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67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67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67頁

朗讀:

以下以「采香涇」再展想象的歷史圖畫:采香涇乃是吳王宮女採集香料的地方,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涇。宮中脂粉,流到宮外,以至溪流皆為之「膩」,語意出自杜牧的《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這是脫化古人,不足為奇,足以為奇者,箭涇而續之以酸風射眼,膩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將古史前塵,與目中實境(酸風,秋日涼冷之風)幻而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感慨系之。「花腥」二字尤為奇怪,大概是說吳宮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宮牆,不僅使所澆溉的山花染着脂粉之香氣,而且還帶有人體的「腥」味。

再下,又以「響屧廊」的典故增一層皴染。相傳吳王築此廊,「令足底木空聲徹,西施着木屧行經廊上,輒生妙響。」詞人置身廊間,妙響已杳,而廊前的木葉,在酸風的吹拂下,颯颯然別是一番滋味——當日之「雙鴛」(美人所着鴛屧),此時之萬葉,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幻?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詞人那變幻無端的筆法,在給讀者展現出一個幻景叢疊的意境後,適時一束,自然地過渡而下。

過片另換一種筆調,看上去彷彿是大發議論,實際上仍在抒發感慨之情。其中意味大概是說:吳越爭雄,越王勾踐為了報仇,使美人計,派范蠡進西施于夫差,夫差被她迷惑之,其國於是滅亡,越仇得報。

然而什麼是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回答是:吳王的沉醉。假如他能不耽沉醉,范氏怎麼能功成而遁歸五湖,以垂鈎遊玩來慶祝吳的滅亡呢?所以不是勾踐范蠡有能,而是夫差甘願樂為的結果!醒醒(平聲如「星」),與「沉醉」對映。——為昏迷不國者下一當頭棒喝。真是可悲。

古事已逝現在又當如何?欲問蒼波(五湖——說即太湖),而蒼波無語。終究誰能回答?水似無情,山又何若?回答說: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發斑斑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歟?抑古往今來,山青水蒼,人事自不改其覆轍乎?這一疑問,最終仍是未能解開。

倚危闌,眺澄景,見滄波巨浸,涵溶碧落,直到歸鴉爭樹,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重新回歸現實,不禁百端交集。「送亂鴉斜日落漁汀」,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一「送」字,尤為神筆!

至此,從「五湖」起,寫「蒼波」,寫「山青(山者,水之對也)」,寫「漁汀」,寫「涵空(空亦水之對也)」,筆筆皆在水上縈注,「問蒼波」,何等味厚,何等意永,含詠不盡。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亂鴉斜日,可以說是寫實,但若說是比興,也覺相宜。大抵高手遣辭,都是手法超妙,涵義豐盈。

一結更歸振爽。琴台,在靈岩,本地風光。連呼酒,一派豪氣可見。秋與雲平,更為奇絶。

在詞人意中,「秋」亦是一「實體」,既可以「移動坐標」,也可以「計量」,所以說一登琴台最高處,才覺得剛纔的闌干,不足為高,等到更上層樓,直近雲霄,才發現「秋」與雲乃在同等「高度。用現在的話說,」雲有多高,秋就有多高!“高秋自古即為時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為文士之悲慨難置。曠遠高明,又復低徊宛轉,如此,此篇之詞境,也真可謂是奇境了。

●新雁過妝傑  吳文英

夢醒芙蓉。

風檐近、渾疑佩玉丁東。

翠微流水,都是惜別行蹤。

宋玉秋花相比瘦,賦情更苦似秋濃。

小黃昏,紺雲暮合,不見征鴻。

宜城當時放客,認燕泥舊跡,返照樓空。

夜闌心事,燈外敗壁哀蛩。

江寒夜楓怨落,怕流作題情腸斷紅。

行雲遠,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為追憶逝去的愛妾所作,因此妾去在夏秋之際,所以每當此季,作者的思念之情便愈重,此詞便是這種情結的顯露。

「夢醒芙蓉。風檐近、渾疑佩玉丁東。」三句描寫詞人睡夢中被風檐間鐵馬之聲驚醒,還以為是所思之人的佩玉丁東作響呢!「芙蓉」用在這裡藉以點明時令亦為詞句增添了色彩。「佩玉丁東」不僅令人聯想到玉珮和鳴的清脆的音響,而且還可由此及于佩帶此玉之人。

「已聞佩響知腰細」,詞人所思之人一定是非常美麗。開篇幾句就語簡意豐地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的美妙畫卷。「翠微流水,都是惜別行蹤」。這二句描寫當初分別之處。

「翠微」指青山。此言妾從此去,這裡的山山水水都記錄著她的行蹤併為她婉惜。

山靜止不動以喻居者,流水一去不返而喻行者。綠水青山,詞人獨尋遺蹟,這又是另一幅圖畫。這兩幅畫面其實表現的都是詞人的相思之苦。由此引出了「宋玉秋花相比瘦,賦情更苦似秋濃」兩句。

詞人借用李清照「人比黃花瘦」來形容宋玉。而這裡宋玉。而這裡宋玉只不過是被拉來陪襯「賦情」一句,意在說自己還不如他,除了落拓不偶外,所愛之人又離去,所以比他悲秋更苦幾分。「小黃昏,紺雲暮合,不見征鴻。

」這三句是具體描寫了自己的賦情之苦後,又給讀者展現了另外一個畫面。黃昏將近,暮雲滿天,天色已晚,可征鴻卻始終沒有出現。「征鴻」照應前面的「秋」字,此句也暗示去妾毫無音訊。詞中沒有寫自己,但和「翠微流水」二句一樣,在這個沉寂的畫面中是有一位懷着無限企盼之情的主人公的。

這寫景的三句更進一步補足上面所說的「賦情之苦」。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