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45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45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45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倉部郎中一員, 從五品上。龍朔為司度大夫,咸亨復也。  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主事三人, 從九品上。  令史九人,書令史二十人,計史一人,掌固四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判天下倉儲,受納租稅,出給祿廩之事。凡中外文武官,品秩有差,歲再給之。乃置木契一百枚,以與出給之司合。諸司官人及諸色人應給食者,皆給米。凡致仕之官,五品已上及解官充侍者,各給半祿。即遷官者,通計前祿,以充後數。凡都已東租納含嘉倉,自含嘉轉運以實京太倉。自洛至陝為陸運,自陝至京為水運,置使,以監充之。凡王公已下,每歲田苗,皆有簿書。凡義倉所以備歲不足,常平倉所以均貴賤也。

禮部尚書一員, 正三品。隋舊。龍朔改為司禮太常伯,光宅改為春官尚書,神龍復也。  侍郎一員。 正四品下。名因隨曹改易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皆質正焉。凡舉試之制,每歲仲冬,率與計偕。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試方略策五條。此科取人稍峻,貞觀已後遂絶。  二曰明經,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書,六曰算。凡此六科,求人之本,必取精究理實,而升為第。其有博綜兼學,須加甄獎,不得限以常科。其弘文、崇文館學生,雖同明經、進士,以其資廕全高,試取粗通文義。其郊社齋郎簡試,如太廟齋郎。其國子監大成十二員,取明經及第人聰明灼然者,試日誦千言,並口試,仍策所習業,十條通七,然後補充。各授散官,依舊令于學內習業,以通四經為限。


  

郎中一員, 從五品上。  員外郎一員, 從六品上。隋曰儀曹郎,武德改禮部郎中員外,龍朔為司禮大夫司禮員外,咸亨復。  主事二人, 從八品上。 令史五人,書令史十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貳尚書、侍郎。舉其儀制,而辨其名數。凡五禮之儀,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二曰賓禮,其儀有六;三曰軍禮,其儀二十有三:四曰嘉禮,其儀五十;五曰凶禮,其儀一十有八。凡元日,大陳設于含元殿,服袞冕臨軒,展宮縣之樂,陳歷代寶玉輿輅,備黃麾仗,二王后及百官、朝集使、皇親,並朝服陪位。大會之日,陳設如初。凡冬至,大陳設如元正之儀。其異者,無諸州表奏祥瑞貢獻。凡元正、冬至大會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詣東宮慶賀。凡千秋節,禦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袴  褶陪位。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參。凡諸蕃國來朝,皆設宮縣之樂及黃麾仗。若蕃國使,則減黃麾之半。凡冊皇后、太子、太子妃、諸王、諸王妃、公主,並臨軒冊命,陳設如冬、正之儀。訖,皆拜太廟。凡祥瑞,皆辨其名物。有大瑞、上瑞、中瑞,皆有等差。凡太陽虧,所司預奏,其日置五鼓五兵于太社,而不視事。百官各素服守本司,不聽事。過時乃罷。月蝕,則擊鼓于所司。若五嶽、四鎮四瀆崩竭,皆不視事三日。凡二分之月,三公巡行山陵,則太常卿為之副。凡百官拜禮,各有差。致敬之士,若非連屬,應敬之官相見,或自親戚者,各從其私禮。凡樂,有五聲、八音、六律、六呂,陳四懸之度,分二舞之節,以和人倫,以調節氣,以享鬼神,以序賓客。凡私家不得設鐘聲。三品已上,得備女樂。五品女樂不得過三人。居大功已上喪,受冊及之官,雖有鼓皆給銅印,有魚符之制。 並出於門下省。 凡服飾尚黃,旗幟尚赤。天子、皇后、太子已下之服, 事在《輿服志》也。凡百僚冠笏、傘幌、珂珮,各有差。常服亦如之。凡凶服,不入公門。凡授都督、刺史階未入五品者,並聽著緋珮魚,離任則停。凡文武官赴朝詣府,導從各有差。凡職事官薨卒,有賻贈、柳翣、碑碣,各有制度。

祠部郎中一員, 從五品上。龍朔為司禋大夫,咸亨復。  員外郎一員, 從六品上。  主事二人, 從九品上。  令史五人,書令史十一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筮、醫藥、僧尼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二曰祭地祇,三曰享人鬼,四曰釋奠于先聖先師。其差有三:若昊天上帝、皇地祇、州、宗廟為大祀。 祀天地皆以祖宗配享。  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鎮海瀆、帝社、先蠶、孔宣父、齊太公、諸太子廟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眾星、山林、川澤、五龍祠等,及州縣社稷、釋奠為小祀。大祀,皇帝親祭,則太尉為亞獻,光祿卿為終獻。若有司攝事,則太尉為初獻,太常卿為亞獻。凡大祀,散齋四日,致齋二日。小祀,散齋二日,致齋一日。皆祀前習禮、沐浴,並給明衣。凡官爵二品已上,祠四廟。五品已上,祠三廟。六品已下達于庶人,祭祖禰而已。凡國有封禪之禮,則依圓丘方澤之神位。凡天下寺有定數,每寺立三綱,以行業高者充。 諸州寺總五千三百五十八所,三千二百三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二十二所尼。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維那一人。  凡僧簿籍,三年一造。凡別敕設齋,應行道並官給料。凡國忌日,兩京大寺各二,以散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天下州府亦然。凡遠忌日,雖不廢務,然非軍務急切,亦不舉事。余如常式。

膳部郎中一員, 從五品上。龍朔為司膳大夫,咸亨復也。  員外郎一員,從六品上。  主事二人, 從九品上。  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邦之祭器、牲豆、酒膳,辨其品數,及藏冰食料之事。


  
主客郎中一員, 從五品上。隋曰司蕃郎,武德改主客郎中,龍朔為司蕃大夫,咸亨復。  員外郎一員, 從六品上。  主事二人, 從九品上。  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員外郎之職,掌二王后及諸蕃朝聘之事。二王之後,酅公、介公。凡四蕃之國。經朝貢之後,自相誅絶,及有罪滅者,蓋三百餘國。今所存者,七十餘蕃。其朝貢之儀,享宴之數,高下之等,往來之命,皆載于鴻臚之職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