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24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24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24頁

朗讀:

真符 天寶五載,分鷄川、昭德二縣置,州所治也

鷄川 先天二年,割翼州翼水縣置,屬翼州。天寶五載,改真州


  

昭德 本識臼縣,屬悉州。天寶元年,改屬翼州,仍改名昭德縣。五年,改屬真州也。

霸州下 天寶元年,因招附生羌置靜戎郡。乾元元年,改為霸州也。領縣一,戶一百七十一,口一千八百六十一。至京師二千六百三十二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

安信與郡同置,州所治也。

已上十二州,舊屬隴右道,永徽已後,割屬松州都督,入劍南道。諸州隷松州都督,相繼屬劍南也。

松州都督府,督覊縻二十五州。舊督一百四州,領州,無縣戶口,惟二十五有名額,皆招撫生羌置也。

崌州下 貞觀元年,招慰黨項置州處也。領縣二,與州同置:江源 洛稽。領戶一百五十五。至京師西南二千二百四十六里。

懿州下 貞觀五年,置西吉州。八年,改為懿州,處黨項也。領縣二,與州同置:吉當 唐位。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二百五十里。

闊州下 貞觀五年置,處黨項。領縣二,與州同置:闊源 落吳。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五百一十里。

麟州下 貞觀五年,置西麟州,處生羌歸附。八年,去「西」字。領縣七,與州同置:硤川 和善 斂具 硤源 三交 利恭 東陵無戶口。至京師四千五百里。

雅州下 貞觀五年,處生羌置西雅州。八年,去「西」字。領縣三,與州同置:新城 三泉 石隴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

叢州 貞觀五年,黨項發歸附置也。領縣五,與州同置。都流厥調湊般匐器邇率鐘,併為諸羌部落,遙立,無縣。寧遠 臨泉 臨河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一千八百里。

可州 貞觀四年,處黨項,置西義州。八年,改為可州也。領縣三,與州同置:

義誠 清化 靜方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一千四十里。

遠州 貞觀四年,生羌歸附置也。領縣二,與州同置。羅水、小部川。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三百六十里。

奉州 貞觀三年,處生羌置西仁州。八年,改為奉州也。領縣三,與州同置:奉德 思安 永慈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一百六里。

岩州  貞觀五年,置西金州。八年,改為岩州。領縣三,與州同置:金池甘松 丹岩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一百里。

諾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三,與州同置:諾川 歸德 籬渭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六百四十三里。

蛾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二,與州同置:常平 那川

無戶口。至京師二千七百里。

彭州 貞觀三年,處降黨項置洪州。七年,改為彭州。領縣四,與州同置:洪川 歸遠 臨津 歸正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七百八十里。

軌州都督府,貞觀二年,處黨項置。領縣四,與州同置:通川 玉城 金原俄徹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三百九十里。

盍州 貞觀四年,置西唐州。八年,改為盍州,處降羌也。領縣四,與州同置:湘水 河唐 曲嶺 枯川

戶二百二十,無口。至京師西南二千六百三十里。

直州 貞觀五年,置西集州。八年,改為直州,處降羌。領縣二,與州同置:集川 新川

戶一百,無口。至京師二千五百里。

肆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四,與州同置:歸唐 芳叢 鹽水 磨山

無戶口。至京師二千六百里。


  
位州 貞觀四年,降生羌置西鹽州。八年,改為位州。領縣二,與州同置:位豐 西使

戶一百,無口。至京師二千四百一十里。

玉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二,與州同置:玉山 帶河

戶二百一十五,無口。至京師二千八百七十八里。

嶂州 貞觀四年,處降羌置。領縣四,與州同置:洛平 顯川 桂川 顯平

戶二百,無口。至京師二千九百里。

祐州 貞觀四年,處降羌置。領縣二,與州同置:廓川 歸定

無戶口。至京師二千一百九十里。

台州 貞觀六年,處黨項置西滄州。八年,改為台州。無縣。至京師二千一百三十五里。

橋州 貞觀六年,處降羌置。無縣。至京師二千四百里。

序州 貞觀十年,處黨項置。無縣。至京師二千四百里。

右二十五州,舊屬隴右道,隷松州都督府。貞觀中,招慰黨項羌漸置。永徽已後,羌戎叛臣,制置不一。今存招降之始,以表太平之所至也。

嶺南道

南海節度使,領是十七州也。

廣州中都督府 隋南海郡。武德四年,討平蕭銑,置廣州總管府,管廣、東衡、洭、南綏、岡五州,並南康總管。其廣州領南海、增城、清遠、政賓、寶安五縣。六年,又置高、循二總管,隷廣州。七年,改總管為大都督。九年,廢南康都督,以端、封、宋、洭、瀧、建、齊、威、扶、議、勤十一州隷廣府。其年,又省勤州。貞觀改中都督府,省威、齊、宋、洭、四州,仍以廢洭州之湞陽、浛洭二縣來屬。改東衡為韶州,仍以南康州及崖州都督,並隷廣州。二年,省循州都督,以循、潮二州隷廣府。八年,改建州為藥川、南綏州為湞州、南會州為竇州。十二年,改南康州。十三年,省湞州,以四會、化蒙、懷集、氵存安四縣來屬。省岡州,以義寧、新會二縣並屬廣州。其年,又以義寧、新會二縣立岡州。今督廣、韶、端、康、封、岡、新、藥、瀧、竇、義、雷、循、潮十四州。永徽後,以廣、桂、容、邕、安南府,皆隷廣府都督統攝,謂之五府節度使,名嶺南五管。天寶元年,改為南海郡。乾元元年,復為廣州。州內有經略軍,管鎮兵五千四百人,其衣糧輕稅,本道自給。廣州刺史,充嶺南五府經略使。舊領縣十,戶一萬二千四百六十三,口五萬九千一百一十四。天寶領縣十三,戶四萬二千二百三十五。在京師東南五千四百四十七里,至東都四千九百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