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57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57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57頁

朗讀:

再寫除夕守歲。「殘日東風,不放歲華去。」夕陽亦像人一樣,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捨,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

「放」用字尤其貼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


  

「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新年鶯語。」終於,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絶,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新年鶯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為客居他鄉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閙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云:「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海綃說詞》)

換頭云:「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借指宴席。詞人彷彿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纖纖玉手為自己破開黃橙,那幽香似乎還縈繞在周圍。回憶及此,當然別是一番滋味。

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襯處境之可悲,人之歡樂反襯己之愁苦,此處又以昔之溫馨反襯今之淒苦。

對往事的追憶、神往,終於走進了夢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遞,過去的美好回憶,連夢中也難以追尋了:「歸夢湖邊,還迷境中路。」湖水如鏡,夢影朦朧,難覓歸路。往事散如輕煙,徒增無窮悵惘而已。

往事如煙,而今,與誰相對呢?「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吳霜,用李賀《還自會稽歌》字面:「吳霜點歸鬢。」如今是春風吹融了冰雪,可是永遠不能銷去飛上鬢角的寒霜,已經夠可悲的了;更何況,落梅如雨,斑斑白髮與點點白梅相對,這豈不令人淒絶!杜甫詠梅詩意:「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與此詞意趣相一致。

夢窗此詞委曲含蓄,欲藏還露,頗得清真風神,而其抒情筆觸又瞭然可尋。吳梅論夢窗詞云:「貌觀之,雕繢滿眼,而實有靈氣行乎其間。細心吟繹,覺味美于方回,引人入勝,既不病其晦澀,亦不見其堆垛。」(《詞學通論》)自是研討有得之言。

真情實感是藝術的生命。有真情流貫其間,則無論表現為何種形式與風格,都有其動人之處。此詞後半,愈來愈奇。

「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意境的幽深冷峭,詞中少見,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可與比照。歇拍處,情意的痛切,設想的妙巧,堪與東坡詠榴花詞“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虞美人》)前後相映生輝。

●澡蘭香·淮安重午  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

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

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

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

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首詞,從內容來看是懷唸作者的一位能歌善舞的姬妾。此時他客居淮安(今屬江蘇),正值端午佳節,不免思念家中的親人,於是寫了這首詞。

詞寫於端午節,所以詞中以端午的天氣、習俗作為線索貫穿所敘之事和所抒之情。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盤絲」指盤旋的五色絲。端午節古人有以五色絲繞臂的風俗,認為如此可以驅鬼祛邪。夢窗詞愛寫美人的一部分,如手腕、足。

端午節繫著五色絲的玉腕的意象更是經常在夢窗詞中出現。「巧篆」指書寫了咒語或符篆的小箋,將它戴在自己的髮簪上,古人認為端午佩帶符篆可以避兵氣。「紺紗」指天青色的紗帳,此物也正當時令。三句均為倒裝句,從追憶往昔寫起:過去每逢端午佳節這位冰肌玉膚的人兒總要早早推帳攬衣而起,準備好應節的飾物,打扮停當,歡度佳節。

這裡顛倒敘述次序,意在強調題面之「重午」。

「銀瓶露井,彩箑雲窗,往事少年依約。」「銀瓶」本指酒皿,這裡借代宴飲,「露井」本指沒有覆蓋的井,這裡泛指花前樹下。「彩箑」,彩扇,歌兒舞女所持,這裡指代歌舞。「雲窗」指鏤刻精美的花窗。

「銀瓶」三句連用四個有色彩感的美麗事物,極精當地描繪出昔日的歡會,或在花前樹下,或在華堂之中,環境固然美好,人亦年輕風流。「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寫裙」用《宋書。羊欣傳》典。

書法家王獻之到羊欣家,羊著新絹裙午睡,獻之在裙上書寫數幅而去。這故事反映出南朝士人灑脫的性格,詞人用來表現他和姬人的愛情生活。詞人見窗外榴花將謝,由榴花想到石榴裙,於是自然憶起在姬人裙上書寫的韻事。石榴花謝,人分兩地,樂事難再,不由得讓人傷感。

「黍夢光陰,漸老汀州煙」。「黍夢」指黃粱夢,典出唐沈既濟的傳奇小說《枕中記》。這裡形容光陰似箭,「煙」形容嫩蒲的細弱,蒲草也是時令植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