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鋭本河州忠烈、宣勇能結社買馬者,馬死則市補,官助其直。至道元年立。咸平以後選振武兵增之,老疾者以親屬代。景德二年詔:非親屬願代者聽。大中祥符五年,以其退兵為帶甲剩員。舊河東指揮三十一,陝西七。景祐、康定中,增為四十二。太原、代、並各三,汾五,嵐、石、岢嵐各二,晉、熙、慈、絳、澤、隰、憲、寧化、威勝、平定、火山各一,涇、原、鄜各二,秦、渭、環、邠、寧各一。
武清晉州騎兵。端拱二年,以其久在北鄙,有屯戍之勞,選勇悍者就升。指揮一。晉。
有馬勁勇咸平四年,選江東諸州兵立。慶歷中,分置第六、第七。總指揮七。太原二,代、嵐各一,磁三。
雲翼舊指揮三十三,景祐以後,增置二十三,分左、右廂,總五十六。真定、雄、瀛、深、趙、永寧各三,定、冀各六,保五,滄、北平、永靜、順安、保定各二,莫、邢、霸各一,廣信、安肅各四。
廳子本石州城立。景德元年,改徙營相州。慶歷初,升禁軍。指揮六。定一,相五。
萬捷開寶中,募趙、相、滄、冀州民立。大中祥符中,以驍武、雲騎退兵隷之。指揮七。相、冀、遼各二,滄一。
雲捷太平興國四年,選諸軍中應募子弟及教駿、借事、備征等有武干者立。大中祥符五年,以寧朔退兵隷之。指揮十二。尉氏、咸平、西京、北京、澶各二,汝、懷各一。
橫塞咸平三年,選諸軍威邊、騎射及在京借事立。指揮七。雍丘、咸平、考城、襄邑、寧陵各一,衛二。
員僚剩員直禁軍員僚以罪責降者充。此下至騎捷凡六軍,天聖後無。
清塞周立,指揮二。其一北蕃歸附之眾,營壽州;其一破淮南紫金山砦所得騎軍,營延州。宋初,選本軍子弟補其缺。太平興國三年,又得泉州、兩浙兵以益之。
飛捷本威虜軍、保州、易州靜塞兵、定州廳子軍立。淳化元年,詔赴闕揀閲,以靜塞為三等,廳子為一等,改今名。指揮四。
驍駿本壽州咸聖軍,咸平三年改。指揮一。
揀中夏州廳子本夏州家戶。淳化五年,河西行營都部署李繼隆遣部送京師立,指揮一。
騎捷本雍州強人指揮,咸平三年改。分營瀛、莫。指揮四。
武騎指揮一十一。京師、雍丘各一,尉氏三,陳留、考城、咸平、鄭各一,西京二。此下至有馬雄略凡十二軍。《三朝志》無。
驍騎指揮一,太原。
無敵河北沿邊廂兵,慶歷二年升禁軍。總指揮六。定、北平各二,安肅、廣信各一。
忠鋭廣信廂兵有馬者,慶歷二年升禁軍。指揮一。
威邊諸州廂兵,惟保州教戰射,隷巡檢司。慶歷初,升禁軍。指揮二。定、保各一。
飛騎麟州廂兵,慶歷初,升禁軍。指揮二。
威遠府州廂兵,本胡騎之精鋭,慶歷初,升禁軍。指揮二。
克戎并州廂軍有馬者,康定中,升禁軍。指揮一。
有馬安塞慶州廂軍,慶歷中,升禁軍。指揮一。
蕃落陝西沿邊廂兵有馬者,天禧後,升禁軍,極邊城砦悉置。至慶歷中,總指揮八十三。環五,延、慶各四,秦並外砦十七,原、渭並外砦各十二,德順並外砦十二,鳳翔、涇並外砦、儀、保安各二,隴外一。
并州騎射諸道廂軍惟并州路有馬備征役,慶歷五年升禁軍。指揮一。
有馬雄略至和二年置,指揮三。廣、桂、邕各一。
步軍
神衛晉曰奉國軍,周改虎捷。建隆二年,揀閲諸州所募禁軍增補。乾德三年,西川行營都部署王全斌偽署感化、耀武等軍平寇者功,請備禁旅,詔併為虎捷。太平興國二年改。舊水虎翼即軍中鰼水戰者,是歲改為神衛水軍,又于剩員中選可備征役者立為揀中神衛。大中祥符後,剩員又有帶甲、看倉草場、看船之名,凡四等,皆選本軍年多者補。宋初,指揮四十六,仁宗後,止存指揮三十一。京師。
步武本鄉軍選充神勇、宣武,雍熙三年,揀其次等者立。慶歷中,增指揮六。陳。
虎翼宋初,號雄武弩手。太平興國二年,選壯勇者為上鐵林,其次為下鐵林。雍熙四年,改為左、右廂,各三軍。咸平五年,以威虎軍來隷。景德三年,選效順兵補其缺。大中祥符五年,擇本軍善水戰者為上虎翼,六,年又選江、淮鰼水卒於金明池按試戰棹,立為虎翼軍。江、浙、淮南諸州,亦準此選置。七年,改為虎翼水軍。舊指揮七十五,慶歷中,增置二十一,總九十六。京師九十並水軍一,襄邑、東明、單各一,長葛一。
奉節乾德三年平蜀,得其兵立為奉議,後改今名。景德三年,又選立上奉節。指揮五,京師。
武衛太平興國中,募河北諸州兵立。舊指揮十六,慶歷中,河北增置為指揮六十七。南京、真定、淄各四,北京、澶、相、邢、懷、趙、棣、洺、德、祁、通利、乾寧、廣濟各一,青五,鄆、徐、兗、曹、濮、沂、濟、單、萊、濰、登、淮陽、瀛、博各二,齊、密、滄各三。
雄武並雄武弩手、床子弩雄武、揀中雄武、飛山雄武、揀中歸明雄武,總指揮三十四。京師十三,太原、尉氏、南京、鄭、汝、寧陵各二,咸平、東明、雍丘、襄邑、許、曹、廣濟、谷熟、長葛各一。
川效忠太平興四三年,選諸州廂兵歸京師者立。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部送京師者產為川效忠。景德元年,以德清廂軍及威遠兵增之。舊指揮二十八,後減為七。南京六,寧陵一。
效順宋初,征潞州,以降卒立。指揮一。襄邑。
雄勝開寶中,以剩員立。太平興國中,選入上鐵林,余如故。又有雄勝剩員。指揮三。峽、冀、濟各一。
揀中雄勇開寶中立,以常寧雄勇、效順等軍剩員中選其強者立為揀中。大中祥符二年,又選歸遠軍為新立。舊指揮四,後損為一。襄邑。
懷勇開寶四年,揀蜀兵之在京師者立,指揮三。雍丘二,陳一。
威寧淳化中,部送西川賊帥五小波脅從之兵歸京師立。咸平元年,又以散員直增補。指揮一。許。
飛虎本虎翼、廣武兵屯西川無家屬者,太平興國中,歸京師。指揮三。陳留二,咸平一。
懷順本淮南兵,舊號懷德。建隆二年改。指揮一。霸。
歸聖開寶七年,以李從善所領兵及水軍立。八年,平江南,又以其降兵增補,指揮一。雍丘。
順聖太平興國中,部送兩浙兵歸京師立。指揮一。鞏。
懷恩乾德三年,平蜀,得其軍立。指揮三。荊南二,鄂一。
揀中懷愛本蜀兵,與懷恩同立,又拔精鋭者為揀中。淳化四年,又選川峽威棹、克寧兵次等者立為牽船,以給河漕之役。舊指揮三,後損為一。寧陵。
勇捷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諸州庫兵補左廂,廣濟、開山兵補右廂。指揮二十六。襄邑、北京、澶、陳、壽、汝、曹、宿各二,咸平、西京、南京、亳、寧、洪、河陰、鞏、長葛、韋城各一。
威武太平興國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廂,以江南歸化兵補左廂,兩浙順化兵補右廂。大中祥符五年,又立下威武。共指揮十三。西京、河陽、鄭、鄆、澶、滑、濮、通利、鞏、河陰、永城各一,曹二。
靜戎弩手選江南歸化兵及諸州廂兵壯實者立。指揮四。河陽、澶、衛、通利各一。
平塞弩手本兩浙順化軍,揀其強壯立為弩手,又以江、浙逋負官物隷窯務徒役者為揀中平塞。指揮四。咸平、亳、河陽、白波各一。
新立弩手本勁勇兵,太平興國中,選其善弩者立。指揮一。廣濟。
忠勇咸平五年,以易州兵能禽賊者立。指揮一。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