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中 - 85 / 518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中

第85頁 / 共518頁。

 大小:

 第85頁

朗讀:

時黃潛善、汪伯彥皆欲奉帝南幸,李綱極論其不可,且言:「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東南,則不足以復中原而有西北。蓋天下精兵健馬,皆在西北,委而去之,豈唯金人乘間以擾關輔,盜賊且將蜂起,跨州連邑。陛下雖欲還闕,且不可得,況治兵制敵以迎還二聖哉!為今之計,或當暫幸襄、鄧以系天下之心。蓋襄、鄧西鄰川、陝,可以召兵,北近京畿,可以進援,南通巴蜀,可以取貨財,東連江、淮,可以運穀粟,山川險固,民物淳厚。今冬計且駐蹕,俟兩河就緒,即還汴都,策無出於此者。」帝乃收還手詔,許幸南陽,以范致虛知鄧州,修城池,治宮室;又降鹽鈔、錢帛,付京西南路轉運副使范之才儲糧草,且漕江、湖綱運,自襄、漢,蜀貨出歸、峽以實之。遷戶部侍郎黃潛厚為本部尚書,提舉巡幸一行事務;膳部員外郎陳兗掌頓遞,虞部員外郎李儔調具芻粟,直秘閣、江淮發運副使李佑為隨行轉運使,于秋末冬初啟行。

張慤言:「戶部財用,唯東南歲運,最為大計。自治平、嘉佑以前,輪發運使一員在真州催督江、浙等路糧運,一員在泗州催督真州至京糧運。自奸臣變亂祖宗轉般倉法,每歲失陷,不可勝計。望依舊法,責發運司官分認逐季地分,各行檢察催促。」從之。


  

丁未,詔:「兵部郎官、太常寺官各一員,內侍二員,詣京師奉迎所藏太廟神主赴行在。」

帝命京城留守宗澤移所拘金使于別館,優加待遇。澤奏曰:「臣不意陛下復聽奸謀,浸漸望和,為退奔計。營繕金陵,奉元佑太后,遣官奉迎太廟木主,棄河樂、河西、河北、京東、京西、淮南、陝右七路生靈如糞壤草芥,略不顧惜;又令遷金使別館,優加待遇,不知二三大臣于金人情款何以如是之厚,而于國家訏謨何以如是之薄?臣之樸愚,必不敢奉詔。」又請帝迴鑾,表略云:「臣前在臨濮兵寨中,實憂群臣無識,恐贊陛下去維揚、金陵。又見京城有賊臣張邦昌僭竊,與范瓊輩擅行威福,所以暫乞駐蹕南都,以觀天意,以察人心,仰蒙聽從。今復被恩差知開封府事,到任二十餘日,物價市肆,漸同平時。每觀天意,眷顧清明;每察人心,和平逸樂。官吏軍民,皆稱京師朝宗之域,陛下歸正九重,是王室再造也。願陛下早降敕命,示以整頓六師,謁款宗廟之日,毋聽奸邪,陰與敵人為地,不勝幸甚!」詔賜澤襲衣金帶。

以張浚為殿中侍御史。

詔:「明達皇后、明節皇后應于典禮,並依溫成皇后故事施行。」

己酉,罷四道都總管。

初,李綱請于陝西、京東、西、河北東路各置制置使,假以便宜,遠近相援。帝遂罷四總管而置諸路制置使。時西道都總管孫昭遠初至河南府,調陝西、河北義兵合萬人,柵伊陽,使民入保。至是昭遠改除京西北路制置使。

庚戌,詔諸兵八月會行在,後期者必誅。

癸丑,衛尉少卿衛膚敏言:「汴都蹂踐之餘,不可復處。瞧陽封域不廣,而又逼近河朔,敵易以至。唯建康實古帝都,外連江、淮,內控湖、海,為東南要會。伏唯觀察時變,從權慮遠,趣下嚴詔,夙期東幸,別命忠勇大臣總領六師,留守京邑;又行清野于河北、山東諸道,俟軍聲國勢少振,然後駕還中都,則天下定矣。」中書舍人劉珏亦言:「當今之要,在審事機,愛日力。自金北歸,已再逾時,陛下中興,亦既數月,而六飛時巡,靡所定止,攻戰守備,闕然不講。臣聞近臣有欲幸南陽者,南陽密邇中原,雖易以號召四方,但今日陳、唐諸郡,新刳于亂,千乘萬騎,何所取給!夫騎兵,金之長技,而不鰼水戰。金陵天險,前據大江,可以固守;東南財力富盛,足以待敵。」于時汪伯彥、黃潛善皆主幸東南,故士大夫率附其議。

乙卯,改靖康軍為保成軍,以守臣折可求言其犯年號也。

丙辰,張所、王燮、傅亮辭行。

先是李綱建議遣所、亮措置兩河,乃白帝,賜所內府錢百萬緡,為半年之費,給空名告千餘道,又以京畿卒三千人為衛,將佐官屬,許自闢置。

所請置司北京,招諭山寨民兵,俟就緒日渡河,先復懷、衛、浚州及真定,次解中山之圍,給地養民為兵,如陝弓箭手法。初,靖康之割兩河也,所為御史,獨建言以蠟書募河朔民兵入援,士民喜,故所之聲滿河朔。


  

亮請置司陝府,從之。亮,西人,習古兵法,綱謂可為將,奏用之。亮復言:「今經制司所得兵才萬人,皆盜賊及潰散之卒,未經訓練,難以取勝。陝西正兵及弓箭手皆精鋭,舊以童貫賞罰不當,陷於民間;若厚資給以募之,不旬日可得二萬人,與正兵相表裡,度州縣可復即復之。」

所、亮既行,兩河響應。黃潛善疾綱之謀,建議遣河北經制使馬忠節制軍馬,俾率兵渡河。有雄州弓手李成者,勇聞河朔,積功為本縣令。雄州失守,成妻子為亂兵所殺,成以眾來歸,累官忠州防禦使。潛善令將所部,與忠同搗敵虛;綱復奏以河北制置使張渙為副,於是權始分矣。

曹勛自燕山間行至南都,以上皇所授禦衣進。帝見衣中八字,泣以示輔臣。

詔華國靖恭夫人李氏杖脊配軍營。李氏私侍張邦昌,及邦昌還東府,李氏送之,有語斥乘輿。帝命即內東門推治,李氏辭服,帝由是有誅邦昌意矣。

丁巳,詔慰撫東南諸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