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174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174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174頁

朗讀:

一口本會專為中國自強而立,以中國之弱由於學之不講,教之未修,故政法不舉。今考鑒萬國強盛弱衰之故,以求中國自強之學。總會立於上海以接京師,次及于各直省。一今日學校頽廢,士無學術,只課利祿之業,間考文史,不周世用。又士皆散處,聲氣不通,講習無自,既違敬業樂群之義,又失會友輔仁之旨。西國每講一種學術,必有專會,會中無書不備,無器不儲,即僻居散處,亦得購書閲報,以廣觀摩。故士有專業,而才日以成。國資其用,而勢日以盛。今設此會,聚天下之圖書器物,集天下之心思耳目,略仿古者學校之規,及各家事門之法,以廣見聞,而開風氣,上以廣先聖孔子之教,下以成國家有用之才。最要者四事,條列于下,其局章附焉。

一譯印圖書。道莫患于塞,莫善於通,互市者通商以濟有無,互譯者通士以廣學問。嘗考講求西學之法,以譯書為第一義。蓋以中國人而講西文,不過通酬酢語言,只能譯書札尺牘,其能讀朝章國律者已少。至各學專門之書,各具深微之理,即其字義各有專門,不盡相通。彼方人士,不入此門者,亦不識其字,此固非遊歷洋差人所能解,亦非同文方言譯生所能知。即有一二專門之士,而以發天下之學者,其為益鮮甚。欲令天下士人皆通西學,莫若譯成中文之書,俾中國百萬學人,人人能解,成才自眾,然後可給國家之用。今西學堂知課語言文字,而寡及譯書。惟聖祖仁皇帝禦纂《數理精藴》,潤色西算,嘉惠士林。高宗純皇帝欽定《四庫提要》,凡自明以來所譯西書,並許箸錄。曾文正公開制局以譯書為根,得其本矣。今此會先辦譯書,首譯各國各報,以為日報取資,次譯章程條教律例條約公法日錄招牌等書,然後及地圖暨各種學術之書,隨譯隨刊,並登日報,或分地,或分類,或編表,分之為散報,合之為宏編,以資講求,而廣聞見,並設譯學堂專任此事。


  

一刊佈報紙。陳文恭公勸士閲邸報,以知時務。林文忠公常譯澳門月報,以覘敵情。近來津滬各報,取便推俗,語涉繁蕪,官譯新聞紙,外間未易購求。今之刊報,專錄中國時務,兼譯外洋新聞,凡于學術治術有關切要者,鉅細畢登,會中事務附焉。其邸鈔全分,各處各種中文報紙各處新事,各人議會,並存鈔以廣學識。各局互相鈔寄。

一開大書藏。乾隆時敕建文匯閣于揚州,建文宗閣于鎮江,例準士子就讀。經亂散失,遺書無多。此會擬宏區字,廣集圖書。近年西政西學日新不已,實則中國聖經古子先發其端,即歷代史書百家著述,多有與之暗合者。但研求者寡,其流漸湮。今之聚書務使海內學者,知中國自古有窮理之學,而講求實用之意,亦未遽遜,正不必驚望而無極,更不宜畫界以自封。泰西通都大邑,必有大藏書樓,即中國圖籍亦藏┑其中。今合中國四庫圖書,購鈔一分,而先搜其經世有用者,西人政教及各種學術圖書,皆旁收購采,以廣考鏡,而備研求。其各省書局之書,皆存局代售。

一開博物院。文字明其義。有不能明者,非圖譜不顯。圖譜明其體。有不能明者,非器物不顯。《詩》稱關關雎鳩。熟陸機之疏,通沖遠之說。學者窮日詳考者形色,而不知雎鳩也,置雎鳩于前,則立識矣。人之一體,讀《素問》,考《明堂》及《全體新論》不知也。外國有人身全體,一見則立明矣。康熙年間,欽定時憲書,採用西法,置南懷仁所造儀器于觀象台,其立算與中土迥異。今步天測實,非登台觀器不能明。又如輪船之大而且速,槍炮之堅而且利,製造機器之所出貨皆捷而且多,苟一寓目,便知守舊蹈常,斷不能與之角力而爭利。西國博物院,凡地球上天生之物,人造之器,備列于中,苟一物利用,必思考而成之,不令棄擲,苟一器適用,必思則效,旋且運化生新,而利便又遠過之。合眾人之心思以求實用,合萬國之器物以啟心思,烏得不富,烏得不強。今創設此院,凡古今中外兵農工商各種新器,如新式鐵艦輪車水雷火器,及各種電學化學光學重學天學地學物學醫學諸圖器各種礦質及動植種類皆為備購,博覽兼收,以為益智集思之助。

右四條,皆本會開辦,各有詳細章程,別行刊佈。

一會中于義所應為之事,莫不竭力,視集款多寡,次第舉行者,又有數事。立學堂以教人才,創講堂以傳孔教,派遊歷以查地與礦務風俗,設養貧院以收乞丐教工藝。視何處籌款多者,即在其地舉行。惟望我海內志士,合力為之。


  
一入會者,將姓名爵裡,函知局中,即送以章程。收捐款後,即編號會中,遇事知照,展轉援引,愈推愈廣。庶幾自保其類,不致令外國誚以散沙。

一入會者,不論名位學業,但有志講求,概予延納。德業相勵,過失相規,患難相恤,務推藍田鄉約之義,庶自保其教。一中國非無專門積學之士,苦于不相聞問,無由觀摩,即已有學問,無人能知。且平素無相交之雅,相遇生妒忮之心。今此會使海內學士,聲氣相通,以期增長。是入會之大益,既無隔礙,且合海內之士聯結講求,庶自強有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