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太元十三年卒,追贈右將軍。追論平閻震功,進爵作塘侯。第五子誕嗣。誕長兄洪,襄城太守。洪弟振。
振字道全。少果鋭,而無行。玄為荊州,以振為揚武將軍、淮南太守。轉江夏相,以凶橫見黜。及玄之敗也,桓謙匿于沮中,振逃于華容之沮中。玄先令將軍王稚徽戍巴陵,稚徽遣人報振云:「桓欽已克京邑,馮稚等復平尋陽,劉毅諸軍並敗於中路。」振大喜。時安帝在江陵,振乃聚黨數十人襲江陵。比至城,有眾二百。謙亦聚眾而出,遂陷江陵,迎帝於行宮。振聞桓升死,大怒,將肆逆于帝,謙苦禁之,乃止。遂命群臣,辭以楚祚不終,百姓之心復歸於晉,更奉進璽綬,以琅邪王領徐州刺史,振為都督八州、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帝侍禦左右,皆振之腹心,既而嘆曰:「公昔早不用我,遂致此敗。若使公在,我為前鋒,天下不足定。今獨作此,安歸乎!」遂肆意酒色,暴虐無道,多所殘害。
振營于江津。南陽太守魯宗之自襄陽破振將溫楷于柞溪,進屯紀南。振聞楷敗,留其將馮該守營,自率眾與宗之大戰。振勇冠三軍,眾莫能禦,宗之敗績。振追奔,遇宗之單騎于道,弗之識也,乃問宗之所在。紿曰:「已前走矣。」宗之於是自後而退。尋而劉毅等破馮該,平江陵。振聞該敗,眾潰而走。後與該子宏出自溳城,復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奔襄陽,振自號荊州刺史。建威將軍劉懷肅率寧遠將軍索邈,與振戰于沙橋。振兵雖少,左右皆力戰,每一合,振輒瞋目奮擊,眾莫敢當。振時醉,且中流矢,廣武將軍唐興臨陣斬之。
石秀,幼有令名,風韻秀徹,博涉君書尤善《老》《莊》。常獨處一室,簡于應接,時人方之庾純。甚為簡文帝所重。豁為荊州,請為鷹揚將軍、竟陵太守,非其好也。尋代叔父沖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領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居尋陽。性放曠,常弋釣林澤,不以榮爵嬰心。善騎射,發則命中。嘗從沖獵,登九井山,徒旅甚盛,觀者傾坐,石秀未嘗屬目,止嘯詠而已。謝安嘗訪以世務,默然不答,安甚怪之。他日,安以語其從弟嗣,嗣以問之,石秀曰:「世事此公所諳,吾又何言哉!」在州五年,以疾去職。年四十三卒於家,朝野悼惜之。追贈後將軍,後改贈太常。子稚玉嗣。玄之篡也,以石秀一門之令,封稚玉為臨沅王。
石民,弱冠知名,衛將軍謝安引為參軍。叔父衝上疏,版督荊江豫三州之十郡軍事、振武將軍,領襄城太守,戍夏口,與石虔攻苻堅荊州刺史梁成等於竟陵。明年,又與隨郡太守夏侯澄之破苻堅將慕容垂、姜成等於漳口。復領譙國內史、梁郡太守。沖薨,詔以石民監;荊州軍事、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桓氏世蒞荊土,石民兼以才望,甚為人情所仰。
初,沖遣竟陵太守趙統伐襄陽。至是,石民復遣兵助之。尋而苻堅敗於淮肥,石民遣南陽太守高茂衙山陵。時堅雖破敗,而慕容垂等復盛。石民遣將軍晏謙伐弘農,賊東中郎將慕容夔降之。始置湖陝二戍。獲關中擔幢伎,以充太樂。時苻堅子丕僭號于河北,謀襲洛陽。石民遣將軍馮該討之,臨隈斬丕,及其左仆射王孚、吏部尚書苟操等,傳首京都。而丁零翟遼復侵逼山陵,石民使河南太守馮遵討之。時乞活黃淮自稱并州刺史,與遼共攻長社,眾數千人。石民復遣南平太守郭銓、松滋太守王遐之擊淮,斬之,遼走河北。以前後功,進左將軍。卒,無子。
石生,隆安中以司徒左長史遷侍中,歷驃騎、太傅長史。會稽世子元顯將伐桓玄,石生馳書報玄,玄甚德之。及玄用事,以為前將軍、江州刺史。尋卒於官。
石綏,元顯時為司徒左長史。玄用事,拜黃門郎、左衛將軍。玄敗,石綏走江西涂中,聚眾攻歷陽,後為梁州刺史傅歆之所殺。
石康,偏為玄所親愛,玄為荊州,以為振威將軍。累遷荊州刺史。討庾仄功,封武陵王,事具玄傳。
秘字穆子。少有才氣,不倫于俗。初拜秘書郎,兄溫抑而不用。久之,為輔國將軍、宣城內史。時梁州刺史司馬勛叛入蜀,秘以本官監梁益二州征討軍事、假節。勛平,還郡。後為散騎常侍,徙中領軍。孝武帝初即位,妖賊盧竦入宮,秘與左衛將軍殷康俱入擊之。溫入朝,竊考竦事,收尚書陸始等,罹罪者甚眾。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憤憤有不平之色。溫疾篤,秘與溫子熙、濟等謀共廢沖。沖密知之,不敢入。頃溫氣絶,先遣力士拘錄熙、濟,而後臨喪。秘於是廢棄,遂居于墓所,放志田園,好遊山水。後起為散騎常侍,凡三表自陳。詔曰:「秘受遇先朝。是以延之。而頻有讓表,以棲尚告誠,兼有疾疢,省用增嘆。可順其所執。」秘素輕沖,沖時貴盛,秘恥常侍位卑,故不應朝命,與謝安書及詩十首,辭理可觀,其文多引簡文帝之眄遇。先沖卒。長子蔚,官至散騎常侍、游擊將軍。玄篡,以為醴陵王。
沖字幼子,溫諸弟中最淹識,有武干,溫甚器之。弱冠,太宰、武陵王晞闢,不就。除鷹揚將軍、鎮蠻護軍、西陽太守。從溫征伐有功,遷督荊州之南陽襄陽新野義陽順陽雍州之京兆揚州之義成七郡軍事、寧朔將軍、義成新野二郡太守,鎮襄陽。又從溫破姚襄。及虜周成,進號征虜將軍,賜爵豐城公。尋遷振威將軍、江州刺史、領鎮蠻護軍、西陽譙二郡太守。溫之破姚襄也,獲襄將張駿、楊凝等,徙于尋陽。沖在江陵,未及之職,而駿率其徒五百人殺江州督護趙毗,掠武昌府庫,將妻子北叛。沖遣將討獲之,遽還所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