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約翰失去了他的忍耐,大聲地反駁費斯恰的忠告:你這個傢伙在搗什麼鬼?讓你的高見見鬼去吧!以後你還是少來些胡說八道!
約翰對兒子的行為不知如何是好。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把他送到宮廷樂隊去演奏。當時的樂隊指揮是路奇雪,一位富有經驗而出色的音樂家。但他也是一個傲慢狂妄的人,根本就沒有把貝多芬放在眼裡,他認為貝多芬只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學生而已。
後來,貝多芬的演奏技巧大為提高,他就按自己的意願開始了創作。父親大失所望,自己心中的空中樓閣徹底坍塌了。
看到父親失望,貝多芬也覺得難過。他並不憎恨自己的工作,音樂在他看來,仍是美好的。有時,他也恨父親。上課對貝多芬而言,簡直是一種折磨,他極不願意接受不合理的譴責。
但是,酗酒的父親卻毫不留情地扼殺他的想法,可憐的貝多芬只能在內心藐視這位不公正的、不受尊敬的老師。貝多芬對父親的每一個挖苦的字眼,都無能為力。不公正的際遇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父親對他的眼淚根本無動于衷。
他不允許兒子有任何出格的思想滲入到器樂演奏中去。貝多芬所需要的是真正的指導和詳細的解釋,而這些,貝多芬的父親卻根本做不到,結果當然是格格不入,經常發生衝突。貝多芬卻從一些名不見經傳的職業音樂家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這給他日後的創作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貝多芬曾試圖回想,在童年時代,自己究竟跟誰學的?究竟學了一些什麼?究竟是哪個流派的?對此,他只有一點模糊的印象。因為,他是集音樂大成的開拓者,無所謂師從,而又無不師從。
男中音歌唱家波法弗在
1779年跟隨格魯斯曼歌劇團來到波恩,不久,便與貝多芬相識,並且住在一起。他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成了貝多芬的老師。貝多芬說:「常常是我們在等父親深更半夜從酒館回來後,急急忙忙從睡夢中爬起來,開始練琴,直到第二天東方露出晨曦。」
貝多芬
8歲時,就跟隨宮廷風琴家艾登學習。艾登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音樂家。是他,啟發了貝多芬對樂器奧妙的瞭解。當貝多芬長高到能用手觸摸到琴鍵並用腳踩到風琴踏板時,他就轉到波恩的一座修道院,接受科學的指導;另外,還接受修道院另一位風琴師的指導。
這裡的風琴比以前用過的更大,鍵盤更多,貝多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貝多芬剛
10歲。
貝多芬刻苦勤奮地學習,一切有條不紊。貝多芬音樂學習的慾望永無止境,有的課程他早已學完。
對於獨奏樂器,貝多芬並不十分喜歡。他獨獨鍾情於複雜的鋼琴、配器、和聲。「這種願望是有益的,」老師們諄諄教誨他說。他對各門功課有了深刻的瞭解後,立刻把精力投入到了創作之中。
貝多芬曾經說過:「我不是沒有錯誤的,因為從孩提時代起,我就非常敏感,往往當靈感到來時,我還不知道,一旦記錄下來,卻是十分成功的旋律。」
他在柴薩的門下做學生時,創作了一首風琴曲。柴薩大為驚異,像他這種年齡的兒童,是不該搞創作的。
艾登去世後,歌·尼法在
1781年任宮廷風琴師。他也教過貝多芬,並在波恩住了兩年多,對貝多芬的影響很大。他青春煥發、朝氣蓬勃、才思敏捷,有着嚴謹的、詳盡的教學方法。他使性格暴躁、學識尚淺的貝多芬有所剋制和收斂。
他正是貝多芬所渴望和急需的那類老師。他擴展了貝多芬的眼界、豐富了貝多芬的知識、充實了貝多芬的頭腦。
尼法教給了貝多芬許多宮廷中學不到的東西,如依·巴哈的奏鳴曲,薩·巴哈的序曲和隨想曲。老師對這個幼小兒童讀譜視奏的才能大為讚賞。為了獎勵他,又額外對貝多芬增加了一些課程,而貝多芬都能輕鬆地吸收、消化。對音樂,貝多芬從來沒有降低過熱情。
在眾多的作曲家中,貝多芬最崇拜亨德爾和莫扎特;到晚年,他又深深地喜愛巴哈的作品。
尼法曾鼓勵貝多芬創作了三首鋼琴奏鳴曲,是獻給皇帝的。當時,貝多芬年僅
10歲。
一年後,尼法受皇帝之托,創作一幕歌劇。這段時間裡,貝多芬就協助尼法進行歌劇創作。
費斯恰有一定的音樂素養,常能看出一些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恰如其分地將其點破。他表現出一種超乎常人的善解人意。他語重心長地對貝多芬說:「你還沒有達到創作寫曲的水平,你必須把基本功練好,嚴格地按照曲譜要求,演奏好每一個小節;當你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後,你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隨意發揮,但這些還是以後的事情,我知道,你是能夠做到的。」
從此,約翰只教貝多芬拉小提琴。他希望兒子能夠演奏得十分出色。
事與願違,貝多芬的小提琴演奏仍是技藝平平。
貝多芬自己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對鋼琴特別敏感。如果讓他自由選擇的話,
第一選擇是鋼琴,第二選擇還是鋼琴。任何一首鋼琴曲,他只要看看前面的幾個小節 ,後面的樂曲他立刻就會知道了,好像他早已演奏過這些鋼琴曲一般。
一種超常的靈氣通常是一個輝煌的先兆。
第二章 聰明、頑皮的音樂少年皇帝駕崩後,新王位是各派政治力量爭奪的目標。
4年前,皇妃瑪麗亞·茜麗莎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她最寵愛的兒子馬克雪比林·弗朗茲身上。
1780年,弗朗茲在他母親的策動下,被選為科隆的公爵。他首先進了科隆的一所教會學校,僅經過了
3個星期的短暫培訓,就堂而皇之地成為了一位虔誠的教士。