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松下幸之助傳 - 47 / 61
傳記類 / 布老虎 / 本書目錄
  

松下幸之助傳

第47頁 / 共61頁。

 大小:

 第47頁

朗讀:

為了防備由於業務擴大而產生的散漫,尤其是極其有害的驕傲情緒,松下告誡全體員工:「不管本公司將來有何等輝煌的發展,都絶對不要忘記我們是商人,我們是從業人員,我們是店員,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兢兢業業,熱忱服務,謙虛謹慎,無論如何不能背離這一基本原則。」

勇當大力士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不是一個封閉型的公司。在其改組的第二年,它又有了一個新的公司即第十個分公司:國民牌電燈泡株式會社。


  

如果說松下開發家用微型馬達是出於超前意識,那麼可以認為,他開發國民牌電燈泡則主要是以競爭哲學為基礎。

當時,日本市場上充斥的是松田電燈公司與外國廠商合作生產的松田牌電燈。而真正的日本國產燈泡無論是質量還是價格都不是其競爭對手,即使比其便宜一半也難以賣出去。

松下認為,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難道合資生產的松田電燈泡真是高不可攀嗎?他嚥不下這口氣。連單車電池燈那麼複雜的東西他都能在簡陋的條件下製作出來,如今人力、物力和財力都不缺,為什麼不能生產高質量的電燈泡去與之競爭呢?

不久,他的技術人員果然按照他的指示研製出了很不錯的電燈泡。

經過嚴格的測試之後,他決定立即投產進入市場,將價錢定得同松田燈泡一個樣:每隻0.36元。

可是,這種一廂情願的做法馬上遭到批發商與零售商的強烈反對。

他們說,松下的國民牌燈泡既無名氣,質量也比不上松田名牌,怎能定同樣的價錢呢?照這個價能賣得出去嗎?

為了消除這些人的顧慮,松下將他們請來,發表了著名的「相撲力士論」演說:“現在,為數眾多的電燈泡公司中,取得大力士資格的只有一家。

在這種情況下,燈泡業是難以發展的。這如同相撲場上只有一位大力士,沒有對手與之搏鬥、競爭,他的本事發揮不出來,觀眾看著也索然無味。

可是,若是場上有兩位勢均力敵的大力士,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因此,我請求諸位權且把我看作是參加相撲的大力士,即使我還是個新手,段位很低。我真心向諸位保證,我不會老獃在這個段位上,我一定會奮力拚搏,當個真正的相撲大力士,只是目前還需要諸位耐心扶植。」

松下的這通語言樸實、比喻生動的演講頓時博得熱烈的掌聲。更兼一向言而有信,經銷商們紛紛表示樂意推銷他的電燈泡。

就這樣,由於松下與銷售商的密切配合,特別是國民牌燈泡的質量不斷改進提高,價格也定得合理,很快就成了日本城鄉普遍歡迎的暢銷商品。

實業之道就在成立國民牌電燈泡株式會社這一年,大阪的廣播電台與青年學校聯合舉辦青年教育節日,邀請各界名流就自己的人生體驗發表廣播講話。松下幸之助作為電器界的代表受到了邀請,其演講題目為《談實業之道》。

儘管松下天天朝會時都要對員工訓話,在各種場合作即興演講也從不怯陣,但是廣播演講畢竟是第一回,心情與平時大不一樣。

這一天,他身穿熨得平平整整的禮服,乘車來到電台,可是一進播音室,馬上就熱得腦門直冒汗。時值炎熱的 7月,為了防止噪音干擾,電風扇擺在那裡也不能開;至于冷器設備,當時連這個名字都無人知道。

松下掏出手帕,一個勁地擦汗。不過,當播音員介紹完他的情況時,他已經完全平靜下來,開始以悠閒的口氣談了起來。

他說,當他十來歲當學徒時,大阪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車;自行車大都是進口貨,很少有人買得起;而電車和汽車是什麼樣子,誰也說不出來。


  

而現在,30年過去之後,人力車几乎絶了跡;單車進了千家萬戶,再不是奢侈品;大街上電車成了主要交通工具,汽車也越來越多了。

不僅交通運輸,其他各行各業都是這樣飛速發展。從事生產的人應當樹立雄心壯志,努力加速這種發展趨勢,這才是成功、繁榮之道。可以說,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越大,事業就越發展;否則,追求虛名浮利,即便輝煌一時,也無非是空中樓閣,最終會危害社會,危害自身。

他說,自來水筆過去是高檔商品,只有名門貴族、巨商富賈才買得起,用得起。可是現在,連流浪漢都可以隨意使用它。可見,要普及文化,必先發展生產不可。生產發展了,產品豐富了,價錢才會便宜,人們學習文化時也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松下還強調,實業界不能以賺錢為惟一目的,應當遵循「欲取先予」的信條,努力服務社會。照他的看法,這才是真正的「實業之道」。

松下的這次廣播講話既是他對社會發表的宣言,也是他第一個發展時期結束的標誌。因為不久之後,隨着日本侵華戰爭的正式打響,松下的歷史翻開了不光彩的一頁。

13戰爭年代19383月,日本議會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將生產、原料、資金、勞動力等等,統統納入軍需生產體制。松下為謀求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決定了協助軍需生產的方針,接受武器配件的訂單。

不過,在這場給千百萬人帶來災難的戰禍中,松下所創造的最大奇蹟是生產輪船與木板飛機。

電器師造輪船松下在民用品生產方面出人頭地,在軍用品製造上也不落後。大概是對此感到慚愧吧,他在其自傳中對這段經歷只是一筆帶過,而用大量的篇幅強調他如何在戰爭期間怎樣不忘民用品生產,如何保證產品質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