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481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481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481頁

朗讀:

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

元好問詞作鑒賞


  

在這首詞同前一詞牌水調歌頭——游龍門都是寫遊覽河山,抒發情懷之作。與前詞相似,本詞氣勢更足,景觀更奇。三門津是黃河中十分險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門、鬼門、神門,水湍浪急,僅容一船通過。中有砥柱,即被稱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

三門峽所在山奇水急,呈現一幅波浪馬遠靜聽松風圖奔湧,氣勢磅砣的景象。

上片寫黃河的氣勢,寫中流砥柱悠閒。「黃河九天上」後兩句,寫黃河之長、黃河之險。「黃河九天上」似與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關」則寫明黃河之險,人鬼難過。

「長風」後五句,以粗線條勾勒出黃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氣勢。又以呂梁懸水千仞和錢塘八月怒潮形象具體地描繪出黃河水浪之高,高過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錢塘怒潮。高險,壯觀,形神俱備。「萬象」後兩句,更塑造儘管黃河水大浪急,但仍舊在砥柱山面前變得渺小。

「一柱閒」烘托砥柱山傲風浪,挺天地的偉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懼艱險,樂觀豁達的氣質。

下片更是以古典舊事,表達了詞人昂揚奮發積極向上的鬥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蘇軾《後赤壁賦》「攀棲鵑之危巢」句意,寫砥柱山之高峻艱險。「人間」後二句,又用《左傳》中「神奸」之典。傳說中夏禹將百物之形鑄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樣。

這樣的險處有何用呢?原來是考驗人的地方。「不用」後三句又用二典,一是東晉溫嶠在朱渚磯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寫春秋楚國勇士似飛仗劍入江殺兩蛟的故事。以上幾個方面,把黃河三門峽的險、惡寫得活靈活現。

結尾兩句「喚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騎鯨客的形象,表現詞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壯志。

此詞用典較多,也不顯含混難懂,典典都扣中主題。從謀篇佈局來說,也上下呼應,環環相扣,氣勢作足。故葉燮《原詩》中稱曰:「舒寫胸臆,發揮景物,境皆獨得,意自天成。」

●水調歌頭·與李長源游龍門  元好問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

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問龍門,何所似,似山陰。

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

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元好問詞作鑒賞

元好問,金代詞人。金元光時曾中進士及第。少時有志于世,雅以氣節自許,然當國事者無能,只能苟且餘生,遊覽山湖,抒發自己志氣。

這首水調歌頭寫其游伊河龍門段的所見所感。景是美景,情是豪情,情景相融又增詞的風彩。

詞人筆鋒是雄偉壯大見稱。上片起首「灘聲蕩高壁,秋氣靜雲林。」氣勢不凡,水聲激蕩,浪花飛濺,顯出景色之壯觀。「龍門」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因有龍門山和香山東西隔河對峙,故得此名。

龍門之前,水勢湍急,險灘密佈,水聲鬱怒,震盪山壁。前人多有詞句形容此段之險。如白居易寫詩道「六月灘聲如猛雨」(《絶句》)「自從造得灘聲後,玉管朱弦可要聽?」(《灘聲》)寫出洛陽龍門特有的水勢奇景。而這裡作者不僅寫水勢之急,又以「秋氣靜高林」之一「靜」襯托出龍門水聲的氣勢不同凡響。

一動一靜,相互呼應,形成一幅秋光水勢圖,使人不禁充滿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用一個「回頭」又將遠在北面的洛陽塵土飛揚的景象與此地天明水秀,雲林優美的景色形成鮮明的對照。

「前日神光牛青,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神光牛背」典出《世說新語》言晉人王衍為族人所辱,以餚盒擲其面,不以為意,盥洗畢,牽王丞相(王導)臂,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在我眼光,乃出牛背上。」言自己風神英俊,不與他人計較。


  
「春風馬耳」,李白有「世人聞此皆撣頭,有如東風射馬耳。」言對外界議論漠然視之無所動心,如過耳旁風。「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本句與上句其實都是勸勉友人李長源的話,讓其不要受外界干擾,不要計較世俗議論的得失。

以以前風景之趣喻人生處世之道,由景道情,極其自然。

下片言龍門勝景,天地難尋,應該在山水之間找到自己的樂趣。「門龍門,何所似,似山陰」借用「山陰道山,應接不避」的典故來形容龍門之美。

「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留眼」,杜甫有詩曰「船經一柱觀,留眼共登臨」之句,用此詞更渲染出景物的迷人風光,是夢想的佳處。「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作者被美景陶醉,要在此暢飲開懷,以花鳥作伴,傾聽天顥之音,欣賞這脫塵出凡的美景,不願再聞聽什麼絲竹之樂。表現詞人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獨善其身的思想感情。此詞語句清新自然,詩意又古樸雅緻。通篇自然傾瀉,真情實感流露筆端。

對現實美景的讚歎,對友人的激勵勸勉,極其自然融二為一,顯示出作者的獨到之處。正如後世清人鄒祗謨所言“詩語入語,詞語入曲,善用之即是出處,襲而愈工。」

●點絳唇·長安中作  元好問

沙際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

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吟懷,漠漠煙中樹。

西樓暮,一簾疏雨,夢裡尋春去。

元好問詞作鑒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