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283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283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283頁

朗讀:

下片轉入議論,將詞境拓深一步。「都為自家,胸中無事,風景爭來趁遊戲」,三句語極樸拙,意卻自,掉運口語,淺白有味。總卻世事營營,胸中沒有半點掛慮,自然容易心與景浹,感受到外間景物欣然自得,好象都爭先恐後來取悅於人似的。宋程顥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為此句之本。

以曲子詞寫理趣語,顯得親切活潑,饒有興味。「剩活人間幾歲」,點出餘日無多的暮景,卻並無衰瘋悲惋色彩。「洞天」句,即「誰道洞天塵寰外」,倒裝是為了協調平仄的原故。結句將上下片一併收束,表示要這個人間洞天裡度此餘年,一派欣于所得的情致,可謂溢於言表了。


  

《澄懷錄》載:「陸放翁云:」朱希真居嘉禾,與朋儕詣之。聞笛聲自煙波間起,頃之,棹小舟而至,則與俱歸。室中懸琴、築、阮咸之類,檐間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籃缶貯果實脯醢,客至,挑仍奉客。

‘“可見詞人寫的不只是一種理想境界,而且是他晚年閒適生活的藝術化寫真了。

●好事近  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

風約綉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朱敦儒詞作鑒賞

這首小詞為作者早期作品,寫元夕懷人之情致,詞風婉約。

起首兩句寫樓外。春雨綿綿密密,象塵霧一般,灰濛蒙的,剛剛泛出鵝黃色的柳梢給雨打濕,水淋淋的。說春雨「細如塵」,新鮮而熨貼。春雨是細屑的,輕倩的,迷離漫漶,潤物無聲,似乎非「如塵」二字無以盡其態。

用它來映襯懷人的愁思,便顯得十分工致。「濕」承「雨」來。「黃」字型物入微,切合物候,又應「春」意,讓人聯想到稚柳這迷蒙細雨的薰沐下所煥發的生機。接下來,「風約」逗引出後兩句,視點拉回室內。

上片狀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筆筆勾聯,絲絲入扣;這幾句看似景語,實乃情語,打下了閨人的主觀色彩。「如塵」的雨,多少給人以淒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牽惹着對遠人的縷縷情思;陣陣輕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紗塗上感傷的色調,寒氣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寫情的重筆,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擬女主人的眼光,寫出了一個寂冷的環境。

過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畫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燈,彈淚倚瑤瑟」。上元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宋代是個盛大的節日,民間有吃圓子(湯圓,取閤家團圓之意)、觀綵燈、祭紫姑等習俗。點明上元之時,背景就變得更其具體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襯托得愈加強烈。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又有深閨巧姓,剪紙而成,尤為精妙。

」陸游《十二月一日》詩:「兒書春日榜,女剪上元燈。」說明宋時剪紙做燈,乃閨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開始製作以備上元燈節玩賞的。可見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燈」,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懶,而是由於情緒惡劣之極。「彈淚倚瑤瑟」句加重悲情之份量,寫她欲鼓瑟以舒怨懷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彈淚了。

結束兩句:「卻卜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轉進一層,與美人問卜的事。紫姑,相傳為唐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於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舊時民間每于元宵夜圖畫其形以祭,並扶乩卜問禍福。

無心剪燈,有意問卜,寫出少婦關注之所。就這樣,結句全詞層層推進之後,以輕淡之筆出之。遼東,古郡名,故址今遼寧省東南部,多用來借指遙遠的邊地,以代親人之所。至詞的主旨已經明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字面上終歸沒有道破。

淡語入情,含蓄不盡。這一結語使全詞意境渾成,主旨突出,堪稱巧妙。

●減字木蘭花  朱敦儒

劉郎已老,不管桃花依舊笑。

—聽琵琶,重院鶯啼覓謝家。


  

曲終人醉,多似潯陽江上淚。

萬裡東風,國破山河落照紅。

朱敦儒詞作鑒賞

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化他人之典,自然貼切,如同己出,實為妙筆。

詞的開頭兩句用了兩個典故。首句用唐詩人劉禹錫《重遊玄都觀》詩中的「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劉郎」自謂。當年劉禹錫寫這首詩,是兩次被貶南方之後,已經步入老年,有許多感慨。而朱敦儒寫這首詞也是南渡之後,也老了,同有劉郎已老、暗傷懷抱之意。

次句是用唐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中的:「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個典故,詞裡多次出現過,例如晏幾道《禦街行》的:「落花猶,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這是改用。袁去華《瑞鶴仙》的:「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否?」這是實用。而朱敦儒此處則是活用,他截去崔護詩句末尾的「春風」兩字,和詞的前一句「劉郎已老」緊密相連,語意有如一氣呵成。

這兩句是說,自己老了,「不管桃花依舊笑」,當然更不管「人去樓空」,大有「萬事不關心」之慨。

接着兩句說自己沒有歌兒舞女,要聽琵琶,就只有到歌妓家去。

下片開頭一句「曲終人醉」。接着上片的「聽琵琶」而來,說琵琶彈奏完了,人也醉了。我們從上片表達的詞人的思想感情來看,下面接着出現類似「醉向花間倒」(《點絳唇》)、「我自闔門睡,高枕笑浮生」(《水調歌頭》)的內容,是順理成章的。但是,詞至此卻筆鋒急轉,突然出現了又一個典故:「多似潯陽江上淚」。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