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陽修集 - 172 / 544
古典散文類 / 歐陽修 / 本書目錄
  

歐陽修集

第172頁 / 共544頁。

 大小:

 第172頁

朗讀:

或問:《魯詩》之頌僖公盛矣,信乎?其克淮夷,伐戎狄,服荊舒,荒徐宅,至于海邦、蠻貊,莫不從命,何其盛也!《泮水》曰:「既作泮宮,淮夷攸服。矯矯武臣,在泮獻馘。」又曰:「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又曰:「景彼淮夷,來獻其琛。」《宮》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又曰:「淮夷來同,魯侯之功。」又曰:「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其武功之盛,威德所加,如詩所陳,五霸不及也。然魯在春秋時,常為弱國,其與諸侯會盟、征伐見于《春秋》、《史記》者,可數也,皆無詩文所頌之事。而淮夷、戎狄、荊舒、徐人之事有見于《春秋》者,又皆與《頌》不合者何也?

按《春秋》僖公在位三十三年,其伐邾者四,敗莒、滅項者各一,此魯自用兵也。其四年伐楚、侵陳,六年伐鄭,是時齊桓公方稱霸,主兵率諸侯之師,而魯亦與焉耳。二十八年,圍許,是文公方稱伯,主兵率諸侯,而魯亦與焉耳。十五年,楚伐徐,魯救徐,而徐敗。十八年,宋伐齊,魯救齊,而齊敗。二十六年,齊人侵伐魯鄙,魯乞師于楚,楚為伐齊,取谷。《春秋》所記僖公之兵,止於是矣。其自主兵所伐邾、莒、項,皆小國,雖能減項,反見執于齊。其所伐大國,皆齊、晉主兵。其有所救者,又力不能勝而輒敗。由是言之,魯非強國可知也,焉有詩人所頌威武之功乎?


  

其所侵伐小國,《春秋》必書,焉有所謂克服淮夷之事乎?惟其十六年,一會齊侯于淮爾。是會也,淮夷侵曾阝,齊侯來會,謀救曾阝爾。由是言之,淮夷未嘗服于魯也。

其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者,鄭氏以謂僖公與齊桓舉義兵,北當戎與狄,南艾荊及群舒。按僖公即位之元年,齊桓二十七年也。齊桓十七年伐山戎,遠在僖公未即位之前,至僖公十年,齊侯許男伐戎,魯又不與。鄭氏之說既謬,而詩所謂「戎狄是膺」者,孟子又曰「周公方且膺之」,如孟子之說,豈僖公事也?荊,楚也。僖公之元年,楚成王之十三年也。是時,楚方強盛,非魯所能制。僖之四年,從齊桓伐楚,而齊以楚強不敢速進,乃次於陘,而楚遂與齊盟于召陵,此豈魯僖得以為功哉?六年,楚伐許,又從齊桓救許,而力不能勝,許男卒面縛銜璧降于楚。十五年,楚伐徐,又從齊桓救徐,而力又不能勝,楚卒敗徐,取其婁林之邑。舒在僖公之世,未嘗與魯通,惟三年,徐人取舒,一見爾,蓋舒為徐取之矣。然則鄭氏謂僖公與齊桓南艾荊及群舒者,亦謬矣。由是言之,所謂「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者,皆與《春秋》不合矣。

楚之伐徐,取婁林,齊人、徐人伐英氏以報之。蓋徐人之有楚伐也,不求助于魯而求助于齊以報之,以此見徐非魯之與國也,則所謂「遂荒徐宅」者,亦不見于《春秋》矣。

《詩》,孔子所刪正也;《春秋》,孔子所修也。修《詩》之言不妄,則《春秋》疏謬矣;《春秋》可信,則《詩》妄作也。其將奈何?應之曰:吾固言之矣,雖其本有所不能達者,猶將闕之是也。惟闕其不知以俟焉可也。

【序問】

或問:「《詩》之《序》,卜商作乎?衛宏作乎?非二人之作,則作者其誰乎?」應之曰:“《書》、《春秋》皆有《序》,而著其名氏,故可知其作者。《詩》之序不著其名氏,安得而知之乎?雖然,非子夏之作,則可以知也。

曰:「何以知之?」應之曰:「子夏親受學于孔子,宜其得《詩》之大旨,其言《風》、《雅》有變、正,而論《關雎》、《鵲巢》系之周公、召公,使子夏而序《詩》,不為此言也。自聖人歿,六經多失其傳,一經之學分為數家,不勝其異說也。當漢之初,《詩》之說分為齊、魯、韓三家,晚而毛氏之《詩》始出,久之三家之學既廢,而《毛詩》獨行以至于今不絶。今齊、魯之學沒不復見,而《韓詩》遺說往往見於他書,至其經文亦不同,如逶迤、鬱夷之類是也,然不見其終始,亦莫知其是非。自漢以來,學者多矣,其卒舍三家而從毛公者,蓋以其源流所自,得聖人之旨多,與今考《毛詩》諸序與孟子說《詩》多合。故吾于《詩》,常以《序》為證也,至其時有小失,隋而正之。惟《周南》、《召南》失者類多,吾固已論之矣,學者可以察焉。」

●卷六十二·居士外集卷十二



  

◎志銘六首

【衛尉卿祁公神道碑銘〈天聖八年〉】

惟太原祁氏,其先出於黃帝之子二十五人,一食于祁,遂為氏。太原晉公盛于春秋之際,祁氏亦盛于晉。其後世遠而衰,子孫散亡之他國,有居譙者,即為譙人。後幾世,生公,諱某。公由曾祖以來,畜德藴明,世不大顯。公生幾歲,始有賢子革。革,咸平三年以鄉貢進士中第,始以祿榮其親。後幾歲,公卒。卒之歲,實景四年正月二十七曰,享年六十有一。革既棄官服喪于家。日月訖,如禮起複,就仕。仕又某年,始為尚書郎。然後又以爵榮之,一命贈大理評事,累升衛尉卿。夫人楚氏,某人女,其賢為公之配,後公以卒。天聖八年,始以公、夫人之喪,合葬譙縣湯陰鄉。將葬,乃考其世德,刻石藏墓中,又圖刻於墓隧之外,以暴露顯揚,孝子之心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