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甲寅,敕:「宋福王趙與芮家貲之在杭、越者,有司輦至京師,付其家。」
宋知循州劉興,知梅州錢榮之,並以城降。
二月,癸亥,彗出東北,長四尺餘。
廣州下,遂破廣東諸郡。
吳浚既降,因至漳州說文天祥降,天祥責以大義,斬之。
帝如上都。
南伐之師引還,留潛說友為福州宣慰使,王積翁副之。時北方有警,帝召諸將班師,凡諸將及淮兵在福安者,命李雄統之。
壬午,隳吉、撫二州城,以隆興濱江,姑存之。
以西增嘉木楊喇勒智為江南總攝,掌釋教,除僧租賦,禁擾寺宇者。
三月,宋文天祥復梅州。
李雄殺潛說友。
宋陳瓚舉兵誅林華,復興化軍。瓚,文龍從子也。
帝以去冬無雨雪,春澤未繼,問便民事于翰林國史院耶律鑄、姚樞、王磐、竇默等,對曰;「足食之道,唯節浮費,靡谷之多,無逾醪醴,況自周、漢以來,嘗有明禁。祈神賽社,費亦不資,宜一切禁止。」從之。
翰林待制獲鹿王思廉,嘗進讀《通鑒》,至唐太宗有殺魏徵語,及長孫皇后進諫事,帝命內官引至皇后閣,講衍其說。後曰:“是誠有益於宸衷。爾宜擇善言進講,慎勿以瀆辭煩上聽也。每侍讀,帝命御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太師伊徹察喇、御史中丞薩裡曼等咸聽受焉。
廉希憲在江陵,疾久不癒。董文忠言于帝曰:「江陵濕熱,如希憲病何?」帝即召希憲還。江陵民號泣遮道,留之不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囊橐蕭然,琴書自隨而已。帝知其貧,特賜金鈔。
夏,四月,宋廣東制置使張鎮孫復廣州。
宋文天祥引兵自梅州出江西,吉、贛兵皆會之,遂復會昌縣。
宋淮人張德興,與淮西野人原寨劉源等起兵興復,司空山民傅高舉兵應之,遂復黃州、壽昌軍,用景炎正朔。賈居貞使湖北宣慰使鄭鼎將兵拒之,鼎言:「鄂之大姓皆與高通,請先除之以絶禍本。」居貞不可。鼎將行,留其所善部將曰:「聞吾還兵,汝即舉烽城樓,內外合發,當盡殺城中大姓。」鼎與德興遇于樊口,戰敗,溺死。
五月,癸巳,申嚴大都酒禁,犯者籍其家資,散之貧民。
廉希憲至上都,太常卿田忠良來問疾。希憲謂曰:「上都,聖上龍飛之地,天下視為根本。近聞龍岡失火,延燒民居,此常事耳,慎勿令妄談地理者惑動上意。」未幾,果有數輩以徙置都邑事奏,樞密副使張易、中書左丞張文謙與之廷辯,力言不可,帝不悅。明日,召忠良質其事,忠良以希憲語對,帝曰:「希憲病甚,猶慮及此耶?」其議遂止。詔征名醫于揚州視其疾,希憲服藥,能杖而起。帝喜謂希憲曰:「卿得良醫,疾向愈矣。」對曰:「醫持善藥,以療臣疾,苟能戒慎,則誠如聖諭。設或肆惰,良醫何益!」蓋以醫以諷也。
辛亥,以河南、山東水旱、除河泊課,聽民自漁。
乙卯,選蒙古、漢軍相參宿衛。
六月,辛酉,宋文天祥軍入雩都。
丙寅,宋涪州安撫楊立及其子嗣榮相繼降,命立為夔路安撫使,嗣榮為管軍都統。
秋,七月,宋文天祥遣趙時賞等分道復吉、贛諸縣,遂圍贛州。衡山人趙璠、撫州人何時皆以兵應之。
壬辰,敕:「犯盜者皆棄市。」符寶郎董文忠,言盜有強、竊,臓有多寡,似難悉置於法,帝然其言,遽命止之。
漕司議通沁水,使東流合禦河以便漕,董文用曰:「衛為郡,地最下,大雨時行,沁輒溢出百十里間,雨更甚,水不得達于河,即浸淫及衛。今又道之使來,豈惟無衛,將無大名、長蘆矣。」會朝議遣使相地形,文用上言:「衛州城中浮圖最高者,才與沁水平,勢不可開也。」事得寢不行。
癸卯,諸王錫裡濟劫北平王于阿里瑪圖之地,械繫右丞相安圖脅諸王以叛,使通好於哈都。哈都弗納,遂率兵至和林城北。帝命巴延率兵往禦之。
乙巳,宋張世傑自將淮兵討蒲壽庚。時汀、漳諸路劇盜陳弔眼及畲婦許夫人所統諸峒畲軍皆會,兵勢稍振,壽庚閉城自守。世傑遂傳檄諸路,陳瓚起家丁,召慕五百人應世傑,世傑遣將高日新復邵武軍。淮兵在福州者,謀殺王積翁以應張世傑,事覺,皆為積翁所殺。
丙午,置御史台于揚州,以都元帥姜衛為御史大夫,置八道提刑按察司。衛曰:「陛下以臣為耳目,臣以監察御史、按察司為耳目,倘非其人,是人之耳目先自閉塞,下情何由上達!」帝嘉之,命御史台清其選,每除目至,必集幕僚、御史議其可否,不協公論者,即劾去之。
戊申,東川都元帥張德潤取涪州。
置行中書省于江西,以達春為右丞,敏珠爾丹為左丞,李恆、蒲壽庚、積鵬飛並參知政事,行江西省事。
丁巳,以參知政事、行江東道宣慰使呂文煥為中書左丞。
詔皇子安西王北征,命王相商挺曰:「關中事有不便者,可悉更張之。」挺進十策于王,曰:“睦親鄰,安人心,敬民時,備不虞,敬民生,一事權,清心源,謹自治,固根本,察下情。王為置酒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