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65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65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65頁

朗讀:

帆落回潮,人歸故國,山椒感慨重遊。

弓折霜寒,機心已墮沙鷗。


  

燈前寶劍清風斷,正五湖、雨笠扁舟。

最無情,岩上閒花,腥染春愁。

當時白石蒼松路,解勒回玉輦,霧掩山羞。

木客歌闌,青春一夢荒丘。

年年古苑西風到,雁怨啼、綠水葓秋。

莫登臨,幾樹殘煙,西北高樓。

吳文英詞作鑒賞

種山在現在的紹興以北,越王勾踐滅吳後,殺了功臣文種即埋葬在此。後南宋高宗也曾因誤所讒言殺掉功臣岳飛,吳文英寫詞的感興當由此起。但這首具有一定豪放情調的詞作卻不純粹是詠史,而是詠自己重過種山憑弔的感慨的。

「帆落回潮」寫傍晚潮回時舟船降帆靠岸,「人歸故國」即吳文英重回越王故地。「山椒感慨重遊」即在種山山頂心懷感慨再度遊觀。這三句分別敘述時間、地點,引出感慨。「弓折霜寒,機心已墮沙鷗」,二句緊承感慨抒發。

這裡是比喻語,借霜冷而弓斷,喻南宋末國事日危,自己已經無意于求功立名,「機心已墮沙鷗」是說「機心」不死,即使不用弓箭,沙鷗仍會被自己的獵心驚墮。這典故出自《列子。黃帝篇》的一個故事。說有個人好鳥,經常與鷗鳥同遊,一天父親讓他獵取鷗鳥,鷗鳥就舞而不下。

意思是說人如果心動于內,禽鳥是會覺察的。夢窗用這一典故是為了表明自己壯心並未真死。下面說:「燈前寶劍清風斷,正五湖、雨笠扁舟。」清風是劍名,燈前照看已經折斷的清風寶劍,自己卻正駕一葉扁舟,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在風雨中遨遊五湖。

感情沈鬱而又放浪形骸,心中自然是有難言隱痛。這裡只有五湖游是實筆,其他都是借喻虛筆。結三句:「最無情,岩上閒花,腥染春愁。」這裡才暗點題,寫到思念文種,說:最無情的亦即最有恨的事,是文種墓石岩上的閒花野草,似乎帶有劍下血腥之氣,染成一片春愁。

腥字下得觸目驚心。文種是越王賜劍讓他自殺的。作者的感慨藴而不露。上片全屬對世事興亡而發的感慨,沈鬱頓挫,含意深長,心情矛盾錯雜,但又不正面寫一字,必須從更深的層次上去體會。

後片深入寫文種昔日的埋葬之處,「當時白石蒼松路,解勒回玉輦,霧掩山羞。」當日文種墓道的白石路旁有幾列蒼松,葬後解下繫馬的繮繩,送葬的玉輦回去,霧氣香冥,青山也為忠賢之死替越國含羞。

古代寫忠賢不幸死去,往往記當日霧氣四塞,所以該詞也這樣寫。這幾句純屬作者想象之筆。下二句寫:「木客歌闌,青春一夢荒丘。」這也是用想象的筆寫山上的荒涼,「木客歌闌就是李賀《秋來》詩:」秋墳鬼唱鮑家詩“的意思。

木客即山鬼,二句的意思是說:秋墳山鬼歌罷,英雄人物的青春一夢就只剩下荒涼的丘墓了。

下三句:「年年古苑西風到,雁怨啼、綠水葓秋。」寫種山一帶的古林苑,只剩下水邊的鴻雁在綠水和秋葓(紅蓼花)間哀怨啼鳴。從文種之墓把詞境擴展到種山一帶的古越林苑。這一層也是夢窗把自己的感慨更擴展開來,從而連繫到國家的興亡。

下面三句「莫登臨,幾樹殘煙,西北高樓」,則又遞進一層,涉及到南宋末期的現實了。這裡的「西北高樓」和《古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用詞有連繫,但同時更是借西北邊患,指北方遇有強敵而言。而「幾樹殘煙」和辛棄疾《摸魚兒》「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極相類似。所以夢窗這首詞講「莫登臨,幾樹殘煙,西北高樓」,其實是陡然轉入自己國家的處境,說:不要登山臨水吧,所能看到的也不過是疏柳殘煙,西北高樓,而看不見長安。

最後幾句很陡健,也很沉痛。不過這時北方的強大對手已是蒙古人了。

吳文英的這首《高陽台》,于婉約中呈現出豪放的色彩,愛國感慨深藏其間,可謂別具一格。從詞的結構看,先寫自己重遊種山,在弓折劍殘,無可奈何之情後,遨遊五湖,因而再來種山。由自己及南宋處境寫起,寫到朝廷的失策和英雄人物壯志成灰的悲涼,而其中毫無造作的痕跡,這也是藝術構思的高妙。

●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吳文英

湖山經醉慣。

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

又客長安,嘆斷襟零袂,涴塵誰浣?

紫曲門荒,沿敗井、風搖青蔓。


  
對語東鄰,猶是曾巢,謝堂雙燕。

春夢人間須斷。

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

綉屋秦箏,傍海棠偏愛,夜深開宴。

舞歇歌沉,花未減、紅顏先變。

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吳文英詞作鑒賞

吳文英一生曾幾度寓居都城臨安,這裡有他的愛姬,兩人感情一直很好。但不幸的是,分別後,愛姬去世。這首詞是作者重訪杭州舊居時悼念亡姬之作,情辭哀艷,體現了夢窗詞的抒情藝術特色。

「湖山經醉慣」。開頭,詞人面對湖光山色,不禁回憶起昔日與愛姬一起醉飲湖上的歡娛情景。「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是說至今仍殘存在衣衫上的斑斑淚痕和點點酒漬,正是當初悲歡離合種種情事的形象記錄。晏幾道有詞云:「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總是淒涼意。

」(《蝶戀花》)夢窗由此脫胎,而詞意更為豐富含蓄,表面是寫過去的歡娛,實際上暗示今日的悲涼。

「又客長安」,重新回到眼前。長安,借指臨安。

隨之以一「嘆」字轉入傷逝悼亡的主題,「斷襟零袂,涴塵誰浣?」二句,一方面形容自己淒苦飄零、風塵仆仆的情狀,另一方面表達失去愛姬的傷痛情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