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哲學史 - 23 / 341
西洋哲學類 / 羅素 / 本書目錄
  

西方哲學史

第23頁 / 共341頁。

 大小:

 第23頁

朗讀:

有些最有名的哲學體系曾想以莊嚴的散文來述說這種觀念,把它說成是經過我們耐心追求之後,理性終將會使我們相信的東西。

赫拉克利特本人儘管相信變化,但仍然承認有某種東西是永久的。我們在赫拉克利特裡面找不到從巴門尼德以來的那種(與無窮的時間延續相對立的)永恆觀念,在他的哲學裡只有中心的火永不熄滅: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但火是一種不斷變化着的東西,而它的永恆更只是過程方面的永恆,而不是實體方面的永恆——雖說這種見解不應歸之於赫拉克利特。


  

科學正象哲學一樣,也要在變化的現象之中尋找某種永恆的基礎,以求逃避永恆流變的學說。化學似乎可以滿足這種願望。人們發現了那似乎在毀滅着萬物的火,只不過是使萬物變形而已;原素可以重新結合起來,燃燒之前就已存在的每一個原子經過燃燒過程之後,仍然繼續存在着。因而人們就設想原子是不可毀滅的,而物質世界中的一切變化便僅僅是持久不變的原素的重新排列而已。這種見解一直流行到放射現象被發現為止,到了這時人們才發現了原子是可以分裂的。

物理學家也不示弱,他們發現了新的更小的單位,叫做電子和質子,原子是由電子和質子構成的;若干年以來,這些小單位曾被認為具有着以前所歸諸于原子的那種不可毀滅性。不幸得很,看起來質子和電子可以遇合爆炸,所形成的並不是新的物質,而是一種以光速在宇宙之中播散的波能。於是能就必須代替物質成為永恆的東西了。但是能並不象物質,它並不是常識觀念中的「事物」的一種精煉化;它僅僅是物理過程中的一種特徵。我們可以幻想地把它等同於赫拉克利特的火,但它卻是燃燒的過程,而不是燃燒着的東西。「燃燒着的東西」已經從近代物理學中消逝了。

從小的轉而論到大的,天文學也不再允許我們把天體看成是永恆的了。行星是從太陽誕生的,太陽是從星雲誕生的。它已經持續存在了若干時期,並且還將持續存在若干時期;然而遲早——或者大約是在一萬億年左右——它將會爆炸,會毀滅一切行星而返于一種廣泛瀰漫著的氣體狀態。至少天文學家是這樣說;也許當這一末日臨近的時候,他們將會發現他們的計算裡有着某種錯誤。

象赫拉克利特所教導的那種永恆流變的學說是會令人痛苦的,而正如我們所已經看到的,科學對於否定這種學說卻無能為力。哲學家們的主要雄心之一,就是想把那些似乎已被科學扼殺了的希望重新復活起來。因而哲學家便以極大的毅力不斷在追求着某種不屬於時間領域的東西。這種追求是從巴門尼德開始的。

===========

①引自伊底溫‧比萬:《斯多葛派和懷疑論者》(牛津,1913,第21頁)。

①康福德前引書(第184頁)強調指出過這一點,我認為這是正確的。赫‧拉克利特

常常由於被人與其他伊奧尼亞學者混淆在一片而受到誤解。

①可以比較:「我們既踏進又不踏進同一的河流;我們既存在又不存在。」

第五章


  
巴門尼德

希臘人並不耽溺于中庸之道,無論是在他們的理論上或是在他們的實踐上。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都在變化着;巴門尼德則反駁說:沒有事物是變化的。

巴門尼德是意大利南部愛利亞地方的人,鼎盛期約當公元前五世紀上半葉。根據柏拉圖的記載,蘇格拉底在年青的時候(約當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和巴門尼德會過一次面,——當時巴門尼德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並且從他那裡學到好些東西。無論這次會見是否歷史事實,我們至少可以推斷柏拉圖自己受過巴門尼德學說的影響,這是從其他方面顯然可以看出來的。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的哲學家們,要比伊奧尼亞的哲學家們更傾向于神秘主義和宗教。大體說來,伊奧尼亞的哲學家們的傾向是科學的、懷疑的。但是數學,在畢達哥拉斯的影響之下,則在大希臘①要比在伊奧尼亞興盛得多;然而那個時代的數學是和神秘主義混淆在一片的。巴門尼德受過畢達哥拉斯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達到什麼程度便全屬揣測了。巴門尼德在歷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創造了一種形而上學的論證形式,這種論證曾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後來大多數的形而上學者的身上直迄黑格爾為止,並且包括黑格爾本人在內。人們常常說他曾創造了邏輯,但他真正創造的

卻是基于邏輯的形而上學。

巴門尼德的學說表現在一首《論自然》的詩裡。他以為感官是騙人的,並把大量的可感覺的事物都斥之為單純的幻覺。唯一真實的存在就是「一」。一是無限的、不可分的。它並不是象赫拉克利特所說的那種對方面的統一,因為根本就沒有對立面。舉例來說,他顯然認為「冷」僅僅意味着「不熱」,「黑暗」僅僅意味着「不光明」。巴門尼德所想象的「一」並不是我們所想象的上帝;他似乎把它認為是物質的,而且佔有空間的,因為他說它是球形。但它是不可分割的,因為它的全體是無所不在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