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陽修集 - 36 / 544
古典散文類 / 歐陽修 / 本書目錄
  

歐陽修集

第36頁 / 共544頁。

 大小:

 第36頁

朗讀:

臣愚因以謂正統,王者所以一民而臨天下。三代用正朔,後世有建元之名。然自漢以來,學者多言三代正朔,而怪仲尼嘗修《尚書》、《春秋》,與其學徒論述堯、舜、三代間事甚詳,而于正朔尤大事,乃獨無明言,頗疑三代無有其事。及于《春秋》得「十月隕霜殺菽」,二月「無冰」,推其時氣,乃知周以建子為正,則三代固嘗改正朔。而仲尼曰行夏之時,又知聖人雖不明道正朔之事,其意蓋非商、周之為,雲其興也,新民耳目,不務純以德,而更易虛名,至使四時與天不合,不若夏時之正也。及秦又以十月為正。漢始稍分後元、中元,至于建元,遂名年以為號。由是而後,直以建元之號加于天下而已,所以同萬國而一民也。而後世推次,以為王者相繼之統。若夫上不戾于天,下可加於人,則名年建元,便于三代之改歲。然而後世僭亂假窮者多,則名號紛雜,不知所從,於是正閏真偽之論作,而是非多失其中焉。

然堯、舜、三代之一天下也,不待論說而明。自秦昭襄訖周顯德千有餘年,治亂之跡不可不辨,而前世論者靡有定說。伏惟大宋之興,統一天下,與堯、舜、三代無異。臣故曰不待論說而明。謹采秦以來訖于顯德終始興廢之跡,作《正統論》。臣愚不足以知,願下學者考定其是非而折中焉。


  

【正統論上〈康定元年〉】

《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

堯、舜之相傳,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義,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論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終之分明故也。及後世之亂,僭偽興而盜竊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周平王之有吳、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謂秦為閏是也。由是正統之論興焉。

自漢而下,至于西晉,又推而下之,為宋、齊、梁、陳。自唐而上,至于後魏,又推而上之,則為夷狄。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終之際不明,由是學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自周之亡迄于顯德,實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間,或理或亂,或取或傳,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大抵其可疑之際有三:周、秦之際也,東晉、後魏之際也,五代之際也。秦親得周而一天下,其跡無異禹、湯,而論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以東晉承西晉則無終,以隋承後魏則無始,其可疑者二也。五代之所以得國者雖異,然同歸於賊亂也,而前世議者獨以梁為偽,其可疑者三也。夫論者何?為疑者設也。堯、舜、三代之始終,較然著乎萬世而不疑,固不待論而明也。後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終之際不明,則不可以不疑。故曰由不正與不一,然後正統之論作也。

然而論者眾矣,其是非予奪,所持者各異,使後世莫知夫所從者,何哉?蓋於其可疑之際,又挾自私之心,而溺。于非聖之學也。

自西晉之滅,而南為東晉、宋、齊、梁、陳,北為後魏、北齊、後周、隋。私東晉者曰:隋得陳,然後天下一。則推其統曰:晉、宋、齊、梁、陳、隋。私後魏者曰:統必有所受。則推其統曰:唐受之隋,隋受之後周,後周受之後魏。至其甚相戾也,則為《南史》者,詆北曰虜;為《北史》者,詆南曰夷。此自私之偏說也。

自古王者之興,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澤被于生民,或累世積漸而成王業,豈偏名于一德哉?至于湯、武之起,所以救弊拯民,蓋有不得已者,而曰五行之運有休王,一以彼衰,一以此勝,此歷官、術家之事。而謂帝王之興必乘五運者,繆妄之說也,不知其出於何人。蓋自孔子歿,周益衰亂,先王之道不明,而人人異學,肆其怪奇放蕩之說。後之學者,不能卓然奮力而誅絶之,反從而附益其說,以相結固。故自秦推五勝以水德自名,由漢以來,有國者未始不由於此說。此所謂溺于非聖之學也。

惟天下之至公大義,可以祛人之疑,而使人不得遂其私。夫心無所私,疑得其決,則是非之異論息而正統明。所謂非聖人之說者,可置而勿論也。


  

【正統論下〈康定元年〉】

凡為正統之論者,皆欲相承而不絶,至其斷而不屬,則猥以假人而續之,是以其論曲而不通也。

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統矣,堯、舜、夏、商、周、秦、漢、唐是也。始雖不得其正,卒能合天下于一,夫一天下而居正,則是天下之君矣,斯謂之正統可矣,晉、隋是也。天下大亂,其上無君,僭竊並興,正統無屬。當是之時,奮然而起,並爭乎天下,有功者強,有德者王,威澤皆被于生民,號令皆加乎當世。幸而以大並小,以強兼弱,遂合天下于一,則大且強者謂之正統,猶有說焉。不幸而兩立不能相併,考其跡則皆正,較其義則均焉,則正統者將安予奮乎?東晉、後魏是也。其或終始不得其正,又不能合天下于一,則可謂之正統乎?魏及五代是也。然則有不幸而丁其時,則正統有時而絶也。故正統之序,上自堯、舜,歷夏、商、周、秦、漢而絶,晉得之而又絶,隋、唐得之而又絶,自堯、舜以來,三絶而復續。惟有絶而有續,然後是非公予奪當而正統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