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 82 / 292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第82頁 / 共292頁。

是日太子綱即位,是為簡文帝。初,武帝昭明太子統;五歲能通五經,讀書一目五行俱下。善屬文,孝謹寬和,喜怒不形。以宮臨鮑邈之誣告厭禱事,不能自明,憂憤而卒。生三子:觀、譽、察。武帝舍孫而立太子母弟晉安王綱為太子。朝野多以為不順,武帝內愧,以岳陽王察都督雍、涼、益、秦、郢隨諸軍事。察既居形勝之地,折節下士,樹恩百姓,勇俠之士多附之,境內稱治。值侯景亂,時湘東王繹不能討景,乃與察交兵。邵陵王綸勸之,不聽。察乞師于西魏,西魏使楊忠救之。

察降魏為附庸君,是為後樑,待後再敘不提。


  

卻說梁簡文帝綱,六歲能屬文,讀書一目十行俱下。雖承父業,而受制於賊臣侯景。景與帝登重雲殿,禮佛為誓,兩無猜貳。以帝女溧陽公主為妻,請帝禊飲于樂游苑。帝聞絲竹之聲,淒然泣下。景自稱漢王,加宇宙大將軍,都督六合諸軍事。

帝驚曰:「將軍乃有宇宙之號乎?」景性殘忍,于石頭城立大碓,有犯法者,搗殺之,化為肉粉。常戒諸將曰:「破柵平城,當盡殺之,使天下知吾威名。」又禁人偶語,犯者刑及外族,由是百姓不附。梁湘東王繹,移檄遠近,下令大舉討侯景,而兵仍不行。邵陵王綸大修鎧仗,將討景,湘東王繹惡之,遣王僧辨襲之。綸收散卒,遣使降于齊。梁始興太守陳霸先討景,投湘東王繹,繹遣大都督王僧辨討侯景,次巴陵,景攻之不克。

繹復使胡僧祐擊景,敗之,獲其將任約,景循還。繹復遣僧辨引兵東下,克邳州,獲景將宋子仙,殺之。

初,景克建康,欲待平定中原,然後為帝。後娶溧陽公主,才貌兼全,景殺太子大器等,及王侯之在建康者二十餘人。太子神明端凝,于景黨未嘗屈意,臨難不懼,從容就義。景復使王偉弒帝,迎昭明太子之孫豫章王棟立之。未幾,景廢帝為淮陰王,鎖于密室,自稱漢帝。湘東王繹遣王僧辨、陳霸先等擊侯景,敗景兵于江中,其將盧暉略以石頭城降。霸先進軍擊景,眾殊死戰,景兵大潰。以皮囊盛其所生二子,掛之鞍後,與其黨百餘騎東走,將入海,羊侃之子鵾為暴都督,殺之,送屍建康,傳首江陵,暴屍于市,士民爭取食之。溧陽公主以父兄之仇,亦欲食其肉,眾以其陰與之,公主食之。湘東王繹使朱買臣沉豫章王棟于水,自即帝位於江陵,是為世祖元帝。遣王僧辨還建康,陳霸先還京口。元帝眇一目,性殘忍。先時不赴父難,後亦不奉簡文正朔,忌弟殺侄,惟營己私,踐祚江陵,好談玄教,講《老子》于龍光殿,侄察鈎連魏伐梁。西魏遣于謹、宇文護、楊忠將兵五萬伐梁,內外戒嚴,梁主尚戎服講《老子》。魏人百道攻城,反者開四門以納魏兵。帝焚圖書十四萬卷,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遂以素車白馬出降。在位三年,魏人殺之,及太子元良、子方諸、方略等。元帝第九子晉安王方智自潯陽即梁王位。時年十三。齊使邢子才納梁武帝兄懿之子淵明於梁,與王僧辨書,以為嗣主幼沖,未堪負荷。

貞陽侯淵明,以年以望,堪保金陵。僧辨納淵明即皇帝位,以方智為太子。

初,僧辨與霸先共滅侯景,情好甚篤。倒是霸先遺爭之,往返數四。僧辨不從,霸先嘆曰:「武帝子孫,唯孝元能復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欲何為乎?」遂譽兵襲僧辨,縊殺之。淵明稱帝凡七月,遜位出就邸。晉安王方智復即皇帝位,是為敬帝,稱藩于齊,政由霸先。在位二年。陳霸先自為相國,封陳公,加九錫,皋進爵為王,遂稱帝。梁主禪位於陳霸先,奉梁主為淮陰王,尋弒之。梁亡,凡四主,共五十六年。陳霸先字興國,吳興人,漢太邱長陳實之後。少有大志,及長,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既篡梁國,號陳,是為陳高祖武帝。陳主覆信佛,捨身于大莊嚴寺。子昌初在江唪,江陵陷,見虜于魏。


  

陳武帝既即位,請于魏,未得還。在位三年殂,乃召兄子臨川王蒨即位,是為世祖文帝。昌歸,文帝壞之於江。文帝起自艱難,知民疾苦,性明察儉約,每夜刺取閫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敕傳更籤于中者,必投簽于階石之上,令鏗然有聲,曰:「吾雖眠,亦令驚覺。」在位七年殂。太子伯宗立。

伯宗柔弱,權盡歸於其叔安成王頊。在位二年,頊遂廢伯宗為臨海王而自立,是為商宗宣帝。帝遣吳明徹攻齊,克壽春,擒刺史王琳斬之。遂取齊昌州、徐州等地。已而聞周滅齊,欲爭徐、兗等地,遣吳明徹圍周彭城。周遣王軌引兵蹙之,眾潰,明徹為周人所執。在位十四年殂。太子叔寶立,是為長城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