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53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53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53頁

朗讀:

問稱家住城東陌,欲買千金應不惜。

歸來困頓殢春眠,猶夢婆娑斜趁拍。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寫京城的年幼舞女。作者在詞中通過對都市舞女的描寫,為我們展示了南宋時期的民俗生活畫卷,同時,也包融了詞人對任人擺佈的舞女的憐惜之情。

京市,即指南宋都城臨安。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條:「都城自舊歲冬孟駕回,則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數十隊,以供貴邸豪家幕次之玩。而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毬等求售,謂之燈市。自此以後,每夕皆然。

三橋等處,客邸最盛,舞者往來最多。每夕樓燈初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於下。酒邊一笑,所費殊不多,往往至四鼓乃還。」這些幼女舞隊,每逢佳節,便穿街過市,到天街茶肆,簫鼓齊鳴,為當街演出。

這詞上片寫舞女列隊過街的情形。「茸茸狸帽遮梅額,金蟬羅翦胡衫窄」,這是寫舞女的裝束打扮。

先寫頭面。頭戴的細毛茸茸的狸皮帽子,遮掩了妝飾着梅花的額角。把梅花瓣的紋樣畫在額上就是梅花妝。狸帽沒有全掩額角,因此美麗的梅妝仍隱約可見。

接着是寫舞女身上的裝束。她們穿著金色的薄如蟬翼的羅衫,窄小合身。再接着是寫到這些幼女騎在大人肩上,細腰女嬝娜,但由於疲勞顯出倦態;又不得不和着鼓笛的節拍勉強做態。

下片寫幼女的舞技,但不從正面而由側面寫出:一是少年觀眾爭相問詢舞女們家住何處,得知她們住在城東的街巷裡。二是那些幼女的舞技實在精妙,所以詞人睏倦歸來,在夢中還彷彿見到他們婆娑起舞呢。

柳永有四首《木蘭花》都是寫藝妓們的歌舞的。其中第三首去: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通過玉纖遲,畫鼓聲催蓮步緊。貪為顧盼誇風韻,往往曲終情未盡。

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近。

這首柳詞是直接鋪敘,可說是吳文英《玉樓春》的藍本。不過柳詞寫得明顯,吳詞則委婉道出。柳詞中正面寫蟲娘舞技的語句較多,如說她舉止溫雅,動作準確,手足的一舉一動和着檀板、畫鼓的節奏快慢;她跳舞時顧盼生姿,風韻四溢,到了歌曲終結時好象還意鋒未盡。這詞共八句,卻用六句正面寫舞蹈。

末了兩句是少年觀眾由於對蟲娘色藝的欣賞而爭問她家的住處,是側面襯托的筆法。吳詞和柳詞比較之下,寫法之不同清晰可辨。

吳詞正面寫幼女舞蹈的句子不多,只有「倦態強隨閒鼓笛」一句,這只是她們乘肩時的姿態,只屬「廣告」性質,還談不上正式的表演。過片「問稱家住城東陌,欲買千斤應不惜」,是寫觀眾的反應,藉以烘托她們舞技的精妙。而結句「歸來困頓殢春眠,猶夢婆娑斜趁拍」,則是作者觀賞幼女們舞蹈後印象深刻。這兩句看來是閒筆,卻比正面寫舞技的精妙更有力量。

正好象聽到傳說中韓娥的歌聲,餘音繞樑三日不絶一樣,美妙的印象揮之不去。吳文英善於用虛幻來襯托真實,反映真實。「襯托不是閒言語,乃相形相勘緊要之文,非幫助題旨,即反對題旨,所謂客筆主意也。」(劉熙載《藝概。

經義概》吳文英的詞善寫夢幻,善於用「客筆」來表現「主意」。如他有名的《點絳唇。試燈夜初晴》,下片「輦路重來,彷彿燈前事。情如水。

小樓熏被,春夢笙歌裡」,結處「情如水」三句,譚獻極加讚賞,說是「足當『咳睡珠玉』四字」。這詞精彩處在於結尾,因為「情如水」三句通過夢境,把元宵前夕撫今追昔的感傷情緒非常含蓄地反映出來。《玉樓春》結句「歸來困頓殢春眠,猶夢婆娑閒趁拍」二句寫的夢境,一方面固然是亂去這些所幼舞女姿色藝技的高超,但另一方面也未嘗不包涵着詞人對她們隨人擺佈的不由自主生活境遇的憐惜。這樣就使詞的思想境界提升了。

●點絳唇·試燈夜初晴  吳文英

卷盡愁雲,素娥臨夜新梳洗。


  
暗塵不起,酥潤凌波地。

輦路重來,彷彿燈前事。

情如水。

小樓熏被,春夢笙歌裡。

吳文英詞作鑒賞

南宋都城臨安的燈市,每年元宵節以前就極其熱閙。據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記載:「禁中自去歲九月賞菊燈之後,迤邐試燈,謂這『預賞』。一入新正,燈火日盛。……天街某茶肆,漸已羅列燈毬等求售,謂之『燈市』。

自此以後,每夕皆然。……終夕天街鼓吹不絶。都民士女,羅綺如雲。」都城的燈市,是詞人熟識的,當年良辰美景、人月雙圓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情;如今韶華已逝,世事滄桑,每遇佳節,但覺慨恨良多,興味索然,真可謂「少年情事老來悲」了。

據唐圭璋先生考證:吳文英一生有兩段情事,先在蘇州愛一妾,在某年夏秋之際遣去,原因不詳;後在杭州愛一妾,後故去。兩次大約都為十年。此詞寫杭州燈節,顯然與杭州情事有關。本詞調名下題云:「試燈夜初晴」,據《百城煙水》云:「吳俗十三日為試燈日。

」可見是寫燈節之事;但詞人並未由正面起筆描繪燈市盛況,而是以試燈夜的景象作陪襯,用悵惘的筆調抒發自已逢佳節而倍覺神傷的落寞情懷,雖只寥寥數語,卻寫得紆徐頓挫,舒捲自如,從而委婉地道出內心的萬千感慨。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