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381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381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381頁

朗讀:

今夫外患之乘,中國古有之矣。然彼皆利中國之弱且亂,而後可以得志。而今之各國,大約而言之,其用心初不若是。是故徒以外患而論,則今之為治,尚易於古叔季之時。夫易為而不能為,則其故由於內治之不修,積重而難反,而外患雖急,尚非吾國病本之所在也。臣故曰:今日之積弱,由於外患者十之三,由於內治者十之七也。其在內治雲何?法既敝而不知變也。臣聞天下有萬世不變之道,而無百年不變之治。蓋道也者,有國有民所莫能外。自皇古以至今日,由中國以訖五洲,但使有群,則莫不有其相為生養、相為保持之事。既有相生養、相保持之事。則仁義忠信、公平廉恥之實,必行于其間。否則其群立衰、種亦浸滅。至于法則不然。蓋古之聖賢人,相一時之宜,本不變之道,製為可變之法,以利其群之相生養、相保持而已。是以質文代變,自三代而已然。即有神聖祖宗,明諭切戒,所以期其子孫世守者,意亦曰,使內之民物,外之敵國,常無異於今,則吾之法制,固可以措天下于至安,而歷久而無弊。必不曰情異事遷,世變方亟,所立之法,揆之事理,不可復通,猶責子孫令謹守其法以至危亡也明矣。

臣嘗竊讀中外各國史書矣,見彼外洋,一國既立,為之主者,率皆一姓相傳,累千餘年而不變。即中間更制民主,置其舊君,而他日復辟,必更求其裔為之,如法蘭西前之廬夷是已。至于英、德、奧、日、比、義諸邦,則舊治未隳,為之君者,惟一家而已。獨至中國,則曰一姓不再興矣。三古以還,君此土者,不知幾易,治亂興廢,如循環然。此故何哉?司馬遷曰: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窮變通久,使民不倦。外國窮而知變,故能與世推移。而有以長存。中國倦不思通,故必新朝改物,而為之損益。果使倦而能通,取來者之所損益而豫為之,因世變化,與時俱新,則自夏禹至今,有革制而無易主,子孫蒙業千祀不墜可也,何必如漢臣劉向所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也哉!


  

且夫王者之大事,莫大於法祖而敬天矣。敬天則當察天意之所趨,法祖則當體貽謀之所重。天之意于何察?察之於億兆而可知。祖宗之貽謀于何體?體之於一己而可信。近歲以來,薄海嗷嗷,扼腕扣胸,知與不知,莫不爭言變法。且謂中國若長此終古,不復改圖,將土地有分裂之憂,臣民有奴虜之患。民情如此,則天意可知矣。且臣知陛下之所以謙讓逡巡,終不忍言變法者,重以子孫輕改祖宗之道故也。此誠陛下孝治之隆,不可及之盛德也。然而臣愚竊以為過矣。臣請得就陛下一己之意明之。

設今者陛下憤因循之致弱,不得已審勢順時,製為一切之法以補救之,凡此亦陛下一時之計也。而千秋萬歲之後,陛下之聖子神孫,其所遭之世,雖其所以待救者不存,然猶兢守陛下之法,至于不可復行。甚且坐法之故,使人才消乏,財賦困窮,內憂外患,紛至而不可復支,如是而猶不變,寧使宗社傾危,種姓降為皂隷,則陛下以為孝乎?且將恫其易轍改弦,以與天下更始乎?臣愚有以知陛下之必不然矣。然則皇天之意,莫急於利安元元,祖宗之貽謀,莫重於保世垂統。而既敝之法度,猶芻狗之不可重陳,惟天惟祖宗所日夜望陛下早為改革者也。此在常智猶能知之,而謂陛下至聖至明,庸有不知此理。今者陛下君九萬里之中國,子四百兆之人民,其為榮業,可謂至矣。然而審而言之,則所承之重,實百倍于古之帝王,所遭之時,亦古無如是危急者。國之富強,民之智勇,臣愚不知忌諱,不敢徒以悅耳之言,欺陛下,竊以為無一事及外洋者。而其所以獲全至今者,往者以外人不知虛實故耳。甲午以來,情見勢屈矣,然而未即動者,以各國之互相牽制故耳。故中國今日之大患,在使外人決知我之不能有為,而陰相約縱,以不戰而分吾國。使其約既定,雖有聖者,不能為陛下謀也。為陛下謀,務及此約未及之際,此臣所謂時至危急者也。況客歲德人之占奪膠州,則外人意之所欲為,愈明白而不待更察矣。


  
東方俄日洶洶,論者策其必出於戰。戰則無論孰為勝負,而我皆有池魚之憂。伏維皇天祖宗以丕基鴻業付陛下,皇太后援立有德,原以冀祖宗萬世之安。且使中國一朝而分,則此四百兆黃炎之種族,無論滿漢蒙人,皆將永為賤民,而為歐人之所輕蔑蹴踏。陛下即敝屣萬乘,不為身謀,奈九廟在天之靈,與皇太后千秋之養何?奈中國率土臣庶,所以愛戴陛下之意何?此臣所謂陛下奉承之重,百倍于古之帝王者也。夫陛下奉承之重如此,所遭之時,其危急又如此,然則陛下雖欲趣過目前,忍與終古,不可得矣。然而居今之日,而欲講變革,圖富強,雖臣至愚,亦深諒陛下之難為也。蓋古今謀國救時之道,其所輕重緩急者,綜而論之,不外標本兩言而已,標者在夫理財經武擇交善鄰之間。本者存乎立政養才風俗人心之際。勢急,則不能不先事其標;勢緩則可以深維其本。蓋使勢亟而不先事標,將立見覆亡,本於何有?顧標必不能徒立也。使其本大壞,則標非所附,雖力治標亦終無功。是故標、本為治,不可偏廢,非至明達于二者之間,權衡至當,而節次圖之,固不可耳。夫欲審權衡,則必審察時勢,內政外交,皆瞭然見其癥結之所在,而無影響之疑,此固事之大難者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