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299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299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299頁

朗讀:

渝州 隋之巴郡。武德元年,置渝州,因開皇舊名,領江津、涪陵二縣。其年,以涪陵屬涪州。三年,置萬春縣。改萬春為萬壽縣。貞觀十三年,以廢霸州之南平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南平郡。乾元初,復為渝州。舊領縣四,戶一萬二千七百一十,口五萬七百一十三。天寶,戶六千九百九十五,口二萬七千六百八十五。在京師西南二千七百四十八里,至東都三千四百三十里。

巴 漢江州縣,屬巴郡。古巴子國地。梁置楚州。隋改為渝州,以水為名


  

江津 漢江州縣分置

萬壽 武德三年,分江津縣置萬春縣。五年,改為萬壽

南平 貞觀四年,分巴縣置。于縣南界置南平州,領南平、清谷、周泉、昆川、和山、白溪、瀛山七縣。八年,改南平州為霸州。十三年,州廢,省清谷等縣,以南平縣屬渝州。

山南東道

鄧州 隋南陽郡。武德二年,改為鄧州,領穰縣、冠軍、深陽三縣。三年,立順陽縣。州置總管,管鄧、淅、酈、宛、淯、新、弘等七州。四年,廢總管,隷山南行台。廢新州,以新野縣來屬。又置平晉縣。六年,省順陽入冠軍,省平晉入穰縣。八年,廢宛州,以南陽來屬,廢酈州,以新城來屬。貞觀元年,省冠軍入新城。天寶元年,改為南陽郡。乾元元年,復為鄧州。舊領縣六,戶三千七百五十四,口一萬八千二百一十二。天寶領縣七,戶四萬三千五十五,口十六萬五千二百五十七。在京師東南九百二十里,至東都六百七十里。

穰 漢縣,屬南陽郡。漢南陽郡以宛為理所,後魏移治于穰。隋改為南陽郡,尋改為鄧州,取漢鄧縣為名

南陽 漢南陽郡所治宛縣也。武德三年,置宛州,領南陽、上宛、上馬、安固四縣,並寄治宛城。八年,州廢,以上馬入唐州,余三縣入南陽縣,屬鄧州

新野 漢縣,屬南陽郡。晉于縣置義州。武德四年,分置新州,領一縣。其年,新州廢,縣屬鄧州

向城 漢西鄂縣地,屬鄧州。後魏于古向城置縣,乃改立

臨湍 後魏割冠軍縣北境置新城縣。武德二年,移治虎遙城,屬酈州。八年,廢酈州,縣屬鄧州。貞觀三年,移治故臨湍聚。天寶元年,改為臨湍縣

內鄉 漢淅縣地,屬弘農郡。後周改為中鄉,隋改為內鄉。武德元年,置淅州,又分內鄉置默水縣,後復改為內鄉

菊潭 漢沮陽縣地。隋改沮水縣,後廢。開元二十四年,割新城復置,改為菊潭。

唐州上 隋淮安郡。武德四年,改為顯州,仍置總管,領顯、北澧、純三州。顯州領比陽、慈丘、平氏、顯岡四縣。五年,又分置唐州,屬顯州總管。七年,改為都督府,州不改。貞觀元年,罷都督,仍以廢純州桐柏縣來屬。三年,省顯岡縣。九年,改顯州為唐州,以廢唐州之棗陽、湖陽及廢魯州之方城三縣來屬。十年,以棗陽屬隋州。開元五年,以方城來屬仙州。十三年,置上馬縣。二十六年,以方城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淮安郡。乾元元年,復為唐州。舊屬河南道,至德後,割屬山南東道。舊領縣六,戶四千七百二十六。口二萬二千二百九十九。天寶領縣七,戶四萬二千六百四十三,口十八萬三千三百六十。至京師一千四百八十里,至東都六百四十六里。

比陽 漢縣,屬南陽郡。後魏置東荊州于漢比陽古城,改為淮州。隋改淮州為顯州,取界內顯望岡為名。貞觀元年,改為唐州。比水出縣東,今縣,州所治也。

慈丘 隋分比陽縣置,取界內慈丘山為名。

桐柏 漢平氏縣地,屬南陽郡。梁置華州,西魏改淮州,又為純州。後周為大義郡,陳廢郡為桐柏縣。

平氏 漢縣,屬南陽郡。

湖陽 漢縣,屬南陽郡。隋不改,屬舂陵郡。武德四年,于縣置湖州,領湖陽、上馬二縣。貞觀元年,廢湖州,省上馬,以湖陽屬唐州。

方城 前漢堵陽縣,屬南陽郡。後漢改為順陽。隋改為方城縣,屬淯陽郡。武德二年,于縣置北澧州,領方城、真昌二縣。貞觀初,省真昌縣。八年,改北澧州為魯州,領縣不改。九年,省魯州,以方城屬唐州。

泌陽 後魏石馬縣,後訛為上馬縣。貞觀三年廢。開元十三年,割湖陽復置上馬縣。天寶元年,改為泌陽縣。


  

均州下 隋淅陽郡之武當縣。義寧二年,割淅陽之武當、均陽二縣置武當郡。又置平陵縣。武德元年,改為均州。七年,省平陵縣。八年,省均陽入武當。其年,以南豐州之鄖鄉、堵陽、安福三縣來屬。貞觀元年,廢均州,又省堵陽、安福二縣。以武當、鄖鄉二縣屬淅州。八年,廢淅州,又以武當、鄖鄉二縣置均州。又廢上州,割豐利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武當郡。乾元元年,復為均州。舊領縣三,戶二千八百二十九,口一萬二千五百九十三。天寶,戶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萬八百九。在京師東南九百三十里,至東都九百一十七里。

武當 州所治。漢縣,南陽郡。梁置南始平郡,後魏改為豐州,隋改為均州,皆治武當縣。縣舊治延岑城,顯慶四年,移于今所

鄖鄉 漢錫縣地,屬漢中郡。晉改為鄖鄉。武德元年,置南豐州,領鄖鄉、安福、堵陽三縣。屬均州。貞觀元年,廢均州,以鄖鄉、武當屬淅州。又省安福、堵陽,併入鄖鄉。八年,復置均州,二縣來屬

豐利漢長利縣地。後魏置豐利郡,分錫縣置豐利縣。武德初,屬上州。州廢,屬均州。

房州下 隋房陵郡。武德元年,改為遷州,領光遷、永清,又置受陽、淅川、房陵,凡領五縣。其年,又于竹山縣置房州,領竹山、上庸,又置武陵,凡領三縣。五年,廢遷州之淅川。。七年,又廢房陵、受陽二縣。貞觀十年,廢遷州,自竹山移房州治于廢州城。其年,省武陵縣。改光遷為房陵縣。天寶元年,改為房陵郡。乾元元年,復為房州。舊領縣四,戶四千五百三十三,口二萬一千五百七十九。天寶,戶一萬四千四百二十二,口七萬一千七百八。在京師南一千二百九十五里,至東都一千一百八十五里。

房陵 漢縣,屬漢中郡。後魏為新城郡,又改為光遷國。武德初,改為遷州。置光遷縣。又改為房州,兼改光遷為房陵縣

永清 後魏分房陵縣置大洪縣,周改為永清

竹山 分上庸縣置。武德元年,置房州。貞觀十年,州移治房陵縣

上庸 漢縣,屬漢中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