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但是總統在發表這番挑戰性講話時沒有要求進一步實行改革,羅斯福極力避免引起不滿,強調決心削減撥款以實現預算平衡。
羅斯福對莫利說:「這場競選中的一個問題是怎樣看待我本人,美國人民要麼支持我,要麼反對我。”總統跟往常一樣,切望投身到競選中去,但
1936年和以往不同,在
1/
4世紀的政治生涯中,他將第一次失去路易斯·豪的幫助。路易斯·豪從進入白宮之日起健康情況就日益惡化,到
1935年年初,他大部分時間只能獃在他那個充溢着香氣和香煙味的房間裡。他的眼窩凹陷得很深,臉上皺紋增多,呼吸更加困難了。
由於通宵達旦不停地咳嗽,他心力衰竭,身體徹底垮了。在
1936年
4月
18日逝世前不久的一天,路易斯·豪憂心忡忡地跟僱來給他念信讀報的青年約翰·凱勒談到秋天的競選,談到他多麼希望參加競選活動,凱勒要他放心:「你會去參加的。沒有你,他們無法開展競選活動。」「不,我真不會去的」,路易斯·豪回答,“富蘭克林現在能自立了。」
羅斯福同親屬和朋友們一起在海德公園,他在那裡等待選舉結果報告,而並沒有到紐約市民主黨總部去。總統輕鬆愉快,非常樂觀。他和親朋好友一起在書房裡共進晚餐。美聯社和合眾社在那裡安裝了自動收發報機。
羅斯福全神貫注地計算着一幅大圖表上的數目字,定時通過專線電話同民主黨總部聯繫。羅斯福的手下人向他報告說,他以
15000票的優勢在共和黨盤據的紐黑文穩操勝券,羅斯福不信,要人再去核實一下,結果證實確乎如此。羅斯福仰靠在椅背上,朝天花板吐出了一個煙圈,興奮地喊道:「哦,好極啦!」共和黨長期盤據的地方——賓夕法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甚至蘭登的堪薩斯州,一個接一個地歸附過來了。過了不一會兒,羅斯福又回到書房裡。
湯米·科科倫拿出手風琴,正要領着大夥兒唱歌。
按選舉人票計算,羅斯福和蘭登是
523票對
8票,這是自門羅
1820年勝利以來懸殊最大的一次選舉。羅斯福同時還使民主黨在國會取得了巨大多數。他認為,
1936年的選舉結果是一種授權,即是授予他實行改革的權力。
選舉結束後不久,喬治·克里爾在《柯里爾》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絶大多數人民的呼聲代表全國的呼聲。羅斯福認為,這種呼聲所表明和強烈要求的是全國人民的意願。」
第二十一章 經濟衰退1937年,似乎沒有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州不發生工潮。罷工、關廠,在糾察綫和法院發生的鬥爭就像傳染病一樣迅速蔓延全國……在8月份,出現的猛烈拋售浪潮使股票市場受到很大衝擊,農產品價格下跌,失業人數劇烈增加,過去兩年的成就大部付之東流。
1937年
1月
20日,朔風凜冽,天又下着雨,可是大群人仍冒雨聚在國會大廈前面,觀看富蘭克林·羅斯福第二次就職典禮。觀眾都躲在傘下避雨,從典禮台上望去,彷彿是一片黑蘑菇。當總統和首席大法官查爾斯·埃文斯·休斯面對面地站在攤開的羅斯福家用《聖經》兩側的時候,他們之間充滿着緊張氣氛。為了怕被雨水淋濕,《聖經》蒙上了一層玻璃紙。
觀察家們注意到,在領讀誓詞過程中,當休斯唸到「維護、保護和保衛”憲法這幾個字時,他明顯地加重了語氣,羅斯福在跟着念這幾個字時,也加重了語氣。羅斯福後來對薩姆·羅森曼說,他當時真想高聲喊道:「是的,可那是我所理解的憲法,十分靈活,能應付民主制度中的任何問題,而不是你們最高法院用來阻礙進步和民主的那種憲法!」人群中的新政派對羅斯福富有戰鬥精神的人道主義報以歡呼喝彩。兩周前,羅斯福已向國會提出一項計劃,要求通過工資工時法案和清理貧民區法案,改組政府行政部門,續訂互惠貿易協定和建立幾個地區性的類似田納西水利局的機構。但是最高法院看來似乎是一心想破壞新政,他要怎樣對付它呢?在審理的
16項案件中,大法官們對
11項作出了不利於行政當局的裁決,人們已表示擔心,社會保險和瓦格納法也會被宣判違憲。
羅斯福在發表第
二次宣誓就職演說時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措施,而是敦促美國人民「堅決要求民選政府的每個部門都用有效手段來執行他們的意願」。羅森曼留神觀察了首席大法官聽到這些話時的面部表情。他在離開時確信,休斯“懂得總統在唸到『每個』這兩個字時加重了語氣的用意。」
在過去兩年裡,羅斯福一直想到對最高法院進行改革。他是美國第一位任職四年而未能親自任命一名大法官的總統,這一點使他覺得很不痛快。他常常跟朋友和夥伴們談論這個問題。有些人要他謹慎從事,他們之中有參院司法委員會主席亨利·艾休爾斯特參議員。
他說,大法官們都年事已高,再過幾年這個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因為隨着大法官們的逝世和退休,最高法院會出現空缺,羅斯福可以用他的人來補缺。他預言:「命中注定由你任命的大法官要比華盛頓將軍以後任何一任總統任命的都更多。」另一些人敢作敢為。費利克斯·弗蘭克福特對總統說:「那些研究我國憲政制度和我國社會需要的學者,看到最高法院中多數盲目的、固執的大法官造成的這種僵局,都不會感到滿意的。」這位教授接著說,司法部門的保守派顯然在用他們自己對法律的解釋來維護他們的經濟與社會偏見。總統完全有理由要求用修改憲法的辦法加以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