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46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46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46頁

朗讀:

「有腳陽春」。(一本作「有腳艷陽」)是對能施「惠政」的官員的傳統稱頌語,意思是說他所到之處,如陽春之和煦,能令百姓昭蘇。但現在「陽春難駐」,王埜大人要調走了,因此連山水似乎也充滿離愁別恨。讀到這裡,我們頓悟前面寫春殘景象不只是為了烘染離別的氣氛,而是對「陽春難駐」作形象的說明。

「芳草渡。似叫住東君,滿樹黃鸝語。」寫渡頭景色。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樹上的黃鶯正在啼囀,彷彿是懇請即將離去的春天再多留駐一會兒。


  

黃鸝即黃鶯,鳴聲婉轉悅耳。這裡「芳草」兩句也是融情於景,借啼鳥之惜春,比喻自己對王埜的依依惜別。

然而王氏的調動是國家的需要、時局的要求,所以感情儘管上難以割捨,也只能分手了。在詞中,這一轉折是由「無端杜宇」四字開始的。無端,即沒有來由,無緣無故;這裡含有無可奈何之意。杜宇的叫聲與「不如歸去」相近,所以又名「催歸」。

這裡說「報採石磯頭,驚濤屋大,寒色要春護」的是杜鵑鳥,其目的是與上句的「黃鸝」相照應,扣緊暮春景色,讓景、情、事打成一片,使整個上半闋的意境更顯渾成。採石磯,在安徽當涂牛渚山北部,突入長江中,奇險雄偉,「驚濤屋大」是說長江風急浪高。

後三句意思是說,當涂江面一帶,風狂浪惡,滿目寒涼,正需要春陽的呵護。意思是那裡位置的重要和形勢的艱危險惡,須由豪傑之士去支撐局面。我們知道,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國滅亡後,次年蒙古兵即大舉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時烽煙四起。

上闋借景抒寫惜別之意,情緒一波三折,從開頭至「陽春難駐」,是一開:「叫住東君」是一合;至「寒色要春護」又是一開。“將戀戀不捨而又不得不捨的心緒描繪得細膩傳神。

下闕以送別情景過渡,然後再轉入臨別贈言。

「陽關唱,畫鷁徘徊東渚。」人們唱起了驪歌,遠行的船隻即將啟航了。臨別之際,人們自然希望後會有期,但何時何地才能見面呢?世事實在難以預料,不過,既然已經以身許國,個人的事亦無需多慮了。

「相逢知又何處」一句,正表達了詞人這種複雜的心情。於是,在餞別的酒筵上,兩人同抒壯懷,細評今古。「摩挲老劍」,如同詩詞中常見的「撫劍」、「看劍」一樣,表明詞人渴望施展抱負:「劍」而說「老」,則表明他們經過千磨百折而雄心猶存,不是難能可貴嗎?

「君此去。幾萬裡東南,隻手擎天柱。」這是作者對友人的殷殷囑望,希望他負起拱衛東南的重任,做撐持時局的擎天一柱。由此亦可見兩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全詞寫到這裡,一氣呵成,情鬱而辭暢,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但下面收束處出語涉腐,令全篇有所減色。

「長生壽母。更穩坐安輿,三槐堂上,好看綵衣舞。」這是順帶為王埜之母祝壽,並表王之孝順。安輿,也叫「安車」,是婦女、老人乘坐的小車。

三槐堂,是有關王姓的典故。這裡用典為王氏祝壽之詞。綵衣舞,用老萊子七十娛親的故事。這種詞句象李調元《雨村詞話》指出的,「乃獻壽俗套諛詞」,算是敗筆。

總之,除結尾之外,全詞大體寫得不錯,而尤以上半闋為佳:跳蕩轉折,情景相生,感喟甚深,境界亦大。下闋上半則富雄直之氣,大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之概。作為一首送別詞。它密切結合當前景色與情事,大處着眼,細心落筆,將私人離合之感與整個社稷安危連繫起來,融「小我」入「大我」,使作品(就前面大半而言)保持旺盛氣勢和較高的格調,應當說是頗為難得的。

這正是作者胸襟抱負與藝術手腕的完美結合。  

吳文英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吳文英(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鄞縣(今浙江寧坡)人。《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

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清全祖望答萬經《寧波府志》雜問,謂吳文英「晚年困躓以死」,殆得其實。享年六十歲左右。

黃昇《中興以來絶妙詞選》編定於淳祐九年(1249),卷十錄吳文英詞九首,時吳文英正在越州,年約五十。黃昇並引尹煥《夢窗詞敘》云:「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云:「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多以姜詞清空,吳詞密麗,為二家詞風特色。況周頤《蕙風詞語》卷二又云:「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琱蹙綉,毫無生氣也。


  
」《夢窗詞集》有四卷本與一卷本兩種。毛氏汲古閣所刻《夢窗甲乙丙丁稿》為四卷本,《疆村叢書》刻明太原張遷璋所藏為一卷本。

●宴清都·連理海棠  吳文英

綉幄鴛鴦柱。

紅情密,膩雲低護秦樹。

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

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

障灧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

連鬟並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