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44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44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44頁

朗讀:

布穀催耕,常與連綿的細雨連在一起。燕兒的飛翔,又常與春風「作伴」。所以上面六個字,準確、形象地交代出了暮春的季節特點,為後文點明「春悄」之「春」字,作了鋪墊。不僅如此,布穀鳥在細雨中自由地鳴叫,小燕子在斜風中快樂地起舞,這聲音與動作,又和下文「春悄謝娘家」的幽靜、寂寥,形成了對比。

謝娘,原指東晉王凝之妻謝道韞;這裡藉以暗示詞中的女主角是一位貴族人家的才女。試想,窗外早已是一片生機勃發的春景,而屋內卻是一片悶沉的氣氛(更何況,被深鎖于此的又是一位年輕活潑的姑娘),所以女主角那種愛慕大好春光、不甘被鎖深閨的心理,就含蓄而豐滿地寫出了。從這三句中就不難見到作者用心之深,下筆之細。


  

接下兩句,一反上面那種隱而不露的寫法,而出以「怨語」:「一重簾外即天涯,何必暮雲遮」?時光已抵傍晚,天又不放晴,一塊濃重的暮雲更遮斷了少女凝望天邊的視線,故而她就發出了怨恨之語。意思是:一重帘子就已將我阻隔在深院內室,使得簾外之近竟變成了「天涯」之遙,更何況天上還有重重烏雲來遮隔呢?從這兩句來看,在她內心深處,藏有一個「心上人」的影子。她想要與他會面,奈何家規和禮教絶不允許這麼做,怨恨之極,只得從「尤人」發展到了「怨天」——但出於大家閨秀的身份,她卻又不能直言其埋怨父兄之情,只能將一股怨氣盡撒之於帘子和暮雲。這其間的曲折三昧,盡在文字之外。

于此亦可見得作者揣摸和刻畫人物內心世界的深湛功夫和高超技巧。

既然心中充溢着怨恨,那麼她必然會有所反抗。但是她缺乏勇氣和機會,因此只能採取比較「消極」和婉轉的反抗形式。「釧金寒,釵玉冷,薄醉欲成還醒」以及「一春梳洗不簪花」這幾句就是寫她的這種「消極反抗」。摘下了手臂上的金釧,拔下了頭髮上的玉釵,甚至一整個春天都不願插花打扮,這實際是暗示自己「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

衛風。伯兮》)的心意,同時又是向她父兄的一種「抗議」行動。可是,她的這種舉止行動並沒有收到多大的效果,——父兄並沒有讓她走出深閨,而所懷的戀人也並不能因此而得見,所以她又一次墮入了痛苦之中。

「釧金寒」的「寒」字,「釵玉冷」的「冷」字,就反襯了她得不到安慰與溫暖的失望心理。而「薄醉不成還醒」更表明她內心的苦悶遠非醉酒所能排遣。最妙的則還在詞尾:儘管她一春不願簪花打扮,然而卻吐出了一句「真話」:「孤負幾韶華!」意思說:讓一年的春光白白流逝,讓一年的鮮花白白丟拋,從真心而言,實在又是捨不得的。「韶華」與「孤負」這兩個詞連在一起,極為沉重,內藴又極為豐富。

它所表達的,就正是杜麗娘所唱出的感嘆:「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因而,極能代表封建社會中廣大青年婦女(特別是有才之女)所普遍懷有的悲劇心理,具有相當深刻的典型意義。這是本詞更深一層意思。

這首詞的題材內容雖跳不出一般婉約詞描寫「春思」、「閨怨」的窠臼,但從它所寫到的反抗心理和悲劇心理來看,卻又不乏某種新意。它從常見的懷人進而寫到了對於命運的怨嘆,又寫到了對於人生的肯定,都顯示了思想內藴之深厚。  

李昂英詞作鑒賞 生平簡介

李昂英(1201-1257)字俊明,號文溪,番禺(今廣州)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初調汀州推官,除大理司直、主管經撫司機宜文字。累除太學博士、校書郎兼沂王府教授、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直秘閣、福建提舉。

淳祐初,杜范薦為監司,以吏部郎官召。六年(1246),擢右正言兼侍講,以數疏史嵩之罪,又劾權貴,被褫職。十二年,參知政事徐清叟力薦之,除江西提刑兼知贛州。終官龍圖閣待制、吏部侍郎。

寶祐三年(1255)歸隱文溪,五年秋卒,年五十七,謚忠簡。《宋史翼》、《廣州人物傳》有傳。昂英為崔菊坡門人,立朝敢言,不畏權貴。其文簡勁,詩詞併骨力遒健,江萬裡、文天祥皆推服之。

有《文溪集》二十捲,《文溪詞》一卷。楊慎《詞品》卷五謂其以送太守詞「有腳艷陽難駐」一詞得名。又謂其《蘭陵王》(燕穿幕)一首絶紗,可並秦、周。

●水調歌頭·題斗南樓和劉朔齋韻  李昴英

萬頃黃灣口,千仞白雲頭。

一亭收拾,便覺炎海豁清秋。

潮候朝昏來去,山色雨晴濃淡,天末送雙眸。

絶域遠煙外,高浪舞連艘。

風景別,勝滕閣,壓黃樓。


  

胡床老子,醉揮珠玉落南州。

穩駕大鵬八極,叱起仙羊五石,飛佩過丹丘。

一笑人間世,機動早驚鷗。

李昂英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描寫南樓景色的和詞,它想象神奇,充滿着浪漫主義的精神。李昴英的這首詞,在登高望遠時,想象瑰奇,堪稱佳作。

劉朔齋名震孫,字長卿,蜀人。曾任禮部待郎、中書舍人。斗南樓原址在廣州府治後城上,始建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年間。其特色是在此地觀海山之景,別具情致。

起筆二句,極有氣勢,站在斗南樓上,萬頃海濤,千仞雲山,盡收眼底,使人視界大開,胸襟舒暢。

「黃灣」,即韓愈《南海神廟碑》所謂「扶胥之口,黃木之灣」的黃木灣,位於今天廣州東郊黃埔,是珠江口一個呈漏斗狀的深水港灣。唐宋時期,這一帶已成為廣州的外港,中外商船往來貿易均在此處停泊。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