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關鍵是我們要選取一種自己立身處世的態度。
孔子為什麼要出國?
【原文】
齊人歸女樂①,季桓子②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註釋】
①歸女樂:歸,同「饋」,餽贈。女樂,歌妓舞女。②季桓子:季孫斯,魯公國自定公五年至哀公三年時的執政上卿。
【譯文】
齊國送給魯國一批歌妓舞女,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治 理政事。孔子便離開魯國出走了。
【讀解】
齊國送給魯國歌妓舞女的事情,《史記-孔子世家》和《韓非 子-內儲說下》都有記載,可見實有其事。
不過,是不是實有其事也並不是很重要,歷代几乎都有不愛 江山愛美人的人手佚話流傳,至今已沒有什麼鮮艷。 新鮮的倒是我們見到孔子對這種事情的態度:道不同,不 相為謀。於是,孔子便一氣離開魯國而進行世界大串連去了。
一個人立身處世,當環境已不容許自己棲身,不容許自己發 揮才智時,便毅然決定地抽身而去,以免苟且媚俗,同流合污。
說到底,這是一個知道分子,一個讀書人的進退去留問題。這 個問題在文字上記載起來可以很簡單,僅僅是「孔子行」三個字。 但落實到生活現實之中,具體落到每一個人的頭上,可就不那麼 簡單了。它是一個人人生之中的大問題,抉擇也不是隨隨便便就 可以作出來的。
所以,我們在讀書時,一定不要隨隨便便把「孔子行」這一 類看似平易的記載忽略過去了,而應該多注意體察 它所蘊含著的 超過字面的深刻涵義。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原文】
楚狂接輿①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②往者不 可諫,來者猶可追③。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
4)之,不得與之言。
【註釋】
①楚狂接輿:楚國的狂人接輿,實際上是假裝瘋狂的隱士。「接輿」的稱 呼既不是姓名也不是字,而是以事命名,《論語》中的隱上多是這樣,如看門 的稱「晨門」,執杖的稱「丈人」,所以,接孔子車(輿)的就稱「接輿」。 ②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古代人認為,天下有道時鳳凰才出現,天下無 道時就隱去。接輿以鳳凰喻孔子,諷刺他在天下無道時卻不隱去,是一種德 行衰敗的表現。③猶可追:還來得及的意思。(
4)闢:同。「避」。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着歌從孔子的車旁經過,他唱道:「鳳呀! 鳳呀!為什麼你的德行竟如此衰敗?已往的事情不可輓回,未來 的卻還來得及。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從政人物太危險了!」 孔子下車,想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使孔于沒有能夠和 他談。
【讀解】
楚狂接輿的形象真有點給人以嬉皮士味道,一路唱着一路跑。 至於是不是「裸奔」,那可就不知道了。
但他所唱的內容卻是非常嚴肅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往者不 可諫,來考猶可追」兩句,成為了後世的名言。那意思其實也正 合于孔子在《八佾》篇裡所說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 咎」精神。「往者不可諫」就是「遂事不諫」。用我們的今天的話 來說,就叫,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了吧,關鍵是要抓住未來。「來 者猶可追」就是抓住未來。不過,抓住未來幹什麼?這依然是一 個問題,在接輿看來,如果你要抓住未來去從政,那還是不可取 的,還是糊塗。因為「今之從政者殆而!」就是現在從政的人都是 非常危險的了,你又還「纍纍如喪家之犬」一樣地汲汲於奔走各 國幹什麼呢?
其實,我們看到,接輿的觀點與子路宿于石門時那個「晨 門」的說法是一致的,都認為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人,所 以要加以諷刺勸喻。
當然,道不同,不相為謀。至于孔子是否聽他們的勸喻,那 又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脫離開具體的所指,我們今天來理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 可追」,那還是很有啟發的。不說歷史,不說社會這樣大的話題, 就是我們處理個人生活中的事情,總結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成敗得 失等等,也都是很有意義的借鑒。
誰來指點迷津?
【原文】
長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③焉。 長沮曰:「夫執輿(
4)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 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 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
5)者,天下皆是也,而(
6)誰以(
7) 易之?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
8)也,豈若從闢世之士(
9)哉?耨(
10)而不 輟。
子路行以告。夫子撫然(
11)曰:”鳥獸不可與同群(
12),吾非斯人之 徒(
13)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