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酉,呂文福、夏貴上戰功,詔貴官兩轉,文福帶行閣職。丁未,詔:「沿江、湖南、江西、湖廣、兩浙制帥漕司及許浦水軍司,共造輕捷戰船千艘,置游擊軍壯士三萬人,分備捍禦。」戊申,日生赤黃背氣。辛亥,詔董槐赴闕。丁巳,淮東制置使李曾伯辭免煥章閣學士,從之。
六月甲申,祈雨。丙戌,工部侍郎徐元傑暴卒,贈四秩。置詔獄。
秋七月癸巳朔,日有食之。旱。辛丑,鎮江、常州亢旱,詔監司、守臣及沿江諸郡安集流民。甲辰,祈雨。乙卯,詔給徐元傑、劉漢弼官田五百畝、緡錢五千恤其家。丁巳,京湖制司言總制亢國用師眾戰裕州拐河,戰黑山,戰大神山,皆有勞效。詔國用官兩轉,李山等四十七人官一轉。呂文德言與大元兵戰五河隘口,又戰于濠州,大元兵還。詔文德屯駐諸軍戰守將士,推恩有差。
八月庚辰,范鐘再乞歸田,不允。
九月甲辰,京湖制置司言:「劉整等率精鋭,以雲梯四面登鎮平縣城,入城巷戰,焚城中倉庫、糗糧、器甲,路將武勝等四人死之;略廣陽,焚列屯、砦柵、廬舍凡二十餘所;還抵靈山,又力戰有功。」詔整官兩轉,同行蔡貴等二百二十人各官一轉。辛亥,祀明堂,奉太祖、太宗、寧宗並侑。大赦。冬十一月乙未,鄭清之乞歸田,不允。丙申,詔師彌典伺屬籍,職事修舉,授太傅,加食邑,依前判大宗正事、嗣秀王。壬子,詔:大元兵入蜀,權成都府馮有碩、權漢州王驤、權成都縣楊兌、權資州劉永、權潼川府魏靄死於官守,其各贈官三轉,仍官其一子。癸丑,詔將領關貴、統制白傅才率眾復洋州,還遇大元兵交戰,將士百五十三人皆陣沒,已祔饗閔忠廟,贍恤其家。關貴、白傅才各贈承節郎,官其一子進勇副尉。
十二月甲戌,詔壽春守臣劉雄飛等以大元兵圍城捍禦有功,雄飛及呂文福、林子崈等十一人各官三轉,劉用等補轉官資有差。己卯,以游似為右丞相兼樞密使,鄭清之為少師、奉國軍節度使,依前醴泉觀使兼侍讀,仍奉朝請,賜玉帶及賜第行在。兄與歡換授安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萬壽觀使,仍奉朝請;弟嗣沂王貴謙、嗣榮王與芮並加授少保。以趙葵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李性傳同知樞密院事,陳韡兼參知政事。壬午,太史奏來歲正旦日當食,詔以是月二十一日避殿減膳,命百司講行闕政,凡可以消弭災變者,直言毋隱。
六年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置國用所,命趙與[B
170]為提領官。
二月戊辰,范鐘再乞歸田裡,詔官三轉,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己巳,范鐘再辭,詔提舉洞霄宮,任便居住。庚午,以劉雄飛知壽春府、節制屯田軍馬。
三月癸巳,日暈周匝,珥氣。
夏四月辛酉,太白晝見。壬戌,太陰犯太白。甲戌,以丘岳兼兩淮屯田副使,賈似道兼蘄、黃屯田副使。丁丑,日暈周匝。戊寅,詔朱熹門人胡安之、呂燾、蔡模並迪功郎、本州州學教授。給札錄其著述,並條具所欲言者以聞。閏四月辛卯,李曾伯以台諫論,詔落職予祠,尋罷祠祿。戊戌,呂文德言:「今春北兵攻兩淮,統制汪懷忠等逆戰趙家園,拔還俘獲人民;路鈐夏貴,知州王成、倪政等帥舟師援安豐軍,所至數戰,將士陣亡者眾。」詔倪政贈官三轉,官一子承信郎;許通、夏珪、孫才江德仙各贈官兩轉,官其一子下班祗應,給緡錢恤其家;余立功將士恩賞有差。」辛丑,月暈五重。癸卯,余玠言:北兵分四道入蜀,將士捍禦有功者,輒以便宜推賞,具立功等第補轉官資以聞。詔從之。
五月庚申,詔賈似道措置淮西山砦城築。壬戌,太白犯權星。己卯,詔諸鎮募兵、造舟、置馬,帥臣其務獎激將士,以嚴邊防。
六月甲午,保信軍節度使希丞薨。丙午,祈雨。壬子,以陳韡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乙卯,台臣言李鳴復、劉伯正進則害善類,退則蠹州裡。詔鳴復落職罷宮觀,伯正削一秩。
秋七月壬戌,泉州歲饑,其民謝應瑞非因有司勸分,自出私錢四十餘萬,糴米以振鄉井,所全活甚眾。詔補進義校尉。丁卯,太陰犯鬥。己巳,呂文德言:「北兵圍壽春城,州師至黃家穴,總管孫琦、呂文信、夏貴等戰龍堽有功。」詔文德官一轉,余依等第轉補;其陣沒董先等二十二人、傷者四百三十七人,贈恤恩賞有差。癸酉,有流星出自室,大如太白。
八月辛卯,太陰犯房。己酉,賜文士劉克莊進士出身,以為秘書少監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壬子,太白晝見。癸丑,以劉克莊兼崇政殿說書。樞密院言:「前知普州何叔丁、簽書判官楊仁舉,淳祐元年冬北兵攻城,兩家二十餘人死於難,叔丁孫嗣祖、仁舉幼子肖翁被俘逃歸。」詔叔丁等贈官恤後有差。
九月甲子,有流星出於鬥,大如太白。戊辰,以賈似道為敷文閣直學士、京湖制置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應使。太白晝見。癸酉,孟珙薨,贈少師。
冬十月己丑,少保、嗣榮王與芮之子賜名孟啟,授貴州刺史。乙未,填星、歲星、熒惑合于亢。己酉,太白入氐。
十一月癸亥,歲星入氐。甲戌,右丞相游似五請歸田裡,詔不允。辛巳,詔:「北兵入蜀,前四川制置使陳隆之閤家數百口罹害,死不易節,其特賜徽猷閣待制,官其二子,賜謚立廟。死事史季儉、楊戡子各賜官兩轉,官一子。」十二月乙未,詔史嵩之依所乞守金紫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永國公致仕。台諫論史嵩之無父無君,醜聲穢行,律以無將之法,罪有餘誅,乞寢宮祠,削官遠竄。
七年春正月乙卯朔,詔:「間者絀逐非才,收召眾正,史嵩之已令致事,示不復用。咨爾二三大臣,其一乃心,務舉實政,以輯寧我邦家。若辭浮于實,玩愒歲月,朕何賴焉。」建資善堂,授孟啟宜州觀察使,就內小學。
二月庚寅,詔:「淮安主簿周子鎔,久俘于北,數遣蠟書諜報邊事,今遂生還,可改朝奉郎,優與升擢。」己亥,貴妃賈氏薨。戊申,日暈周匝。壬子,詔改潛邸為龍翔宮。
三月庚午,祈雨。
夏四月丁亥,填星犯亢。庚子,以王伯大簽書樞密院事,吳潛同簽書樞密院事。辛丑,以鄭清之為太傅、右丞相兼樞密使,封越國公;游似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趙葵為樞密使兼參知政事,督視江淮、京西、湖北軍馬;陳韡知樞密院事、湖南安撫大使、知潭州。甲辰,趙葵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江東安撫使,應軍行調度並聽便宜行事;趙希塈禮部尚書、督視行府參贊軍事。庚戌,出緡錢千萬、銀十五萬兩、祠牒千、絹萬,並戶部銀五千萬兩,付督視行府趙葵調用。
五月甲寅,寧淮軍統制張忠戍浮山,手搏北將,俱溺水死,贈武略大夫,官一子承信郎,緡錢五千給其家。祈雨。壬申,以吳潛兼權參知政事。乙亥,禦集英殿策士,詔求直言弭旱。
六月癸巳,賜禮部進士張淵微以下五百二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丙申,以旱,避殿減膳。詔中外臣僚士民直陳過失,毋有所諱。戊申,詔:「旱勢未釋,兩淮、襄、蜀及江、閩內地,曾經兵州縣,遣骼暴露,感傷和氣,所屬有司收瘞之。」秋七月己未,太陰犯心。乙丑,吳潛罷。丁卯,以別之傑參知政事,鄭寀同簽書樞密院事。己卯,吳潛依舊端明殿學士、知福州、福建安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