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士蓄一鏡一硯,皆可寶。硯圓首斧形,色正青,背有卻月金文,甚能克墨而宜筆,蓋唐以前物也。鏡則古矣,其背文不可識。家有鏡,正類是,其銘曰:「漢有善銅出白陽,取為鏡,清如明,左龍右虎亻甫之。」以銘文考之,則此鏡乃漢物也耶?吾嘗以示蘇子容。子容以博學名世,曰:「此鏡以前皆作此,蓋禹鼎象物之遺法也。白陽,今無此地名。楚有白公,取南陽白水為邑,白陽豈白水乎?漢人『而』、『如』通用。」皆子容雲。鏡心微凸,鏡面小而直,學道者謂是聚神鏡也。丙子十二月,初一日書。
【雜書琴事十首·家藏雷琴(贈陳季常)】
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付紋,其上池銘云:「開元十年造,雅州靈關村。」其下池銘云:「雷家記八日合。」不曉其「八日合」為何等語也?其岳不容指,而弦不先攵,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求其法不可得,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琴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薤葉然,聲欲出而隘,徘回不去,乃有餘韻,此最不傳之妙。
【雜書琴事十首·歐陽公論琴詩】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此退之《聽穎師琴》詩也。歐陽文忠公嘗問仆:「琴詩何者最佳?」余以此答之。公言此詩固奇麗,然自是聽琵琶詩,非琴詩。余退而作《聽杭僧惟賢琴》詩云:「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門前剝啄誰扣門,山僧未閒君勿嗔。歸家且覓千斛水,淨洗從前箏笛耳。」詩成欲寄公,而公薨,至今以為恨。
【雜書琴事十首·張子野戲琴妓】
尚書郎張先子野,杭州人。善戲謔,有風味。見杭妓有彈琴者,忽撫掌曰:「異哉,此箏不見許時,乃爾黑瘦耶?」
【雜書琴事十首·琴非雅聲】
世以琴為雅聲,過矣。琴正古之鄭、衛耳。今世所謂鄭、衛者,乃皆胡部,非復中華之聲。自天寶中坐立部與胡部合,自爾莫能辨者。或雲,今琵琶中有獨彈,往往有中華鄭、衛之聲,然亦莫能辨也。
【雜書琴事十首·琴貴桐孫】
凡木,本實而末虛,惟桐反之。試取小枝削,皆堅實如蠟,而其本皆中虛空。故世所以貴孫枝者,貴其實也,實,故絲中有木聲。
【雜書琴事十首·戴安道不及阮千里】
阮千里善彈琴,人聞其能,多往求聽。不問貴賤長幼,皆為彈之,神氣沖和,不知何人所在。內兄潘岳每命鼓琴,終日達夜無忤色,識者嘆其恬澹,不可榮辱。戴安道亦善鼓琴,武陵王使人召之。安道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余以謂安道之介,不如千里之達。
【雜書琴事十首·琴鶴之禍】
衛懿公好鶴,以亡其國,房次律好琴,得罪至死。乃知燒煮之士,亦自有理。
【雜書琴事十首·天陰弦慢】
或對一貴人彈琴者,天陰聲不發。貴人怪之,曰:「豈弦慢故?」或對曰:「弦也不慢。」
【雜書琴事十首·桑葉揩弦】
琴弦舊則聲暗,以桑葉揩之,輒復如新,但無如其青何耳。
【雜書琴事十首·文與可琴銘】
文與可家有古琴,予為之銘曰:「攫之幽然,如水赴谷。AA
69之蕭然,如葉脫木。按之噫然,應指而長言者似君。置之枵然,遺形而不言者似仆。」與可好作楚詞,故有「長言似君」之句。「AA
69」、「釋」同。鄒忌論琴云:「攫之深,AA
69之愉。」此言為指法之妙爾。
元豐四年六月二十三日,陳季常處士自岐亭來訪予,攜精筆佳紙妙墨求予書。會客有善琴者,求予所蓄寶琴彈之,故所書皆琴事。
【雜書琴曲十二首·子夜歌(贈陳季常)】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帝太元中,琅琅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則子夜是此時人也。
【雜書琴曲十二首·鳳將雛】
《鳳將雛》者,舊曲也。應璩《百一》詩,雲是《鳳將雛》。則其來久矣。
【雜書琴曲十二首·前漢歌】
《前漢歌》者,車騎將軍沈充。
【雜書琴曲十二首·阿子歌】
阿子及歡聞歌者,穆帝昇平初,歌畢,輒呼「阿子汝聞否」?後人衍其聲為此曲。
【雜書琴曲十二首·團扇歌】
《團扇歌》者,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撻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執白團扇,故作此聲。
【雜書琴曲十二首·懊歌】
《懊歌》者,隆安初,俗間訛謡之曲。
【雜書琴曲十二首·長史變】
《長史變》者,司徒左長史王臨敗所作。
凡此諸曲,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者。有因金石絲竹造歌以被之,如魏世三調歌之類是也。
【雜書琴曲十二首·杯半舞】
《杯半舞》,手接杯半反覆之。漢世惟有半舞,而晉加之以杯。
【雜書琴曲十二首·公莫舞】
《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項莊舞劍,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及高祖,且語莊云:「公莫舞。」
【雜書琴曲十二首·公莫渡河】
琴操有《公莫渡河》,其聲所從來已久。俗雲項伯,非也。
【雜書琴曲十二首·白歌】
白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云:「皎皎白緒,節節為叢。」吳音謂緒為,白即白緒也。
【雜書琴曲十二首·瑤池燕】
琴曲有《瑤池燕》,其詞既不甚佳,而聲亦怨咽。或改其詞作《閨怨》云:「飛花成陣春心困。寸寸別腸,多少愁悶。無人問。偷啼自殘妝粉。抱瑤琴、尋出新韻。玉纖趁。南風未解幽慍。低雲鬢。眉峰斂,暈嬌和恨。」
此曲奇妙,季常勿妄以與人。
【書士琴二首·贈吳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