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3號)「不論資本是以這種形式或那種形式輸出,不都同樣是資本的轉移嗎‧——如果是說債務,那確實是這樣。」——(第
1804號)「因此,不管您是輸出貴金屬,還是輸出商品,印度建築鐵路對英國資本市場的影響不是一樣嗎,不是和全部用貴金屬輸出一樣,會提高資本的價值嗎?」
如果鐵的價格沒有提高,那末,無論如何都會證明,鐵軌內包含的「資本」的「價值」並沒有增加。而這裡的問題在於貨幣資本的價值,在於利息率。威爾遜想把貨幣資本和一般資本混為一談。簡單的事實首先是,在英國,曾認購了
1200萬鎊印度鐵路股票。
這是一件和匯兌率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至于這
1200萬鎊怎樣使用,對貨幣市場來說,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如果貨幣市場情況良好,這就根本不會影響貨幣市場,就象
1844年和
1845年認購英國鐵路股票沒有影響貨幣市場一樣。如果貨幣市場出現某些困難,利息率固然會因此受到影響,但也只是使利息率提高,而按照威爾遜的理論,這必然使匯兌率對英國有利,就是說,必然會阻止
656貴金屬輸出(即使不是向印度輸出,也是向別的國家輸出)的趨勢。威爾遜先生從一件事情跳到另一件事情上。在回答第
1862號的問題時,說受到影響的是匯兌率;在第
1804號的問題中,說受到影響的是「資本的價值」,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利息率會影響匯兌率,匯兌率也會影響利息率,但匯兌率變動時,利息率可以不變,利息率變動時,匯兌率也可以不變。
威爾遜不理解,在資本向外國輸送時,輸送的形式本身,已造成這樣不同的影響;就是說,他不理解,資本的不同形式,首先是資本的貨幣形式會具有這樣重要的意義,這是和啟蒙經濟學家的觀點完全相反的。紐馬奇對威爾遜的答覆是片面的,因為他根本沒有指出,後者已經非常突然地並且毫無理由地由匯兌率跳到了利息率。紐馬奇在回答第
1804號的那個問題時,沒有把握地含糊其辭地說:
「毫無疑問,如果要籌款
1200萬鎊,這
1200萬鎊是以貴金屬形式還是以材料形式送出,在我們考察一般利息率時,是不重要的。但是<這個但是,是一個美妙的過渡,目的是要說出恰恰相反的話>我相信,這並不完全是不重要的<它不重要,但又不是不重要>,因為在一種情況下,會有
600萬鎊立即流回,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它卻不會這樣迅速地流回。因此,這
600萬鎊是在國內支出,還是全部都輸出,是會有些<多麼明確啊!>區別的。」
說
600萬鎊會立即流回,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
600萬鎊是在英國支出,那末,它們就會以鐵軌、機車等形式存在,這些鐵軌、機車等要送到印度去,但不會再從那裡流回,並且它們的價值只能分期償還,就是說只能非常緩慢地流回,而
600萬鎊貴金屬也許會非常迅速地以實物形式流回。如果這
600萬鎊在工資上支出,那末,它們就被消費掉了;但是用來預付工資的貨幣,照舊在國內流通,或者形成準備金。生產鐵軌的資本家的利潤和
600萬鎊中補償不變資本的部分,也是這樣。因此,紐馬奇用「流回」這種含混不
657清的說法,只是為了避免直說:貨幣仍然留在國內,並且只要這些貨幣執行借貸貨幣資本的職能,對貨幣市場來說(撇開流通可能吸收較多的硬幣不說)就只有以下區別:它將由A支付,而不是由B支付。這種以商品形式而不是以貴金屬形式把資本轉移到外國去的投資,只有當這種出口商品的生產需要其他外國商品的額外進口時,才會影響匯兌率(並不影響對得到投資的那個國家的匯兌率)。這時,這種生產不是用來抵銷這種額外進口的。但是,同樣的情況,在每一次以信用方式輸出時都會發生,而無論它是作為投資,還是為了普通商業的目的。
此外,這種額外進口也可以通過反作用,例如在殖民地或美國方面,引起對英國商品的額外需求。
紐馬奇以前[第
1786號]曾說過,由於有東印度公司的匯票,英國對印度的出口已大於進口。查理·伍德爵士曾就這點對他進行反覆盤問。英國對印度的出口之所以超過進口,實際上是由於英國沒有對從印度來的進口支付等價物所引起的:東印度公司(現在是東印度政府)的匯票,成了從印度徵收的貢賦。例如
1855年,英國從印度的進口是
1267萬鎊;英國向印度的出口是
1035萬鎊。
因此印度有順差
225萬鎊。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這
225萬鎊就必須以某種形式匯往印度。但這時,印度大廈提出了要求。它宣稱,它能對印度各管區開出總額達
325萬鎊的匯票<這個總額是為東印度公司在倫敦的各種費用併為支付給股東的股息而徵收的>。這個數額不但抵銷了
225萬鎊的貿易差額,而且還提供了
100萬鎊的餘額。」(第
1917號)
(第
1922號)(伍德:)「因此,印度大廈的這種匯票的影響不是增加對印度的輸出,而是相應地減少這種輸出嗎?」
(應當說:減少了下面這種必要性,即從印度的輸入,必須用同
658等數額的向印度的輸出來彌補。)紐馬奇先生對此作了如下的解釋:英國人為這
370萬鎊,向印度輸出了一種「德政」(第
1925號)。曾任印度事務大臣、對於這種由英國輸出到印度的「德政」十分熟悉的伍德,正確而挖苦地說(第
1926號):
「這樣,正如您所說的,印度大廈匯票所引起的輸出,不是商品的輸出,而是德政的輸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