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22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22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22頁

朗讀:

郎州下 武德元年,開南中置南寧州,乃立味、同樂、升麻、同起、新豐、隴堤、泉麻、梁水、降九縣。武德四年,置總管府,管南寧、恭、協、昆、尹、曾、姚、西濮、西宗九州。五年,罷總管。其年冬,復置,寄治益州。七年,改為都督,督西寧、豫、西利、南雲、磨、南籠七州。並前九州,合十六州。仍割南寧州之降縣屬西寧州。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貞觀六年,罷都督,置刺史。八年,改南寧為郎州也。領縣七。

味隋廢同樂縣,武德元年復置,改名


  

同樂 升麻 同起 新豐 隴堤 泉麻 並與州同置。戶六千九百四十二。在京師西南五千六百七十里。北接曲州。

昆州下 漢益州郡地。武德初,招慰置。領縣四,與州同置。

益寧

晉寧 有滇池,周三百里

安寧 秦臧 漢縣。領戶一千二百六十七。在京師西南五千三百七十里。北接巂州。

盤州下 武德七年,開置西平州。貞觀八年,改為盤州。領縣三,與州同置。

附唐 平夷 盤水 即舊興古郡也。領戶一千九百六十。在京師西南五千三十里。北接郎州,南接交州。

黎州下 武德七年,析南寧州置西寧州。貞觀八年,改為黎州。領縣二,二縣本屬南寧。梁水 絳。領戶一千。至京師無裡數。北接昆州。

匡州下 武德七年,開置南雲州。貞觀三年,改為匡州也。領縣二,與州同置。

勃弄 匡川 縣界有永昌故城也。領戶四千八百。在京師西南五千一百六十五里。

髳州下 武德四年,置西濮州。貞觀十一年,改為髳州也。領縣四,與州同置。

濮水 青蛉 舊屬越巂郡。

歧星 銅山

領戶一千三百九十。在京師西南四千八百五十里。南接姚州。

尹州下 武德四年置。領縣五,與州同置。

馬邑 天池 鹽泉 甘泉 湧泉

領戶一千七百。無裡數。接髳州。

曾州下 武德四年置。領縣五,與州同置。

曾 三部 神泉 龍亭 長和

領戶一千二百七。在京師西南五千一百四十五里。西接匡州。

鈎州下 武德七年,置南龍州。貞觀十一年,改為鈎州也。領縣二,與州同置。

望水 唐封

領戶一千。在京師西南五千六百五十里。北接昆州。

靡州下 武德七年,置西豫州。貞觀三年,改為靡州。領縣二,與州同置

磨豫 七部

領戶一千二百。在京師西南四千九百四十五里。南接姚州。

裒州下 武德四年置。領縣二,與州同置

揚彼 強樂

領戶一千四百七十。在京師西南四千九百七十里。南接姚州。

宗州 武德四年,置西宗州。貞觀十一年,去「西」字。領縣三,與州同置

宗居 石塔 河西

領戶一千九百三十。在京師西南五千一十里。北接姚州。


  
微州下 武德四年,置利州。貞觀十一年,改為微州。領縣二,與州同置

深利 十部

領戶一千一百五十。在京師西南四千九百七十里。東接靡州。

姚州 武德四年置,在姚府舊城北百餘步。漢益州郡之雲南縣。古滇王國。楚頃襄王使大將莊蹻溯沅水,出且蘭,以伐夜郎。屬秦奪楚黔中地,蹻無路能還,遂自王之。秦並蜀,通五尺道,置吏。漢武開西南夷,置益州郡,雲南即屬邑也。後置永昌郡,雲南、哀牢、博南皆屬邑也。蜀劉氏分永昌為建寧郡,又分永昌、建寧置雲南郡,而治于弄棟。晉改為晉寧郡,又置寧州。武德四年,安撫大使李英以此州內人多姓姚,故置姚州,管州三十二。麟德元年,移姚州治于弄棟川。自是朝貢不絶。天寶末,楊國忠用事,蜀帥撫慰不謹,蠻王閣羅鳳不恭,國忠命鮮于仲通興師十萬,渡瀘討之,大為羅鳳所敗。鎮蜀,蠻帥異牟尋歸國,遂以韋皋為雲南安撫大使,命使冊拜,謂之南詔。大和中,杜元穎鎮蜀,蠻王鹺顛侵蜀,自是或臣或否。咸通中,結構南海蠻,深寇蜀部。西南夷之中,南詔蠻最大也。領縣二。

瀘南 縣在瀘水之南

長明。戶三千七百。至京師四千九百里。

右上十六州,舊屬戎州都督府。天寶已前,朝貢不絶。

巂州中都督府 隋越巂郡。武德元年,改為巂州,領巂、邛部、可泉、蘇祁、台登六縣。二年,又置昆明縣。三年,置總管府,管一州。貞觀二年,割雅州陽山、漢源二縣來屬。八年,又置和集縣。天寶元年,越巂郡,依舊都督府。乾元元年,復為巂州也。舊領縣十,戶二萬三千五十四,口五萬三千六百一十八。天寶領縣七,戶四萬七百二十一,口十七萬五千二在八十。在京師西南三千六百五十四里。

越巂 漢郡名,武帝置。今縣,漢邛都縣地,屬越巂郡。有越水、巂水。後周于越城置嚴州。隋改為西寧州,尋改巂州,仍分邛都置越巂縣,州所治也

邛部 後漢屬越巂郡。漢闌縣地,屬沈黎郡。後周置節部縣也

台登 漢縣,屬越巂郡

蘇祁 漢蘇夷縣,屬越巂郡。後周平南夷,于故城復置也

西瀘 漢邛都縣地,梁置可泉縣。隋治姜磨戍。武德七年,移于今。天寶末年。改為西瀘也

昆明 漢定莋縣,屬越巂郡。後周置定莋鎮。武德二年,鎮為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故也

會川 上元二年,移邛都縣于會川置,因改為會川也。

松州下都督府 隋同昌郡之嘉誠縣。武德元年,置松州。貞觀二年,置都督府。督崌、懿、嵯、闊、麟、雅、叢、可、遠、奉、嚴、諾、蛾、彭、軌、蓋、直、肆、位、玉、璋、祐、台、橋、序二十五覊縻等州。永徽之後,生羌相繼忽叛,屢有廢置。儀鳳二年,復加整比,督文、扶、當、柘、靜、翼六州。都督覊縻三十州:研州、劍州、探那州、忋州、毗州、河州、干州、瓊州、犀州、拱州、龕州、陪州、如州、麻州、霸州、闌州、光州、至涼州、蠶州、曄州、梨州、思帝州、戍州、統州、谷州、邛州、樂客州、達違州、卑州、慈州。據天寶十二載簿,松州都督府,一百四州,其二十五州有額戶口,但多覊縻逃散,余七十九州皆生羌部落,或臣或否,無州縣戶口,但覊縻統之。天寶元年,改松州為交川郡。乾元元年,復為松州。據貞觀初分十道:松、文、扶、當、悉、柘、靜等屬隴右道。永徽之後,據梁州之境,割屬劍南道也。舊領縣三,戶六百一十二,口六千三百五。天寶,戶一千七十六,口五千七百四十二。南至翼州一百八十里,東至扶州三百三十八里,東至茂州三百里,西南至當州三百里,西北至吐蕃界九十里。至京師二千二百五十里,至東都三千五十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