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319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319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19頁

朗讀:

」乾卦以龍取象,所以古人便以「乾龍」喻帝王。乾龍節,是北宋欽宗趙恆的生日。據《宋史·禮志》記載:「靖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太宰徐處仁等表請為乾龍節。」從記載中可以想見當年此日,朝廷中群臣為皇帝祝壽,欽宗賜宴,好一派隆重的壽宴的盛況!而今又是四月,乾龍節又將近,然而此時卻是神州板蕩,山河易主。

詞人撫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變呢?於是萬千感觸,化為使人不忍卒讀的詞句:「眼中淚盡空啼血。」這一句,哀怨悲涼,撼人心魄。向子諲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將領。高宗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舉南下,一路殺奔江西、湖南。


  

此時向子諲正潭州(今長沙)知州任上,有人建議暫避敵鋒,他大呼曰:「是何言之不忠也!使向之諸郡有一二能為國家守,敵其至此耶?朝廷使我守此潘也,委而去之,非義矣!」(見汪應辰《向公墓誌銘》、胡宏《向侍郎行狀》)他親率軍民血戰數日,終因實力不濟而城破。事後,他的好友陳與義贈詩,詩中贊曰「柱天勛業須君了」(《題向伯恭過峽圖》)。然而詞人想當如今家亡國破,君辱臣恥,卻又回天無力,胸中不禁充塞着極度的憤恨和悲哀。這樣深沉難遣的感情鬱積胸中,實非「眼中淚盡空啼血」一句不能盡之了。

以上為詞意的第二層。

緊接着,詞人由人的「空啼血」聯想到自然界的子規,感情又進一層。按《秦樓月》詞調的要求,「空啼血」是承上句而來,並非是語句的簡單重複,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詞人因情設景,以「子規聲外,曉風殘月」這樣淒厲蕭索的意境結束全詞。子規即杜鵑鳥。

子規啼血是古詩詞中常用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李山甫《聞子規》:「斷腸思故國,啼血濺芳枝。」曉風殘月「,是柳永《雨霖鈴》詞中的名句。這首詞雖是移用,但詞人顯然對」杜鵑啼血「內涵進行了改造。

本詞中它表現的已不是離別的愁苦,而是因國破家亡而生的故國之思了。」子規聲外,曉風殘月「,是因情而設景,也就是王國維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它以豐富的內藴,傳達出詞人心中的無限哀怨,撞擊着讀者的心扉。

全詞感情真摯,情景交融,《酒邊詞》中,是一首成功的小令。但終因其忠憤有餘而少豪放之氣,且詞中意境獨創性少,新鮮感不足,不免影響了它的藝術感染力量,宋詞中不屬於上乘。

●西江月  向子諲

政和間,余卜築宛丘,手植眾薌,自號薌林居士。建炎初,解六路漕事,中原俶擾,故廬不得返,卜居清江之五柳坊。紹興癸丑,罷帥南海,即棄官不仕。乙卯起,以九江郡復轉漕江東,入為戶部侍郎。

辭榮避謗,出守姑蘇。到郡少日,請又力焉,詔可,且賜舟曰泛宅,送之以歸。己未暮春,復還舊隱。

時仲舅李公休亦辭舂陵郡守致仕,喜賦是詞。

五柳坊中煙翠,百花洲上雲紅。

蕭蕭白髮兩衰翁,不與時人同夢。

拋擲麟符虎節,徜徉江月林風。

世間萬事轉頭空,個裡如如不動。

向子諲詞作鑒賞

從詞序可知,這首詞是詞人第二次辭官重歸清江五柳坊之後創作的。向子諲是南宋初年主戰派大臣,曾寫下不少直接抨擊投降派的愛國詞章。紹興九年,因觸犯秦檜被罷,從此歸隱山林。這首寫隱逸情趣的詞,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作者對南宋政治現實的不滿。

開頭兩句中的五柳坊、百花洲皆清江附近。此詞先寫居處所見:柳綠如煙,蔥蘢翠碧,景物朗潤。

此寫地面之景。蒼穹紅雲,絢麗而璀璨。此寫天上之景。一幅夕陽山村之景的畫面,展現眼前。


  

這也是僅舉一端,美景當不止此。地名中有柳有花,柳以綠濡,愈顯其深邃;花以紅染,益見其嬌艷。詞人匠心獨運的描寫,令人陶醉。

三、四句,「蕭蕭」其意為冷落,指頭髮花白。此時子諲自嘆年老,歲月蹉跎,世事不正常,固此白髮蕭蕭。兩衰翁:子諲其一也;另一位便是序中所說辭舂陵郡守致仕的仲舅李公休了。前三句寫景敘事,舒緩有致。

第四句「不與時人同夢」,詞情轉向激昂。

時人,應當指當時的專權誤國的權貴,包括秦檜之流的投降派。

五、六句中的麟符、虎節,為君王調兵遣將之信物,受者有殊榮。而子諲言拋言擲,這是何等堅決!

紹興初年,子諲任鄂州知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尋任江州知州、改任江東轉運使,進秘閣修撰,徽猷閣待制,徙兩浙路都轉運使,除戶部侍郎,可謂品高位顯。當宋金議和時,秦檜等投降派力主和,金使將入境,而子諲堅決不肯拜金詔違背秦檜意,乃被罷官,退隱清江,第五句當言此事。子諲忠節,不取悅于世,又不苟合于世,他這種凜然正氣,直衝霄漢。第六句「徜徉江月林風」,和第一、二句暗合。

一、二句寫清江暮色,此寫晚景。插敘往事後,詞人接着寫此時此境的心情。月朗風清,林中閒適徘徊。初讀似寫閒情逸致,實則詞人的心潮並不平靜。

屈原《涉江》雲「被明月兮寶路,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屈原所言「明月」,珠名,實借「明」字之音,喻己行為光明磊落,借「月」高潔之義,喻己情操之高尚。子諲林中信步,徘徊慨嘆,和屈原詩句所言,可謂世同,情同,意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