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右漢《堯祠祈雨碑》,首尾殘滅,其僅可識者有雲「股肱賢良,廣祈多福,虔虔夙夜」,又云「常以甲子日,詔太常陳上古之禮,舞先王之樂」,又云「延熹十年仲春二月,陽氣侵陰」,又云「享祀群神,仰瞻雲漢」,又曰「嘉澍優沾,利茂萬物」,又云「孟府君知堯精靈,與天通神,修治大殿」。以此知為祈雨于堯祠也。堯祠在漢濟陰郡。孟府君者,當是濟陰郡太守也。其餘隷字完者頗多,亦往往成句,但斷續不可次序爾。治平元年六月六日書。
●卷一三六·集古錄跋尾卷三
【後漢冀州從事張表碑〈建寧元年〉】
右漢《冀州從事張表碑》,雲「君諱表,字元異」。其碑首題雲《漢故冀州從事張君碑》,而文為韻語。敘其官閥不甚詳,但云「春秋六十四,以建寧元年三月癸巳寢疾而終」。其辭有雲「仕郡為督郵,鷹撮盧擊」,是以狗喻人。又有「畔桓利正」之語。蓋漢人猶質,不嫌取類于鷹犬。「畔桓」,疑是「般桓」,文字簡少假借爾。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九日書。
【後漢竹邑侯相張壽碑〈建寧元年〉】
右漢《竹邑侯相張壽碑》,雲「君諱壽,字仲吾。其先晉大夫張老盛德之裔。孝友恭懿,明允篤信。博物多識,獵涉傳記,臨疑獨照,確然不撓,有孔甫之風。舉孝廉,除郎中、給事、謁者,遷竹邑侯相。年八十,建寧元年五月辛酉卒」,其大略可見者如此。其餘殘缺,或在或亡,亦班班可讀爾。治平元年端午日書。
【後漢金鄉守長侯君碑〈建寧二年〉】
右漢《金鄉守長侯君碑》,雲「君諱成,字伯盛,山陽防東人也。其先出自豳岐,周文之後,封于鄭,鄭共仲賜氏曰侯。厥胤宣多,以功佐國。漢之興也,侯公納策,濟太上皇于鴻溝之厄,謚曰安國。君曾孫封明統侯。光武中興,玄孫霸為臨淮太守,轉拜執法右刺奸、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於陵侯,枝葉繁茂,或家河洧,或邑山濟。君即上黨太守之弟。郡請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金鄉長。建寧二年四月癸酉卒,年八十一」。碑文首尾皆完,故得詳其世次。其雲「上黨太守」,不見其名。按《漢書》,執法左右刺奸、五威司命,皆王莽官名。《侯霸列傳》云:霸,莽時為隨令,遷執法剌奸,而未嘗為五威司命。後事光武,代伏湛為大司徒,封關內侯。即薨,光武下詔,追封則鄉侯。而此碑言封於陵侯,未知孰是?據碑言,刺奸、司命光武時官,蓋碑文之謬矣。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九日書。
【後漢魯相晨孔子廟碑〈建寧二年〉】
右漢《魯相上尚書章》,其略雲「建寧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魯相臣晨、長史臣謙,頓首死罪,上尚書。臣晨頓首,死罪死罪。臣以元年到官,行秋饗,飲酒泮宮,復禮孔子宅,而無公出酒脯之祠。臣輒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禮」。建寧,靈帝年號也。于此見漢制天子之尊,其辭稱「頓首死罪」,而不敢斥至尊,因尚書以致達而已。余家《集錄》漢碑頗多,亦有奏章,患其摩滅,獨斯碑首尾完備,可見當時之制也。又云:「孔子乾坤所挺,西狩獲麟,為漢製作。」故《孝經援神契》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書考靈耀》曰「丘生蒼際,觸期稽度為赤制」,讖緯不經,不待論而可知。甚矣,漢儒之狹陋也!孔子作《春秋》,豈區區為漢而已哉!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五日書。
【後漢孔君碑〈建寧四年〉】
右漢《孔君碑》,其名字摩滅不可見,而世次官閥粗可考,雲「孔子十九代孫,潁川君之元子也。舉孝廉,除郎中、博昌長。遭太守君憂,服竟,拜尚書侍郎、治書御史、博陵太守,遷下邳相、河東太守。建寧四年十月卒」。其餘文字歷歷可讀,以其斷絶處多,文理難續,故不復盡錄。然其終始略可見矣。惟其名字皆亡,為可惜也。治平元年五月十日書。
【後漢慎令劉君墓碑〈建寧四年〉】
右漢《慎令劉君墓碑》,在今南京下邑。其名已摩滅,其字伯麟。少罹艱苦,身服田畝。舉孝廉,除郎中,闢從事、司徒掾,遷慎令。卒年六十有二。其銘曰:「於惟君德,忠孝正直。至行通洞,高明柔克。鬼神福謙,受茲介福。知命不延,引輿旋歸。忽然輕舉,志激拔葵。人皆有亡,貴終譽兮。歿而不朽,垂名著兮。」余家漢碑,常患其銘多缺滅,而斯銘偶完,故錄之。
【後漢北軍中候郭君碑〈建寧四年〉】
右漢《北軍中候郭君碑》,其名字摩滅,雲「元城君第四子也。其先蓋周之冑緒,枝葉雲布,列于州郡,自東郡衛國,家于河內汲。兄竹邑侯相,次尚書侍郎,次濟北相。順弟臨沂長,次徐州刺史,次中山相,次雒陽令。君為五官掾、功曹、司隷中都官從事。三闢將軍府,舉廉比陽長,復辟司徒,拜北軍中候。年六十有六,建寧四年九月丙子卒」。其于「兄竹邑侯相」上一字缺滅不完,疑是「惠」字。其下又云「順弟」,莫曉其義,豈漢人謂兄弟為此語邪?故闕其疑,以俟知者。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九日書。
【後漢析裡橋甫阝閣頌〈建寧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