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386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386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386頁

朗讀:

且民既不知其國之可愛矣,則陛下雖歲籌無限之費,以作新器,煉新軍,部勒止齊,悉用西洋之新法,平居無事,常派大臣為之簡閲,其巧密精煉,皆可為無窮之美觀;獨至一旦有急,則相率以隨前者之覆轍,此列禦寇所謂君形者亡也,曷足用乎?況其未必能及此也。議者將謂昔中國之兵,亦嘗強矣,不必如西人所為而後可用也。則臣應之曰:不然。蓋事之利鈍,起於相較,至于兵為尤然。戰者,敵也,必經權奇正,事事可與相敵,而後可以言戰,而有一勝之可期。使其不然,則且未戰敗而形已具。日者,中國之敵,非西人也。至于內亂,則草寇耳。與草寇敵,故即用草寇之道,亦可有功。此所以湘、淮二軍,在前則為精兵,在今則至不足道。猶用其制,必敗無疑。何則?其所與校者異也。今者中国制度,固與外洋懸殊,君民之間,必不能與彼之輕簡。然兵戰之事,存亡所關,急宜略師其意,起而為之。臣之愚計,欲請陛下于臣前言出洋回國之便,親至沿海各省,巡守省方,縱民聚嵩呼,瞻識共主;又為躬練防練各軍,誓誥鼓厲,振其志氣。近事俄皇即位加冕,與英國君王后金剛鑽喜,皆游晏各部,聽民縱觀,親加勞慰,其時舉國之民,歡忭感泣,人人有載主死敵,奮不自顧之心,識者皆謂其民為可用。夫中國之民,愛主之心,亦猶是也,特陛下忽而遠之,故隱而不見耳。一朝振之,其氣百倍,敵國見此,自生戒心。夫使四百兆之人,皆愛陛下,則陛下何為而不成?何求而不得哉?此為至計,不可忽也。

三曰破把持之局。臣聞國家變法之時,其難有二:一曰抑僥倖之門;一曰破把持之局。僥倖者,自新進而言之也。把持者,自守舊而言之也。然而抑僥倖難矣,破把持尤難。何以知其然也?國家當奮發有為之時,勢不能不開功名之門,破常格以待非常之士。彼僥倖者,中無所有也,而有意于天子之爵祿,於是則廣交遊談,甚者或拜私門,行苞苴以規進取。雖然,進取矣,使其人之甚不肖,則受者難之,而言者或揭其短,抑或負乘而敗,則必無幸矣。故抑之雖難而實易也。至于把持之局之難破,則自古而已然。僥倖者,皆小人也,而把持之中,不無君子。但使其人不知當世之務,不審理勢之真,則奮其偏見,皆可與為治者力爭,雖刑黜有所不顧,其所備引者,動緣祖宗之法制,賢聖之遺文,而人君之所宜法守者也。且人情常樂因循而憚改作,故其持論和平者常多。及其既多,則雖以人君之權,有不能與臣下爭勝者矣。趙武靈王之胡服騎射,可謂英主之壯圖,然與其臣公孫成往複十餘周而後得行其意。宋王安石之新法,雖行之不皆合于道,然亦救時不得已之計也,乃一時為之助而匡輔者少,為之攻而排擊者多,於是黨論紛淆,而宋治亦不振矣。然此猶是君子之把持也,其害國如此。至于小人之把持,則其術尤工,而其害有不勝僂指者矣。大抵君子之把持,生於智慮之有所不周,意見之有所偏激;而小人之把持,則出於營私自利而已矣。


  

國家承平既久,則無論為中為外,舉凡一局一令,皆有緣法收利之家。且法久弊叢,則其中之收利者愈眾,一朝而云國家欲變某法,則必有某與某者所收之利,與之偕亡。爾乃構造百端,出死力以與言變者為難矣。是故其法彌敝,則其變彌不可緩。而亦其變之彌不可緩,則其欲變彌難。蓋法之敝否,與私利之多寡為正比例。而私利之多寡,又與變之難易為正比例也。夫小人非不知變法之利國也,顧不變則通國失其公利,變則一己被其近災。公利遠而難見,近災切而可憂,則終不以之相易矣。嗟夫!此西人講群學者,所以稱必有為群捨己之人,而後群強而化進也。

且今者中國之難,不必改用西法而後爾也。但使人失私利者多,則雖經典之所載,祖訓之所垂,不能據之以敵把持之勢。今夫同律度量衡而謹圜法者,王之者大政也,著于禮經,載之會典。且度量不同,圜法不謹者,其國必貧,又計學之公例也。而中國之數者之放紛雜亂,為全球所無。日者嘗有人焉,欲為陛下立圜法矣,以一兩五錢為制,色均權等,此法立則民無以滋其巧偽,而吏無以售其奸,而泉貨大通,于中國有無窮之利,此亦富國之本謀也。顧何以事經部臣議覆,以為多所窒礙,而萬不可行乎?厘金者,天下之弊政也。吾與外洋議及加稅,則英人常以為言,以為吾不病中國之抽厘,所抽重輕,抑亦其次,但商人出本行貨,必示以一定稅則,然後可以操籌計贏,不至虧折。而中國十里一卡,百里一牙,疏密重輕,毫無定製。夫取於民有制者,又百王之通義也。且賦民無法,則上之所益有限,而下之所損至多。合天下而計之,則國財之耗於無形者不少。今陛下試取其法而整頓之,而觀各省之督撫官吏,以為何如?由此而推之,則陛下欲變科舉考試之法,則必有收科舉考試之利者,以為不便矣。陛下欲廢弓箭,用槍炮,毀沙艇,易輪船,罷漕運,收折色,講河工,用西法,諸如此者,必有收前利者,以後之變法為大不便。總之如臣前言,其法愈敝,則把持愈多,則變之愈不易,不必問其為中法為西法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