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中 - 115 / 518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中

第115頁 / 共518頁。

 大小:

 第115頁

朗讀:

前密州州學教授邵彪見浚于軍中,浚問策安出,彪曰:「以至順誅大逆,易於反掌,公處之何如耳。」浚曰:「張俊指天誓地,願以死援君父之辱,韓世忠有仗節死難之志,二人可以集事。惟浚士卒單弱,恐不足以任茲事。然呂樞密屯兵江寧,其威望為人所信向,且通亮剛決,能斷大事,當為天下倡。劉光世屯兵鎮江,兵力強悍,謀議沈鷙,可以倚仗。浚皆馳書往矣。」彪曰:「兵貴神速,呂樞密在數百里外,奈何?」浚曰:「呂樞密睹事明而剛決,聞國家之難,必先眾倡義而起,何患不速!」

是日,張浚書至江寧,呂頤浩執書以泣曰:「果如所料,事不可緩矣!」再發書與浚及諸大將,約會兵。時議論不一,人情洶甚。江寧士民知頤浩起兵,議留頤浩,頤浩乃檄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楊惟忠留屯江寧府,以安人心,且諭惟忠以苗傅等計窮,恐挾至尊以遁,由廣德渡江,當日夜為控扼之備。


  

庚寅,百官朝謁于睿聖宮。

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奉國軍節度使劉光世為太尉、淮南制置使,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定武軍承宣使、權同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禦營平寇前將軍范瓊為慶遠軍節度、湖北制置使。苗傅、劉正彥素憚劉光世,又知其與韓世忠、張俊舊不平,欲間之使為己用;而瓊素跋扈,至是乃引兵屯淮西,故首擢之。

資政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兼知建康府呂頤浩上言:「近聞將相大臣巢戮內侍,誠可以快天下之心。但方今強敵乘戰勝之威,諸盜有蜂起之勢,興衰撥亂,事屬艱難,望太后、皇帝不憚再三,祈請睿聖皇帝亟復皇帝位,親總萬機。從此以往,屏絶內侍近習之人,褒賞立功將帥之士,然後駕幸江寧,以圖恢復。臣年六十,疾病衰殘,目睹今日之事,實社稷存亡安危之所繫,不敢愛身,謹泣血雨淚拜章,望聖慈聽納。」仍傳檄諸軍將,又遣其屬敕令所刪定官李承造至鎮江,趣劉光世起兵。承造,承邁弟也。

先是張浚欲遣辯士持書說二賊,使無它圖,以待諸將之集,念無可遣者,浚客遂寧進士馮轓,素負氣節,聞之,慷慨請行,且曰:「事成預竊名,不成不過死。」是日,頤浩所遣書至,浚知頤浩已有定謀,大喜,再發書,報以所部軍馬數及舉事次敘。

浚知苗傅等所恃獨赤心軍,會燕人張斛與其弟,自傅軍中間行至平江,為浚言:「此軍無負朝廷意,特王鈞甫以術驅役之。然斛觀將士之情,往往惴恐,非堅附苗、劉者。二賊聞風聲鶴唳,皆以為大兵至,安能成事!」

晉寧既破,金人返軍趣鄜州。權鄜延經略使郭浩駐兵境上,金人遂破鄜州。

辛卯,張浚遣馮轓赴行在。浚為咨目,請主上親總要務,兼致書馬柔吉、王鈞甫,大略云:「浚與二公最厚,聞苗廣道、劉子直頗前席二公,事每計議而行,今日責在二公。浚初聞道路傳餘杭事,不覺驚疑。繼聞廣道、子直實有意于宗社大計,然此事不反正,終恐無以解天下後世之惑。」浚遂備奏兼檄報諸路,且約呂頤浩、劉光世會平江。

時苗傅以堂帖趣張俊赴秦州,命趙哲領俊軍。哲不敢受,又以付統領官陳思恭。浚召思恭審問,思恭言:「張俊總此軍日久,思恭豈能從人為亂!」浚皆令具以報。是日,張浚檄至江寧。

壬辰,右諫議大夫鄭試御史中丞。常面折二凶,朱勝非言于太后,故有是命。

徽猷閣學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曾楙為翰林學士,楙不受。

尚書刑部侍郎衛膚敏移禮部侍郎。膚敏至杭州,已屬疾,聞變慟哭,舟中即請老,不許;請就醫秀州,許之。

大理卿商守拙試尚書刑部侍郎,起居郎季陵試中書舍人,尚書右司員外郎葉三省為起居郎,朝奉郎袁植、宣教郎張延壽併為監察御史。植,正功兄,宣和中嘗掛冠去,至是復用。延壽,舒城人也。


  
中書舍人林遹充徽猷閣待制,在外宮觀。遹,閩縣人。二凶之亂,遹首請納祿,故有是命。

武功大夫、忠州防御史王彥致仕。

彥疾愈,自真州渡江,苗傅等以彥為禦營司統制,彥曰:「鴟梟逆子,行即誅鋤,乃欲污我!」即稱疾力辭,不聽。彥乃佯狂,乞致仕,許之。

兩浙轉運副使王琮言:「本路上供和買絹,歲為一百七十萬匹有奇,請每匹折納錢兩千,計三百五萬緡,以助國用。」東南折帛錢蓋自此始。

甲午,貶內侍官曾擇等於嶺南。

苗傅使人捕得擇等,詔貶擇昭州,藍珪賀州,高邈象州,張去為廉州,張旦梧州。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