都拒絶聽從理智和懇求的呼聲;而且無論作出什麼樣的許諾,那些紅衣主教的誓言對那教皇卻並無絲毫約束力。

15年的時間裡,這座大學的和平計劃一直被兩個對立教皇的計謀、其追隨者的疑慮或熱情、那左右着查理六世神經錯亂病症的法蘭西派別鬥爭的風雲變化所迴避。最後,終於抱定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決心,一個包括名譽特大主教亞歷山大、2位大主教、5位主教、5位大寺院住持、3位騎士和12位博士的莊嚴的使團被派往阿維尼翁和羅馬教廷,以教會和國王的名義,請求自稱為本尼狄克十三世的彼得·德·盧納和自稱為格雷戈裡十二世的安格洛·科拉里奧的這兩個自封者退位。

為了維護羅馬的古老的榮譽,為了使他們的使命獲得成功,這些使節們請求與該城的行政官員們進行會談,並讓他們大為滿意地向他們明確宣稱,最忠誠的基督教國王並沒有想到要把那聖區,從他認為是聖彼得的真正的、正當的寶座所在地的,梵蒂岡遷移出去。

一位口才過人的羅馬人,以元老院和人民的名義,重申他們願意在完成教會的聯合方面合作的願望,慨嘆那長時期的分裂帶來的世俗與宗教兩方面的災難,並請求保護法蘭西不受那不勒斯國王的武力威脅。本尼狄克和格雷戈裡的回答都同樣說得頭頭是道,也同樣是一派謊言;而且,為了迴避退位問題,這敵對的雙方都按照一個相同的精神行事。他們同意必須進行一次會晤;但會晤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卻永遠也沒有辦法取得一致意見。

「如果一個前進,」格雷戈裡的一個僕人說,「另一個後退;那前一個動物看來是害怕陸地,後一個則是怕水的生物。這樣,在所剩無多的生命和權力中,這兩位年事已高的教士便會給基督教世界的和平和得救帶來危險。」基督教世界最後終於為他們的頑固和脾氣所激怒了;他們都被他們的紅衣主教所拋棄,而他們自己則作為朋友和同事結合在一起了;他們的反叛行為還得到了眾多高級教士和使節的會議的支持。以同樣公正的態度,比薩會議免去了羅馬和阿維尼翁教皇的職位;秘密會議一致同意選舉亞歷山大五世,他的空缺很快就由以同樣方式選出的最荒淫的約翰二十三世所補充。但是法蘭西和意大利的魯莽行為,不但沒有消除分裂,反而為聖彼得的寶座又增添了第三位覬覦者。於是,為了這些新的宗教會議和秘密會議問題又爭論不休起來,日耳曼、匈牙利和那不勒斯的三位國王追隨着格雷戈裡十二世:而本尼狄克十三世,他本人是西班牙人,為那個強大民族的信徒和愛國者所接受。比薩會議的冒失的議程得到了君士坦斯會議的糾正;西吉斯孟德皇帝,作為天主教會的擁護者或保護者,扮演了一個十分顯眼的角色;世俗和宗教成員的人數之多及其極大的重要性,看來似乎已可組成歐洲統一城邦了。


  
在三個教皇中,約翰二十三世是第一個犧牲品:他在逃跑後被作為俘虜抓了回來:對他的最嚴厲的指控被壓了下來,這位基督的代理人僅只被指控犯有海盜罪、謀殺罪、強姦罪、雞姦罪和亂倫罪;他在簽署了對自己的判決書之後便開始在監獄裡為自己一時冒失輕易越過阿爾卑斯山,大膽置身于一個自由城市的做法贖罪。僅限于裡米尼的狹小地區向他臣服的格雷戈裡十二世較為體面地下台了;他的使臣召開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他放棄了合法教皇的頭銜和權力。

為了粉碎本尼狄克十三世或他的追隨者的頑固性,這位皇帝親自從君士坦斯前往佩皮尼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那瓦爾和蘇格蘭的國王們達成了一個平等而體面的協議:在西班牙人的同意之下,本尼狄克被那次議會免職,但是這位無害的老人卻被孤單地留在一個城堡中,在那裡一天兩次將背叛他的事業的那些反叛王國驅逐出教會。在這般根除了分裂的餘毒之後,君士坦斯宗教會議採取緩慢而謹慎的步驟,選舉了羅馬的君主和教會的首領。在這一重大時刻,24人的紅衣主教團以新增加30名代表而得到加強;其中6人是從基督教世界的5個大民族中——意大利、日耳曼、法蘭西、西班牙和英吉利選出的:由於他們都希望選一位意大利人和一位羅馬人,外族人的干預漸趨于緩和;而奧托·科隆納的傳統的聲望和個人的才能使他得以成為秘密會議的成員。羅馬滿懷着喜悅和順從迎接了她的這個最高貴的兒子;這個宗教國家一直受到他的強有力的家族的保護;馬丁五世的登位則標志著教皇回歸梵蒂岡和建立梵蒂岡教權的新紀元。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