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語 - 87 / 100
國學類 / 孔子門生 / 本書目錄
  

論語

第87頁 / 共100頁。

 大小:

 第87頁

朗讀:

三是憎惡把揭發別人的隱私當作直率的問題。在《子路》篇 裡,我們已經讀到過葉公與孔子關於「直」的問題的討論。葉公 認為,那種過父親犯了過錯兒子都要起來揭發的行為就是直率坦白, 孔子卻認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率坦白也就在其中了。所以, 孔子並不認為揭發別人的隱私或短處是直率,而是主張隱惡 揚善,說人家的好而不說人家的壞。

至于說到譭謗上司,勇而無禮,剛愎自用等等,其弊病不言 而喻,也就勿需我們多嘴饒舌了罷。


  



女人是不是難處難纏?

【原文】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譯文】

孔子說:「只有女人和小人是不好和他們相處的,親近了就會 放肆無禮,疏遠了就會產生怨氣。」

【讀解】   

孔子如果只說小人而不說女人,恐怕這段話就不會在後世一 再受到攻擊了。

其實,實事求是他說,孔子這段話對一般女子某些特徵的概 括不是沒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在戀愛中的女子,恐怕就是有些 難纏,有些拿她不好辦不好伺候吧?你對她太好了,大寵愛了,她 往往會恃寵而驕,動輒賭氣不理你(近之則不孫),弄得你啼笑皆 非,不知要怎樣去討得她的歡心。反之,你只要稍稍對她有些疏 遠,要麼兩天沒有電話,要麼自己一個人去看了一場電影(更不 敢說還約了其他人了),那她就會怨氣衝天,恨死你,非得要你給 好說上幾籮筐的好話,認罪悔改,永不再犯才行。

所以,如果單單是說這些,孔子的話並沒有錯。麻煩的是他 把女子與小人並列,這就得罪了,起碼被認為有輕視婦女的傾向。 這樣一來,在婦女解放,「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時代,尤其是在所 謂「女權主義」興起的時候,孔老先生這段話要被狠狠批判也是 可以理解的。

那麼,孔子是不是蓄意要輕視婦女,所以把她們與「小人」並 列而論呢?話也不能這樣說,因為我們不能脫離社會時代背景來 看問題。孔子時代的社會結構是以男權為中心,女性的確大都沒 有接受過文化教育,信息相對閉塞,思想相對落後,心胸相對狹 窄,這些都是事實。而孔子自然是站在男性中心的角度說話,也 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能認為聖人對女子們特別有偏見,而是 有社會和時代的種種複雜因素。

「女人是不是難處難纏?」

今天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問題,那你就趕快否認罷。



人過四十萬事休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譯文】

孔子說:「四十歲了還被人厭惡,那他這一生也就算完了!」

【讀解】   

一方面,「四十而不惑。」(《為政》)一個人的發展到了四十 歲就基本上定型了,能辨疑解惑,對許多問題都有自己獨立的看 法了。

另一方面,「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 罕》)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默默無聞,那也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沒有什麼可怕的也沒有什麼,但如果是被人厭惡,具有壞名 聲,那問題可就麻煩了,所以聖人感嘆說:「其終也已!」那他一 生也就算完了!

俗話說,人過中年萬事體。準確他說,這中年的標誌也就是 四十歲左右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人過四十萬 事休。

當然,另一種看法是。「四十而不惑」,四十歲左右正是幹事 業,出成果的大好時候,怎麼能夠說是萬事休呢?



微子第十八

本篇主要介紹孔子立身處世的態度,而且大多是通過與隱士 的思想比較來表現的。具有一定故事性是本篇在《論語》中的突 出特點。全篇原文共11章,本書選7章。


  

時代的病態

【原文】

柳下惠①為士師②,三黜③。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 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註釋】

①柳下惠:魯國的賢人,本名展獲,字禽,又稱展季。柳下可能是他的 住地,用作號。據《列女傳》記,「惠」是他的妻子倡議而給的私謚。② 士師:典獄官,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法官,③黜:罷免。

【譯文】

柳下惠做法官,多次被罷免。有人對他說:「您不可以離開魯 國嗎?」他說:「若用正直的態度進行工作,在哪個地方又能夠不 被多次罷免?若用不正直的態度進行工作,又有什麼必要離開自 己的祖國呢?」

【讀解】   

引申一下柳下惠的話,那意思是說,只要你堅持原則,認真 正直地工作,那隨時都可能丟官,起碼也要停職檢查好幾次罷。我 們魯國如此,到其它國家去還不是一樣,這是時代的病態,不是 我們一兩個人能把它治療得好的。相反,只要你不那麼認真正直, 不那麼堅持原則,而是拿原則當兒戲,以權力做交易,多做人情, 多拉關係,圓滑老練,把上下左右的關係都「勾兌」得好好的,那 你根本就不會丟官,連停職檢查都落不到你的頭上來,又有什麼 必要出走到國外去發展呢?

那麼,柳下惠作哪種選擇呢?是堅守正直的態度寧可丟宮,還 是為了保住官位而委曲求全呢?

我們知道他是堅持走正路而絶不走歪路的,所以,他成了魯 國著名的賢人,孟子稱他為「聖之和者也」,把他和伯夷、伊尹、 孔子等相提並論為聖人之列。(《孟子·萬章下》

所謂丟官事小,失節事大。

無論什麼時代,無論哪個國家,個人立身處世都可能遭到不 公平的待遇。人們常說:「事情做得越多越容易犯錯誤,越認真堅 持原則越得罪人。」大致都是這些意思。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